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马蚤操作 今天大瓜的前奏(1/2)
党国的聪明人其实很多。
张安平是站在上帝视角,将东北解放军的夏季攻势看成战略反攻的信号,可党国里那些聪明人,不需要站在上帝视角,也能看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应对的方法也因此制定了下来:
你来打,那我就防守一波喽!
我进攻没打过你,是因为我不熟悉你那一套,可我跟日本人打了那么久的防御战,虽然很是消极,可我终究是守住了是不是?
我连日本人都能守住,我还守不过你?
嗯,这只是简略后的概括说法,因为这一份结论的背后,是无数文字有理有据的分析。
而这些有理有据的分析就共同指向一个事实:
坚定的认为党国可以在较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应对来自解放军的反攻。
所以,面对保密局报上去的【扩编报告】,自然会出现毁誉参半的情况——一些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认为即便国军在共军的反攻中,虽然初期会吃一些亏,可绝对不至于吃大亏。
因此,反对保密局扩编报告的人不计其数。
但侍从室这边就是动心了,且还是有人站在纯军事的角度支持保密局的扩编报告,为此特意提出了抗战时期的种种例子。
于是,侍从室这边终于下定了决心,改变了过去打压、制约保密局的策略,同意了保密局的报告。
为此侍从室还特意强调:
保密局有为党国分忧之心,这是值得肯定的,且保密局的论调同样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最重要的是,保密局在党国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想办法来做事的!
好嘛,这话一出,其他人就是反对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再说,那就成了居心不良了。
可戴春风的例子在前,谁又愿意再出现了下一个戴春风?
于是乎,一些人便在暗中动了手脚。
比方说保密局的扩编报告中,提议将交警总队重新划归到保密局并改名为别动总队,但这些人却以交警总队现在编制已定为由,要求由保密局自筹经费重起炉灶——这里面既有唐宗的影子,也有毛仁凤的影子,更有保密局众多元老的影子。
原因很简单,保密局内部支持这一份报告的原由是这是做大蛋糕,但交警总队上上下下,有多少张安平的铁杆?让他们回归保密局,那未来的别动总队岂不是铁定的姓张?
这还吃个屁的蛋糕!
嗯,这自然也不出张安平的预料——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交警总队是不可能划归到保密局的,最好的选择,可不是有利于所有人的选择。
其次,为了确保保密局以后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机会,往日略有些人憎鬼厌的毛仁凤,这时候突然成为了很多人的座上宾,收获了极多的友谊。
很明显,这些“友谊”的本质,是为了遏制张安平而出现的,他们担心张安平会彻底架空毛仁凤,故而向毛仁凤伸出了友谊之手——保密局扩编,绝对不能出现当初军统内戴春风一家独大的现象。
可惜以上这些,张安平全都不在意。
此时的他,正在局务会议上,拿着厚厚的一沓子名单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是各地汇总过来的学员名单,一共一千三百七十九人!”
之前侍从室还没有批准保密局扩编的报告,但保密局这边就已经有动作了——各站组在当地的学校中进行人员预选,为接下来的扩编做准备。
注意,人员的预选的命令,并不是张安平签发的,而是毛仁凤以自己的名义签发的。
会议室内,当张安平开始讲话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张安平要说什么。
“从名单上看,各站组是很用心的,我粗略的对比过历届培训班的人员档案——这一次各站组预选后的人员档案,整体素质明显很高。”
“这很不错。”
参会众人心说,这是标准的先扬后抑的说话方式。
果不其然,张安平接下来说:
“诸位,可是我觉得人员选择,没必要重头再来——”
张安平一改过去偏冷冽的说话方式,用尽可能的平和的口吻说:
“去年整编,我局裁撤了大量的特工,现在要扩编,我觉得可以从原先裁撤的特工中进行征召,如此也能规避较长时间的培训时间。”
“最关键的是这些老人基本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征召回来后即刻就能工作,不需要像新人一样,哪怕是经过了近一年的培训,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习才能彻底的上手。”
“诸位同仁,侍从室批准我们扩编,我们要尽快的做出成绩,而不是将宝贵的时间用在人员的培训上!”
张安平的这番话有道理吗?
太有道理了!
就像他“希望”即将成立的别动总队,可以在交警总队的基础上进行整编,而不是重起炉灶——这都是最合理最省时间最优的选择。
可合理和最优,却不是最符合所有既得利益者的选项。
“张副局长,我反对。”有元老站起来,语气诚恳:“我是单纯的就事论事——”
“首先,这些人被我们裁撤后,这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是不是跟共党有接触?我们都无法确定,且因为裁撤本身就是抛弃的行为,他们是否会有怨气?”
“这些我们都不能保证,如果让共党借此机会渗透进来呢?”
“我们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甄别,可这些人都是老特工,他们的经验丰富,简单的甄别对他们没有任何的作用。”
“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这一次扩编,我们目前手上的编制就又三千多人,一次性要征召这么多的老人,里面得有多少老鼠屎?”
