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260【摘心】(1/2)
第261章 260【摘心】
四月下旬,杭州城南。
暮春的凤凰山上,草木葱郁,新绿迭翠。
山风自钱塘江面吹拂而来,带着湿润的水汽和浅淡的香。
云安公主的行辕便设在山腰一处视野开阔、清幽雅致的皇家别院里。
亭台楼阁依山势而建,推窗即可远眺浩渺江波与繁华杭城。
厅内焚着清雅的沉香,姜璃斜倚在临窗的贵妃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白玉佩,目光却有些放空地望着窗外层迭的山色。
苏二娘侍立在一旁,手中捧着一份刚从扬州加急送来的密报,轻声道:“殿下,这是薛同知派人送来的密信。”
姜璃并未回头,依旧维持着望向窗外的姿势,只是那原本慵懒随意的眸光,似乎微微凝滞了一瞬。
厅内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
他们于一个月前抵达杭州,姜璃便将精力放在祈福一事上,一直到三天前才完成所有的仪程。
整个过程中姜璃心无旁骛,苏二娘遵照她的吩咐,除极个别紧要消息之外,其余事情一概不得惊扰,其中就包括薛沈两家定亲一事。
苏二娘依旧记得三天前告知姜璃那件事的时候,她脸上略显古怪的神情——薛沈定亲确实是早就确定的事情,但是姜璃没有丝毫介怀之意,反而看起来有些玩味。
那一刻苏二娘亦不知自己该安心还是不安。
她知道姜璃对薛淮有着超乎寻常的关注,甚至是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愫,再加上姜璃不喜欢旁人脱离她的掌控,按理来说如今她能淡然看待薛淮和沈青鸾的婚事,这理应是值得庆幸的结果,可是苏二娘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换而言之,如今她越来越看不懂姜璃的心思。
时间仿佛被拉长。
姜璃终于缓缓转过头,脸上的表情很平静,声音亦听不出太多情绪,依旧是惯常的慵懒腔调:“密信?写了什么?”
苏二娘明白她的意思,遂拆开信封取出一看,略显意外地说道:“薛同知想请殿下帮个忙,和两淮盐业协会有关。”
“这家伙……”
姜璃坐起身,伸手拿起榻边小几上一盏温热的雨前龙井,浅浅饮了一口,微笑道:“有事就求上门,无事就不理人,真是越来越过分了。说说吧,他又遇到什么麻烦了?”
苏二娘心中一松,亦赔笑道:“倒也不是什么大麻烦,这件事和杭州市舶司有关。两淮盐商准备弄一支船队,他们向杭州市舶司提举太监马顺递交了申请船引的文书,但是被卡住了。”
“马顺?”
姜璃想了想,又道:“我记得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先的干儿子?”
“殿下好记性。”
苏二娘赞了一声,继而道:“马顺性情贪婪胃口很大,而且内廷和外朝互不牵连,他并不是很畏惧薛同知以及沈尚书。薛同知在信中说,马顺以盐运事关国计民生需谨慎核实为借口,一直拖延不允。倘若他只是想拿点好处倒也罢了,但马顺隐晦地表露出他想要占据干股的态度,而这显然不是薛同知和两淮盐商可以接受的条件。”
“呵呵。”
姜璃轻哼一声。
马顺把手伸得这么长不足为奇,宫里的太监一旦外放大多是这副德行,毕竟他们捞来的银子要拿出大部分孝敬给司礼监的那几位,只要上面舍得力气庇护,他们连外朝的御史都不怎么忌惮。
说到底,这些宦官作为天子的家奴,他们只要足够忠心,天子对他们的宽厚远胜朝中大臣。
一念及此,姜璃转头看向苏二娘道:“你怎么看?”
苏二娘心里清楚,这是在问她如何看待两淮盐商组建船队一事,思忖片刻后答道:“殿下,薛同知心中有大丘壑。从他履任扬州开始,先肃清吏治再查盐政贪腐,如今又针对漕运积弊着手准备,可见他的目标并非治理扬州一地,而是……”
“而是什么?”
姜璃见她欲言又止,便意味深长地说道:“而是想把扬州新政前面两个字去掉?”
这个话题有些敏感,自古以来欲改革变法者,基本都没有好下场。
苏二娘轻声道:“或许薛同知没有想得那么远,他只是在解决当下的难题,据扬州那边的眼线回报,漕运总督蒋济舟之子蒋方正正在扬州搅动风云,漕衙显然已经察觉两淮盐商的动作,双方接下来必然会有一番争斗。”
“真是不让人省心呀。”
姜璃微微摇头,继而平静地说道:“传本宫懿旨,召杭州市舶司提举太监马顺,即刻来凤凰山行辕觐见。”
“是!奴婢遵命!”
苏二娘精神一振,立刻应声退下安排。
午后。
行辕正厅,气氛肃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