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最后的时刻(2/2)
与他同行的,还有伊莲娜、王功泉、斌子等核心成员。
一个个风尘仆仆又难掩兴奋。
“秦总,成了!”潘石屹推了推金丝眼镜,将一份厚厚的文件递上。
秦远接过那份决定性的融资协议,迅速翻到关键条款页。
目光扫过那串天文数字和复杂的股权结构,即便是他,心中也泛起波澜。
五十亿美元估值,出让45%的股份,引入法国兴业银行与美国摩根士丹利作为战略投资者。
资金将以‘优先股’加‘长期低息贷款’的组合形式注入,确保远东集团保留绝对控制权和业务自主权。
二者在各领域的全面合作,既扩张了三大银行的辐射范畴,有了一个明面上的庞大代理人。
远东国际银行也可以与三家开通更多合作,在资本转账上不做限制。
这是一场漂亮的胜利,既拿到了巨资,又没被捆住手脚。
有了这笔堪称“火箭燃料”的资本注入,他的计划将能以更惊人的速度推进。
这时,伊莲娜上前一步,递出一份文件:“秦,人才基金计划成效显著。”
“这是目前加入了我们基金的名单。”
秦远接过垂目看着上面的名字,伊莲娜则继续说着:“目前,已有七十多名涉及计算机、电子通讯等前沿领域的专家,明确表示愿意加入远东集团。”
这是远东集团未来发展的方向。
“另外,一些空气动力学、飞机设计所以及船舶制造,包括航母领域的专家,也表达了去往中国工作的意向,其中就有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几名专家,他们一向与我们交好。”
“不过,”她顿了顿,语气略显遗憾:“瓦列里·巴比奇先生,拒绝了我们的邀请。”
秦远对此并不意外。
他清楚,巴比奇是一个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事业紧密捆绑的、纯粹的爱国者和工程师。
在前世的轨迹中,即使苏联分裂,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也选择留在建造“瓦良格”的五科蓝,只为实现让巨舰下水的梦想。
直到资金彻底断绝,船厂分崩离析,梦想破灭,他才心灰意冷地返回俄罗斯著书立说。
后来被中国招揽,也更多是提供咨询与回忆,并未直接参与核心工作。
要打动这样的灵魂,金钱和待遇是苍白的。
必须从根本上动摇他的信念。
“伊莲娜,”秦远合上融资协议,目光深邃地看向她,“你亲自去一趟尼古拉耶夫,再见巴比奇一次。”
“不要谈条件,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根据我们掌握的所有信息和局势判断,眼下的苏联,以及即将诞生的新国家,绝对没有可能,也绝不会再有资源让‘瓦良格’下水了。”
“邀请他,不是让他背叛,而是请他亲自去看,去看看真实的苏联,也去看看东方的中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告诉他,如果他真的想看到自己毕生的心血不再是船台上的废铁,那么,他应该亲自去看看,另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是否具备这样的决心和能力。”
“建议他,进行一次实地调查。”
伊莲娜郑重地点了点头,她明白这次任务的份量。
数日后,历史的车轮以无可阻挡之势碾过。
1991年12月8日,斯拉夫三国也就是苏联的三大创始国,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停止存在”。
这一纸协议,在法律上宣判了苏联的死刑。
也正是在这一天,身处黑海之滨的巴比奇,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则如同惊雷的消息。
巨大的冲击让他心神剧震,伊莲娜的话如同魔咒般在他耳边回响。
他看着船台上那已完成大半的庞然巨舰,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促使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需要亲眼去验证,去“调查”。
而就在协议签署的四天前,12月4日,维系苏联七十年的强力脊柱——克格勃(kgb)。
被正式下令解散,拆分为四个独立机构。
分别是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通信与信息局、边防部队。
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就在克格勃总部完成历史使命、牌匾被摘下的当天傍晚,秦远接到了叶卡捷琳娜转来的一个口信:
【拉托维斯局长,希望在离开卢比扬卡之前,再见他最后一面】
秦远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告别。
这将是与旧时代权力核心的最后一次对话,也将是揭开更深层阴影的时刻。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对身边的武卫国沉声道:
“备车,去卢比扬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