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小人物的感受(1/2)
第678章 小人物的感受
战斗的多次胜利在奥斯曼各地引起强大的反响,距离上一次对俄国战争胜利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年轻的易卜拉欣盯着手中皱巴巴的报纸,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是土生土长的君士坦丁堡人,一个在传统街区长大、曾在旧式宗教学校学习过的普通青年。
曾几何时,他也和身边许多年轻人一样,对帝国的腐朽感到绝望,对未来充满迷茫,他记得父亲念叨着税收的沉重,记得邻居抱怨官员的腐败,记得在宗教学校里,老先生们一边讲授经文,一边为帝国日渐衰落的道德和力量发出无声的叹息。
当来自伊朗的纳赛尔丁同时成为他们的苏丹时,他内心的抵触和困惑曾达到顶点。在茶馆里,在朋友间的私语中,他不止一次听到或参与过那种带着不甘的抱怨:“一个伊朗人,怎么能理解我们罗马和奥斯曼的荣光?他不过是看上了我们的海峡和土地罢了。”那种混杂着民族自尊和对未知变革的恐惧,像阴云一样笼罩在许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心头。
然而,战争这面残酷而又清晰的镜子,映照出了一切。
起初是令人窒息的坏消息:法俄两大列强联合绞杀,希腊、塞尔维亚这些小邦也趁机扑上来撕咬。恐慌如同黑海的海雾,弥漫在君士坦丁堡的大街小巷。易卜拉欣和许多人一样,以为末日将至,那个仓促拼凑起来的二元帝国即将在重压下分崩离析。
但随后传来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冲击着他的认知。与俄国战争中的一系列胜利让他知道了有一个英明君主对国家来说多么重要。他让不可一世的俄国压路机寸步难行,尸横遍野。
他听到了从前线轮换回来的士兵,在茶馆里虽然带着疲惫,却眼神灼灼地谈论着新式步枪、充足的弹药,以及那位坐镇托普卡帕宫、日夜不休的苏丹陛下是如何关心前线每一个士兵的福祉。
农民爱戴他,因为他分发了土地。打击了贪婪的旧地主和包税人;商人支持他,因为他统一货币、修建铁路、打击海盗,带来了更长远的商业前景;而异教徒的支持,则源于他那看似离经叛道却又务实无比的新米勒特政策和宗教宽容法令,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某种被纳入帝国公民范畴的可能性,而非永远的二等臣民。
“听说了吗?塞尔维亚一个整师,被打得只剩几百人逃回去!”旁边茶桌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激动地对同伴说。
“还有俄国佬,以为我们好欺负,结果在草原上被我们的骑兵像赶羊一样!”
“那个波斯……不,我们的苏丹陛下,看来是真有本事!”
周围的议论声嗡嗡地传入易卜拉欣的耳中。他注意到,人们谈论起苏丹时,语气中不再是过去的畏惧或抱怨,而是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惊讶、自豪甚至是一丝狂热的情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