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549:2004年的夏天(2/2)
中老年人们或许不理解年轻人为何对“洋鬼子和中国姑娘谈恋爱”的故事如此狂热,但那些惊人的数字,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部了不得的电影,捧红了一个了不得的中国明星。
……
与《暮光之城》在影院里引发的观影狂潮相呼应,在电视荧屏上,另一场全民参与的娱乐盛宴,也在这个暑假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由盛影集团控股的光线传媒与湘省卫视联合打造的第二届《快乐女声》,全国海选渐入尾声,各大赛区的晋级选手正陆续产生。
与原本时间线上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的摸索前行不同,这个时空的《快乐女声》有着截然不同的起点。
它的第一届成功举办于1997年,巧妙借用了港岛回归的东风,硬生生将当时还是新人的张伯芝捧成了全民偶像,节目本身也一炮而红。
时隔七年重启,背后有王盛的超前眼光和盛影系资源的深度介入,其赛制、宣传和观众参与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蜀省蓉城,刚刚结束的《快乐女声》蜀省赛区十强赛现场,气氛热烈得如同这个闷热的夏夜。
十五岁的小姑娘张晗韵,穿着一身略显稚气的白色连衣裙,站在舞台上,对着话筒清唱了一首《遗失的美好》。
她的声音还带着少女特有的清甜和一点点未经雕琢的毛边,脸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看起来乖巧又带着点懵懂。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初中女生,却凭借着这股清新自然的劲儿和不错的音准,一路从海选的人山人海中杀出重围,成功挤进了蜀省赛区前十强,拿到了通往星城参加全国百强赛的宝贵通行证。
“恭喜张晗韵!成为我们《快乐女声》蜀省赛区第十名!祝贺她!”主持人高声宣布。
台下,张晗韵的母亲激动地和身边一起来加油的亲戚抱在一起。
而更多的观众,则通过湘省卫视的直播信号,记住了这个唱着情歌、笑容甜美的“乖乖女”。
《快乐女声》新赛季的赛制,在王盛的提点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几乎完全复刻并略微超越了原本时间线上《超级女声》引发全民狂欢的核心设置:
1.无门槛海选:不分职业、不分唱法、不论外形的“全民卡拉ok”,极大地激发了普通人的参与热情,海选现场各种“奇葩”选手与潜力新星并存,制造了源源不断的话题。
2.短信投票定生死:这是最关键的一环。观众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为自己喜爱的选手投票。每场比赛,选手的去留,由评委意见和观众短信支持率共同决定,甚至在某些环节,短信投票权重极高。这使得观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极大地增强了参与感和粘性。
3.残酷的pk与淘汰:环节设置紧张刺激,选手当面pk,评委犀利点评(偶尔毒舌),淘汰环节气氛凝重,充满了戏剧张力。
4.区域对抗与全国集结:各大赛区竞争激烈,地域荣誉感被充分调动。最终,各赛区优胜者集结星城,展开全国百强赛,如同武林大会,悬念迭起。
这些赛制通过湘省卫视强大的娱乐节目制作能力和光线传媒的地面推广、媒体宣传,迅速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为自己支持的选手“拉票”、“投票”,成了这个暑假最时髦的活动之一。
街头巷尾的音像店,反复播放着热门选手的海选片段;学生们课间讨论的是哪个赛区又出了个“高手”;报纸娱乐版和新兴的网络论坛上,关于选手实力、评委眼光、赛制公平性的争论从未停止。
而《快乐女声》的宣传团队,深谙蹭热度之道。
在所有的宣传通稿和节目口播中,都不忘强调:
“由国际著名导演、盛影传媒集团董事长王盛先生参与策划!”
“七年前,王盛先生一手发掘张伯芝,打造初代《快乐女声》神话!”
“七年后,王盛先生再度指点,赛制全新升级,旨在寻找‘内地张伯芝’,缔造下一个传奇!”
不仅如此,节目组更是直接将已经贵为国际影星、在《暮光之城》全球热映中再次刷足存在感的张伯芝,请回了这个梦开始的地方,担任全国百强赛的明星评委之一。
“寻找下一个张伯芝”、“谁能成为内地歌坛的接班人?”——这样的宣传口号,充满了诱惑力,也赋予了这届《快乐女声》超越一般选秀的意义。
在通往星城的火车上,张晗韵揣着那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晋级通知书,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她听到隔壁座位几个同样年纪的女孩在热烈地讨论《暮光之城》,讨论白小茶和爱德华,讨论范小胖有多美。
她也偷偷摸了摸包里那张范小胖的海报,然后又想起在电视上看到张伯芝担任评委时那自信优雅的样子。
“全国一百强……星城……”她低声念叨着,感觉自己仿佛被卷入了一个巨大而华丽的梦境。
这个夏天,因为《暮光之城》,因为《快乐女声》,变得格外漫长,也格外耀眼。
而她,一个来自蜀地的普通女孩,即将成为这个梦幻夏天的一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