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国產智能机」代名词&极端暴躁且暴力的野蛮人(1/2)
第395章 “国產智能机”代名词&极端暴躁且暴力的野蛮人
虽然星光科技推出首款產品,只比小米早了一年,但两者如今却完全处於两个层级。
前者在全球范围內,都属於第一梯队。
於国內,更是数一数二的超级玩家!
10年全年近3000万台的总销量,远超一眾老牌国產手机厂商!
独占国內智能机市场,47.5%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即便是跟运营商捆绑,施行“机海战术”,且全球出货的中华酷联,年销量也就在千万台上下而已。
且绝大多数都是低端功能机。
而星光仅推出了三款机型!
毫不夸张的说,星光科技甚至一度成了“国產智能机”的代名词。
与之相比,小米如今虽势头正旺,但其实仍处於“萌新玩家”的状態。
不止体现在销量、品牌声量上,更关键的,还是掩藏在其背后的宣发、销售与售后网络,以及供应链体系的话语权。
虽星光与科技圈、科技媒体圈,关係十分一般,甚至可以说有点糟糕。
但依託於极光全网级的宣发矩阵,仍可轻鬆触达绝大多数消费者。
这也是最让雷布斯眼热的一点。
小米的大半线上营销费用,同样也都砸给了极光,他自然知道,极光的精准推送有多强。
但贵也是真的贵。。
如果像星光那样,全年高频推流,小米赚的这点钱,估计全砸进去都不够。。
另一方面,依託於庞大的极光生態,星光手机的线上销售渠道十分完善,远非其他手机厂商可比擬的。
同时,星光还有著30余家旗舰店,数百家直营店,4000+授权店所组成的线下销售及售后网络。
可以说,星光是唯一一家,两条腿走路,且两条腿都邦邦硬的手机厂商。
这也是星光手机,动輒首日销量过百万,首周狂销几百万,爆发力如此惊人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让雷布斯无奈的是,这条路线,小米跟不起。
最起码现阶段是这样。
这就要牵扯到第三点,供应链体系话语权。
凭藉著洛川的巨额注资,星光自起步阶段,便通过规模化採购,与核心零部件厂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係。
隨著星光手机销量大爆,加之和华威、中兴等销量大户,共同组成採购联盟,星光的议价权进一步提升。
並通过“期货採购”的方式,提前锁定了核心零部件的產能,同时降低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这使得星光手机的硬体成本、供应链稳定性,远胜採用“全款预售+期货发货”模式的小米。
別看微光s1的配置,高於小米手机青春版,售价还低100,但赚得不一定就比他们少。
此外,微光s1的国產零部件占比,远高於行业正常水平。
现阶段,各大头部手机厂商的热门机型,国產零部件占比,基本都在15%~30%
之间。
而微光s1虽还未上市,但根据发布会中,列出的供应链名单来看,国產零部件占比,至少也在40%以上!
这必將进一步压缩,微光s1的硬体成本。
事实上,早在微光1上市的时候,就有不少业內人士,注意到了这一点。
也不是没有国產手机厂商,尝试採用星光的国產供应链,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成本確实是降低了,手机性能却也隨之下滑。
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国產零部件,確实跟海外存在著差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