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未雨绸缪(2/2)
另外十二艘专用移民船,则显得笨重而敦实,排水量普遍在一千二百吨到一千三百吨左右。
这些船只的设计并未完全脱离17-18世纪的技术框架,但融入了后世的部分理念进行了优化改良。
它们通常拥有三层甲板,每层甲板都被分割成无数个狭窄的小舱室,里面是密密麻麻、仅能容身的双层或三层床铺。
移民们在长达数月的航程中,大部分时间只能蜷缩在属于自己的那块狭窄床板上,无法坐直,活动空间极其有限。
想要站立、走动,或者呼吸新鲜空气,必须严格按照水手制定的时间表,分批通过狭窄的甬道,前往上层甲板指定的区域“放风”。
尽管条件依然艰苦,但相比颠簸欲呕的飞剪船,这些“浮动堡垒”至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更大的运载量。
这些庞大的专用移民船,每艘都能容纳七百到八百人。
两人走到为首的一艘大型移民船“新运-3号”的舷梯旁,看着移民们正背着简陋的行囊,在船员的引导下,有序地登船。
这些来自大明的移民,脸上混杂着对故土的眷恋、对未来的迷茫以及一丝对新生活的憧憬。
“我也要走了……”卫仲龙长长叹了口气,眼中满是不舍,“十五年,把最好的年华留在这里,看着它从一片荒芜变成如今的模样,真要离开了,心里头还有点……空落落的。”
齐永泽理解地点点头:“是啊,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一晃快二十年,我们也都老了,该回去看看了。新洲本土这些年变化更大,听说连蒸汽船都弄出来了。”
提到蒸汽船,卫仲龙来了兴趣:“蒸汽船?嗯,我倒是在简报上看到过,说是特种造船厂已经弄出了几艘,六七百吨小船,主要在沿海跑运输,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据反馈,还不错。”齐永泽说道,“最起码,它不再受风向和水流制约,比风帆船要方便多了。但现有的蒸汽机功率还是太小,用于远洋航行,尤其是驱动上千吨的移民船,估计还力有未逮。”
“我琢磨着,还要两三年,更大功率的蒸汽机才能实用化。至于造出我们想象中那种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钢铁巨轮,恐怕……还需要更强的工业基础。”
“铁船而已!”卫仲龙不以为然地说道,“只要蒸汽动力足够,钢铁船壳技术成熟,应该要不了多久便能弄出一艘‘破浪号’。嗯,在我们有生之年,应该能看到。”
“呵,想想我们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无所有,能靠着一点先知先觉,建立起如今这番基业,已经算是奇迹了。”
“是呀,我们……算是改变了一些事情吧?”齐永泽望着远方,语气有些复杂,“至少,大明这栋破房子,虽然仍旧四处漏风,摇摇欲坠,但到现在还没彻底倒塌散架。”
卫仲龙笑着摇摇头:“只能说,我们延缓了它滑向深渊的速度,但并未能彻底扭转其覆灭的命运。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还有崇祯皇帝的各种骚操作,大明能撑到现在还没亡,已经算是我们贪天之功了。”
“最关键的是,我们勉强压制住了辽东的建奴。松锦大战虽然惨烈,明军损失不小,但核心防线未破,实力也未遭到毁灭性打击,宁远、锦州、山海关依然在明军手中。”
“洪承畴虽然去职,但孙传庭、丁启睿等人还在苦苦支撑。清虏多半无法像原本历史那样,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轻轻松松地摘桃子入主中原。”
“他们被我们、被辽南镇和东江镇、被朝鲜方向的孔有德部,以及我们在黑水、乌苏里江的据点,牢牢地牵制在辽东。更重要的是,他们外部输血渠道被我们切断,内部又因连年征战而疲敝,多尔衮的日子,未必比崇祯好过多少。”
“所以,接下来的戏码,主要就是大明内部的厮杀了。”齐永泽总结道,“看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枭雄,与崇祯皇帝、与各地官军、与他们自己之间,如何相爱相杀。”
“大明现在就像一个巨大的蛊罐,最终会养出一个什么样的怪物,是第二个朱元璋,还是另一个石虎、黄巢,犹未可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这个混乱的窗口期,尽可能多地吸纳人口,壮大我们自己。”
这时,码头上响起了悠扬的钟声,提示船队即将起航。
“本土和西班牙人的战争,打了两年多了吧?”齐永泽看了一眼陆续出港的移民船,冷不丁地提及新洲本土正在进行的战争。
“嗯,两年多了。”卫仲龙点点头,“从最新传过来的战报看,我们在太平洋沿岸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西班牙人几无任何还手之力,连巴拿马、贝略港都被我们攻占了,白银运输被我们掐断了一半。西班牙人,应该被打痛了。”
“是该结束了。”齐永泽沉吟道,“战争持续太久,对我们也是负担。如果把西属美洲彻底打烂了,让西班牙殖民体系崩溃,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根本无力那么大的烂摊子。”
“另外,整个西属美洲要是陷入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对我们而言,反而是个麻烦。我们这副小身板,还吞不下这么大的‘果实’。”
“我估计,本土的决策层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卫仲龙表示同意,“如果西班牙人求和,我们见好就收是最佳选择。拿到我们想要的贸易特权、割取一些关键的领地,就可以考虑停战了。”
“接下来,我们的主要精力,必须转移到大明局势上来。辽东的变数控制住了,但关内的变数却无法预测。谁知道在清虏未能顺利入关的情况下,大陆的局势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密切监控,及时应对,以免局势变化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大陆战略和移民大业。”
“永泽,北瀛,还有大陆这边,就拜托你了!”卫仲龙用力握住齐永泽的手。
“放心吧,老卫!一路顺风!到了本土,代我向所有老伙计问好!”齐永泽也紧紧回握。
卫仲龙最后看了一眼这片他奋斗了十五年的土地,看了一眼繁忙的临海港,看了一眼那高耸的移民收容中心和巨大的仓库群,然后点了点头,转身踏上了“新运-3号”的舷梯。
巨大的船帆缓缓升起,锚链哗啦啦地被收起。
在拖船的引导和海风的推动下,庞大的移民船开始缓缓驶离码头,向着浩瀚的太平洋深处,向着新洲本土的方向驶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