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259【咎由自取】(2/2)
宋义眼神幽深地看了他一眼,总觉得总督大人的独子对薛淮的意见很深。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能理解蒋方正的心态,毕竟以往淮扬一带的地方官员没人敢给他甩脸子,这次薛淮始终闭门不见,难免会伤到蒋方正的自尊心。
而且蒋方正之言不无道理,两淮盐商搞互助互利那一套倒也罢了,若是染指运河商运,未免也太不把漕衙放在眼里。
宋义定了定神,对赵琮问道:“赵通判,那些盐商可曾向你申请船引?”
所谓船引,便是商船运送食盐粮食等基础民生物资的凭证。
以前各地的商户们都会使用漕船,自然不需要操心这些事情,他们只要足额付出运资便可,但是如今他们要另起炉灶,那就必须取得漕运衙门颁发的船引,否则就是公然走私。
还有一种情况不需要船引,这些商户们不用自家的船运送食盐和粮食等,只运那些非基础民生物资的货品,然后在钞关处缴纳商税就行。
对于两淮盐商来说,他们最重要的货物便是食盐,没有船引就会寸步难行。
赵琮的脸色略显古怪,迟疑道:“回参政大人,他们目前还未提交申请。”
“宋叔,或许这是因为他们还没准备好。”
蒋方正冷静地说道:“那位薛同知向来谋定后动,他在朝中背景深厚,定然是想先在中枢取得支持然后直接向家父施压,朝中的大人们未必会站在漕衙这边,一旦让薛同知拿到准许,届时我们只能捏着鼻子下发船引,而这恰恰是漕衙不能接受的结果!宋叔,不能任由两淮盐商一步步准备妥当,最后再来撬动漕衙的根基。”
赵琮亦道:“参政大人,当下两淮盐商还未起势,若是等他们的船队壮大,与各地商户建立联系,再想打压就难了。”
宋义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沉思片刻后问道:“你有何想法?”
赵琮眼中精光闪动,低声道:“大人容禀,下官认为只要严查这盐业协会成员的商船货物,便可令他们知难而退!”
“说具体一些。”
“是。下官这里有一份两淮盐协的会员名单,即日起只要是这些商户运送货物的船只,在进出扬州各闸口和码头时,下官会让巡检登上每一艘船进行彻查,他们的货物哪怕有一丝不合规处,都可直接没收并且处以罚银。”
赵琮显然深谙刁难之道,略显兴奋地继续说道:“眼下正是运河繁忙之时,在那几段密集通行的拥堵航段,盐协会员的船只必须最后通行,下官还可用临时水道管制的名义,直接禁止那些船通行。再者,运河主要码头必须优先供官船和漕船使用,协帮和散船次之,盐协的船最次。”
蒋方正微笑道:“赵通判此策高明,航道调度和巡检抽查本就是漕衙份内之权,就算那位薛同知想要站出来为两淮盐商撑腰,他也没有充足的理由,这桩官司就算打到御前也是漕衙占理。”
“还有一条。”
赵琮压低声音,阴冷道:“漕衙负责稽查运河商税,可以在常规钞关税之外,增加一道漕运专项稽查税,查验那些盐商的货物是否和申报完全相符。他们运货历来品类繁杂数量庞大,稍有出入在所难免,只要抓住一点不符,我们便能立刻以偷逃税款论处,课以重罚乃至扣押货物一段时间!”
蒋方正看着跃跃欲试的赵琮,心里颇为满意。
在宋义抵达扬州之前,他便和此人密议数次,并且他知道赵琮为何如此热衷于针对站在两淮盐协背后的薛淮。
宋义听完两人的一唱一和,沉吟道:“这些手段固然有用,就怕激起盐商的逆反,你们得知道盐政改革是陛下颇为重视的大事。”
“宋叔放心。”
蒋方正镇定地说道:“此举并非是要对两淮盐商斩尽杀绝,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认清事实,只要他们不再执着于组建船队挑衅漕衙,继而彻底打消这个念头,那漕衙又何必为难他们呢?”
宋义微微点头,显然对此有些意动。
不过他脑海中又不自觉地闪过桑承泽判若两人的变化,那诡异的状况让他心底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
短暂的沉默过后,宋义缓缓道:“兹事体大,非本官能够擅自做主,必须要取得蒋部堂的同意才能行事。这样吧,赵通判你可以继续打探消息,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等到淮安那边传回消息,我们再出手也不迟。另外,有些手段不能滥用,让盐商们知道痛就行了,切莫彻底激化矛盾,那样得不偿失。”
赵琮立刻起身道:“下官遵命!”
蒋方正面带微笑,他笃定父亲会同意,因为薛淮想要组建船队之举绝对是漕运总督的逆鳞。
薛景澈啊……这可是你自找麻烦,怪不到本公子的头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