此话一出,其他人纷纷赞同,不,应该是纷纷力挺。
没有说话的毛仁凤心里乐开花了,张安平啊张安平,你这一次傻眼了吧?
这几天有种自己是气运之子赶脚的毛仁凤,太喜欢这种自己不吭声、却有无数人为了和自己共同的利益而冲锋陷阵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幕,原因太简单不过了。
当初裁撤的时候,张安平用尽了办法,为被裁撤的人员谋取了数额不菲的遣散费,甚至还特意发的是美元。
可是,下面的站组收的是局本部的美元,发的却是法币,只有局本部这边因为张安平盯着,才没有出现这种李代桃僵的现象。
拿到美元保存起来,是可以无视现在的法币膨胀的。
而法币,在物价飞涨的这年头如果存起来,就是一年前存进去一头猪,现在最多拿出来一撮猪毛!
尽管很多被遣散的特务没拿到美元,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一旦重回保密局,他们将是张安平最最忠实的拥趸。
还有一个原因:
这些被裁撤的特务,不管是什么军衔,他们本质上都是一群被抛弃者,他们一旦回归保密局,那他们还会跟过去的长官吗?
不可能!
他们只会选择对他们仁至义尽的张安平!
现在的保密局扩编,是保密局权力金字塔上层的饕餮盛宴,谁愿意让张安平最后成为大赢家?
仅仅这两个原因,就足以让非张系的所有人全力反对了。
所以,最优的方案,只要不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那也是白搭。
张安平似是早有准备,面对哪怕没有毛仁凤加入却依然是众口一词的反对,只能叹口气,放弃了“挣扎”:
“那把关一定严格,我想牵头成立一个审查委员会,负责对人员的甄别工作,局座你看?”
“这个是应有之意,”毛仁凤微微点头,但随即关心的说:“不过,安平你现在既要负责培训事宜,还要负责别动总队的筹备、组建、训练事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个审查委员会你就别忙乎了,你看呢?”
张安平想了想,倒是没有争辩,但却提名了一个人选:“那让……善武接手吧,嗯,可以让邱宁给他搭把手。”
戴善武,一个快要被遗忘的名字。
邱宁,刚刚从上海回来的调查组组长,毛仁凤的铁杆。
“善武……也行。”毛仁凤没有反对,这个位置也没多重要,其他人自然也不不掺和。
于是,扩编中涉及到保密局现有体系的人员扩充,就这么遵照大多数人的意见而敲定下来了。
张安平这时候默默了喝了一口茶,表示自己的“议题”没了。
锅甩的干干净净,这时候他就剩看戏了好伐!
没了?
参会众人面面相觑,就是因为今天是分蛋糕的日子,刚才反对张安平提议的元老,甚至特意用到了“我就是单纯的就事论事”的示弱话语。
可现在你不谈了?
见状不少反应机敏的元老心猛的一沉,我艹,又又又又特么的py交易了?
要说他们这些元老吧,确确实实有压倒天平的力量,但是,这是在张毛对峙的情况下,他们偏向哪方,哪方就是彻底的赢。
但如果张毛二人达成一致而联手,那他们就掀不起任何风浪了。
因此,局务会议的本质是:
张安平或者毛仁凤,争取元老们的支持继而压倒另一方。
只不过张安平在有些事情上,是不愿意妥协,才导致愿意妥协的毛仁凤显得势大——可这也是张安平在陈明事件上翻盘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张毛又明显达成了py交易,这让元老们挫败不已,只能等待着接下来的结果——他们的利益诉求如果得不到满足,那就别怪他们想办法找碴了!
此时的毛仁凤隐秘的用颇为幽怨的眼神看了眼张安平,似是说我言出必行,现在主动“背锅”了。
“咳咳!”
清了清嗓子,毛仁凤开口了:
“诸位,邱宁负责的调查组,昨晚回的南京——这是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各位可以看看。”
随着他的说话,早有准备的会务人员上前便将一份份复制的调查报告下发,可几乎没有人去认真的看,因为上面的内容,他们几乎都知道了——两人既然达成了协议,那调查结果必然是对毛仁凤有利的那一份。
还是那句话,保密局里没有保密的事!
“诸位,”毛仁凤的表情变得森冷:“杜世俊此人,不知死活的插手我保密局事务,我不管他是什么人,我不管他身后站着谁,他既然伸出了狗爪子,那这爪子一定要剁掉,诸位以为呢?”
你俩满意就好!
元老们心里诽谤的同时,一个个表达了支持,反正,他们是不可能出力的,你俩爱咋咋滴!
之前颇引人瞩目的于秀凝失踪案,就这么以如此诡异且轻飘飘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毛仁凤自然不意外,随后,他又清了清嗓子,才说出了众人所期待的“分蛋糕”之事。
“嗯,下一个议题——有关别动总队的建设、有关学员培训安排等事宜的商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