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分国法:《真田诸法度》(2/2)
并且如果小山田茂诚作为骑兵大将出阵,真田家还会将其他知行低的骑马众作为小山田茂诚的同心,一起编队。
这样的好处是锁定兵种之后,以后作战不需要再临时部署军役,家臣可以直接带人参战。
并且长期负责单一兵种作战,也更有利于家臣熟悉布阵和统帅士兵。
但缺点是,小山田茂诚万一凑不齐那么多战马或者会骑马的足轻怎么办?
换成铁炮同理,真田家的其他家臣上哪去搞那么多军役规定数量的铁炮。特别是一些知行低的家臣,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军役。
“父亲所说的顾虑我也已经考虑过了,短时间内自然不可能完全施行这样的军役定书。”
“但是为了长远考虑,本家需得早做准备。”
“信浓并不缺战马,况且还可以从上州购买。铁炮的话,我已经与堺港商人搭上了线,想要购买铁炮已经不再是难事。”
“如果给家臣们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明年便可以照此施行。”
“顺便,大量的采购也能吸引商人前来信浓经商,带动领内各城下町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真田信幸信心十足的解释道。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真田信幸没说,那就是可以趁机搞清楚家臣和国众们的知行情况。
根据国众和家臣购买武器装备的时间、多寡便能大概算出对方领内的实际石高,这比让国众和家臣自己上报可来得更真实。
至于全面检地的事现在倒是不急,反正等两年羽柴秀吉会出手的。
听完真田信幸的解释,真田昌幸陷入了沉思。
听起来倒是好处多多,可一旦下令,家臣们必然会心生不满,因为这会产生大量的财政支出。
假设一个家臣原本只需要准备五支铁炮,然后再准备一些长枪、弓箭,便可以完成真田家的军役。
现在真田家给他锁死10支铁炮足轻的军役,那他原本库存的长枪和弓箭就没用了,还要额外再买五支铁炮。
一来二去,财政负担会相当的大。
“所以接下来,关于军役的首要任务是清查领内的武器装备情况。”真田昌幸很快想出了办法,“让家臣们统计各自手上的武器装备,互相置换,以此来减少额外的支出。”
“尽可能的将家臣的负面情绪降到最低。”
说完,真田昌幸又立刻补充道,“还要派人定损,记录武器装备的磨损程度,不能出现一支全新铁炮却换来几把破烂长枪这种事。”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真田昌幸一瞬间便替真田信幸想好了对策。
“父亲所言极是。”真田信幸也连忙附和。
“可这样一来,又得忙起来了啊!”真田昌幸只感觉心好累,怎么当了大名以后,一天天要处理的事情能这么多?
早知道还不如当个普通国众呢才怪,这种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得围着自己转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信玄公的快乐,直到今天真田昌幸才真切的体会到。
“一步步来,先将领内法度施行,等家臣们搬到上田城之后再宣布军役定书吧。”
“至于最后的这些军法内容,倒是与本家之前的大差不差,就照着施行即可。”
所谓的军法,其实就是军事纪律规则。
比如规定开战之后不得抢先锋、闻鼓则进闻金而退、不得争抢首级、没有命令不能擅自离开部署的阵地等等。
不过日本战国时代打仗完全是草台班子,即便是最简单的军事纪律也往往会有人不遵守。
比如抢先锋这种事,在各大合战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有些大名家中的军法甚至还会规定不得朝友军开枪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内容
奥州的伊达独眼龙听到之后表示遭遇严重的削弱补丁.
“另外还有件事。”真田昌幸突然抬起头,“前不久,你母亲从大阪城来信,称最近织田家内部有些不太平。”
“羽柴筑前守和织田家那位的关系似乎开始恶化。”
“母亲现在已经能出色的完成这样的任务了吗?”真田信幸仿佛没听懂真田昌幸的言外之意,反倒夸起了山手殿。
那个有些虚荣又有些自卑的山手殿,以前是最不喜欢当人质的,现在也可以为真田家尽一份力了。
难道大阪城的水土,真能养人?
加更,求月票求追订,谢谢各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