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青简史记 > 第4章 历书:穿越歷史的时光机

第4章 历书:穿越歷史的时光机(1/2)

目录
好书推荐: 精灵:重生之开局我是富二代 全职猎人之骇人恶兽 我的阴差生涯 家族修仙:我以五毒铸长生 万岁之后,金手指復甦 全职猎人:无限成长 绑定系统后我操服女明星(简体高H) 东京:宝可梦之主 我师叔是林正英 北齐不被骑

一、被歷史“偏宠”的神秘之书

当年明月用一支妙笔,把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写得活灵活现,《明朝那些事儿》里,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一路逆袭成大明开国皇帝,朱棣打著“靖难”旗號抢了侄子的皇位,还有海瑞那股子刚正不阿的劲儿,都让人印象深刻。可歷史的精彩远不止明朝这一段,再往前追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那更是一部神作。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太初四年,整整三千年的歷史,都被司马迁装进了这一百三十篇的鸿篇巨製里。在那个信息传播靠竹简、记录全凭手工的年代,司马迁靠著自己的执著和才华,完成了这样一部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歷史百科全书,这难度,简直就像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徒步穿越沙漠,还得把沿途的风景、地貌都精准地画下来,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史记》一共五个部分,本纪写帝王,世家记诸侯,列传述人物,表梳理大事年表,书则聚焦制度文化。在这当中,有个神秘的存在——《史记?历书》,它看起来不像《项羽本纪》《廉颇藺相如列传》这些篇章,有著扣人心弦的人物故事,可它的重要性,却丝毫不输那些热门篇章,它就像是歷史这部大戏背后的时间导演,掌控著歷史的节奏。接下来,咱们就一头扎进《史记?历书》的世界,看看这里面到底藏著什么秘密,能让它在歷史的长河里,一直散发著独特的魅力。

二、“歷”害的前世今生

《历书》诞生在西汉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那时候,汉武帝正忙著开疆拓土,北边打匈奴,西边通西域,国內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商业贸易一片繁荣,长安城里车水马龙,到处都是吆喝买卖的声音。可就在这蒸蒸日上的背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著大家,那就是历法。

在古代,历法可不只是简单地告诉大家今天是几號,它和农业生產、国家祭祀、百姓生活都息息相关。那时候,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民们靠天吃饭,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都得按照节气来。节气不准,庄稼收成就受影响,老百姓就得饿肚子,这可不是小事。而且,古代的帝王都很重视祭祀,认为这是和上天沟通的重要方式,祭祀的日子必须选得准,要是用错了历法,祭祀的时间不对,那可是对上天的大不敬,搞不好还会被认为是失了天命,这政权都可能不稳。

再看看当时的社会环境,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历法,什么夏历、殷歷、周历、顓頊历,五八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推行了顓頊历,可这历法用了一百多年,问题越来越多,和实际的天象、节气对不上號。到了汉初,还是接著用秦的顓頊历,这就导致每年的季节和月份都有点乱套,有时候冬天都过了一半,才发现月份还停留在秋天,老百姓都懵了,这日子到底该怎么过?所以,制定一部准確、统一的历法,就成了当时社会的迫切需求,《史记?历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肩负起了梳理歷史历法、为新历法制定提供参考的重任,就像是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给人们指引著时间的方向。

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历法

(一)古代历法大揭秘

在古代,历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们了解时间、把握自然规律的大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古代的几种常见历法。

夏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农历,它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歷史相当悠久,据说是夏朝的时候就开始用了。夏历以正月为岁首,这个岁首的设定很有讲究,正月的时候,大地渐渐回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正好符合人们春耕的节奏,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过春节、庆祝新年,用的还是夏历的正月初一。就好比是新的一年从春天起跑,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殷歷呢,和夏历有点不一样,它以十二月为岁首。在殷商时期,人们根据自己对天象、物候的观察,制定了殷歷,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时间和自然的独特理解。想像一下,在十二月的时候过年,那时候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忙著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也是热闹非凡。

周历又更特別了,它把十一月当作岁首。周朝的统治者可能觉得十一月有著特殊的意义,也许是因为这个时候正值冬至前后,在古代,冬至可是个大日子,被看作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所以周历就从这里开始新的一年。

这三种历法,夏历、殷歷、周历,因为岁首不同,四季的划分也跟著不一样。比如同样说“春天”,夏历的春天是正月到三月,殷歷的春天就是十二月到二月,周历的春天则是十一月到一月。这就好比三个人一起跑步,虽然跑的路线一样,但起跑的位置不同,到达每个阶段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用的历法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时间上的混乱。要是一个商人从用夏历的国家跑到用周历的国家谈生意,很可能会因为日期的误会,错过重要的会面,那可就亏大了。

除了这三种,还有顓頊历,它是秦朝和汉初用的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十月的时候,秋天的尾巴还在,庄稼基本都收完了,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秦朝选择这个时候作为一年的开始,也有它的道理。但隨著时间的推移,顓頊历的问题越来越多,和实际的天象、节气对不上號,就像一辆跑偏的车,得赶紧调整方向,这才有了后来太初历的诞生。

(二)太初历,你真的了解吗?

太初历的诞生,那可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历法革命”。汉武帝时期,社会繁荣,对历法的准確性和统一性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顓頊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於是,汉武帝大手一挥,召集了一群顶尖的天文学家、学者,像司马迁、唐都、落下閎、邓平等人,让他们齐心协力制定一部新的历法。这些人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唐都负责观测星宿度数,落下閎运算制歷,邓平更是提出了八十一分律歷,经过一番激烈的討论和反覆的测算,太初历终於在公元前 104年横空出世。

太初历的內容十分丰富,它规定一年为 365.2502日,一月等於 29.53086日,这个数据在当时已经相当精確了。它还把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重新回到了夏历的传统,让人们又能在春天迎接新的一年,这一改变就像是给时间的列车重新校准了轨道。太初历还把二十四节气正式编入历法,明確了每个节气的天文位置,这可帮了农民大忙。以前农民们种地,全靠经验和观察,有了太初历,他们能准確地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割,就像有了一个贴心的农业小助手。而且太初历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很好地解决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让历法更加科学合理。

太初历对后世历法的影响,那简直是深远得不得了。它就像是一座灯塔,为后来的历法指明了方向。在天文历法、歷史地理、文物考古、农时节令、年代確定等方面,太初历都有著很高的指导性和学术价值。后来的历法,大多都是在太初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比如三统历、四分历,都借鑑了太初历的很多优点。可以说,太初历是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光芒,照亮了后人探索时间奥秘的道路。

四、《历书》中的“明星”们

(一)司马迁:歷史的“执笔人”

司马迁,这位《史记》的灵魂人物,那可是个了不起的角色。他出生在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对他寄予厚望,从小就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培养他对史学的浓厚兴趣。司马迁也爭气,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史学家,他觉得歷史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人们从中学到经验教训,对国家的发展大有帮助。

汉武帝元封元年,司马谈没能参加泰山封禪大典,这成了他的终生遗憾,临终前,他紧紧握著司马迁的手,把编写一部完整史书的遗愿託付给了儿子。司马迁含著泪答应了,从那一刻起,他就扛起了这个沉甸甸的责任。

司马迁写《历书》的时候,那困难简直像一座接一座的大山。首先是资料收集,在那个没有网际网路、没有图书馆的年代,他得四处奔波,去各地搜集关於历法的资料。有时候为了找到一本珍贵的历书,他得走很远的路,还得求人家借阅。而且,古代的历法种类繁多,夏历、殷歷、周历、顓頊历,每种历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歷史,要把它们梳理清楚,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好比要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拼图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得有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

更要命的是,公元前 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被汉武帝判处宫刑,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屈辱,双重打击让他几乎崩溃。可他一想到父亲的遗愿,想到还没完成的《史记》,就咬著牙坚持了下来。在狱中,他没有纸笔,就用竹籤在竹简上刻字,手指磨破了,鲜血染红了竹简,可他还是不停地写。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换作別人,可能早就放弃了。

司马迁写《历书》,不仅仅是记录歷史上的历法,他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他想通过对历法演变的记载,展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不断探索和认识,让后人明白,时间的背后,藏著无数先辈的智慧和努力。他也希望统治者能重视历法,因为历法和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好的历法,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司马迁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使者,把古代的智慧传递给后人,他的《历书》,是对歷史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二)那些推动历法发展的大佬们

在历法发展的漫漫长路上,有很多厉害的人物,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类探索时间的天空。

落下閎,这位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绝对是个大神级別的人物。他和司马迁一起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在运算转歷方面,那可是一把好手。当时,为了制定出准確的历法,落下閎夜观星象,用他那超凡的数学天赋,反覆推算。他改进了浑天仪,让人们能更准確地观测天体的运行,就像给天空装上了一个高清摄像头。太初历里那些精確的数据,比如一年的长度、一月的天数,都离不开他的努力。他还提出了“浑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蛋壳,地就像蛋黄,这种对宇宙的认识,在当时可是相当先进的,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宇宙大门。

张衡,东汉时期的全能天才,大家都知道他发明了地动仪,能检测地震,可他在历法方面的贡献也不小。汉安帝延光二年,朝廷里关於历法展开了一场大討论,有人从迷信的角度出发,想改用不合时宜的历法,还有人想倒退回去用《太初历》。张衡和周兴站了出来,他们研究了多年的天文观测记录,和各种历法的理论推算进行比较,认为《九道法》最精密,应该採用。《九道法》承认月亮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这在当时其他历法都还按月亮速度均匀计算的情况下,是非常超前的。虽然最后因为习惯守旧的人反对,《九道法》没被採纳,但张衡的坚持和对科学的追求,值得我们敬佩。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在科学的战场上,为真理而战。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巨匠,他的圆周率计算得精准无比,达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这可是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就。在历法上,他制定的《大明历》也很牛。《大明历》首次將岁差引进历法,提高了历法的准確性。岁差就像是时间的小调皮,会让地球的自转轴慢慢变化,以前的历法都没考虑到这个因素,祖冲之发现了它,並且把它运用到历法里,让历法更贴合实际。他还重新测定了冬至点的位置,对闰法也进行了改进,让《大明历》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祖冲之就像一个追求完美的工匠,不断打磨历法,让它更加精准。

这些推动历法发展的大佬们,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他们不怕困难,敢於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的历法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著我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史上最强驸马爷 最强合成旅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民国:王牌飞行员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横推亮剑 惊涛落日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