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视察(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2/2)
陈秉文之所以有此一问,刚才凌佩仪的神情,明显是屈臣氏出了什么问题。
凌佩仪微微叹了口气:“最大的挑战不是人或者资产,而是产品本身。
陈生,屈臣氏的产品线实在太繁杂了。”
她指了指陈秉文桌上的文件:“经过我们初步统计,光是汽水饮料大类,算上不同口味和包装规格,就有超过五十个sku。
药妆、个护、自有品牌的日杂百货更是多达数百种。
很多产品销量极低,但生产和供应链却一直在维持,牵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非常高。”
陈秉文听了凌佩仪说的情况,眉头微微皱起:“具体说说看,哪些产品是明显的负担?”
凌佩仪道:“最典型的是汽水厂的一些小众口味,比如樱桃味可乐、菠萝沙士,年产量不到十万瓶,但需要单独的生产线配置和原料采购,算上分摊的管理成本和仓储,每瓶都在亏损。
还有药妆部门的一些自有品牌,比如这款‘梨牌’雪膏,配方老旧,包装过时,在货架上几乎无人问津,但还在按计划生产。”
“员工方面呢?”陈秉文追问道,“如果砍掉这些产品,会影响到多少人?”
“直接涉及的流水线工人大约有两百多人,加上相关的采购、质检、仓储人员,总共接近三百人。”
说完,凌佩仪有些担忧的看着陈秉文,“陈生,这些员工很多都是老师傅,技术熟练。
如果直接裁员,恐怕.”
陈秉文沉吟片刻,果断地说:“人不能裁。
整合是为了提升效率,不是为了制造矛盾。
这样,凌总监,你牵头和徐经理一起,尽快拿出一个产品线优化方案。
原则是保留核心盈利产品,淘汰长期亏损且无市场前景的产品,对于有特色但销量小的产品,评估是否可以改进或寻找细分市场。”
开玩笑,屈臣氏总共有680名员工,如果一下裁掉三百人,那不仅会引发巨大的劳资纠纷和社会舆论压力,更会严重打击留任员工的士气,彻底摧毁这家百年老店的人心根基。
这种短视的做法,陈秉文绝不会考虑。
“我和徐经理讨论过几次,”凌佩仪说道,“我们也认为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产品线梳理和优化,砍掉那些低效、无效的sku,集中资源到核心产品上。
但这关系到屈臣氏未来的经营方向,很多产品虽然不赚钱,但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甚至有一些老顾客。
所以.”
她停了一下,语气郑重地说:“我和徐经理都认为,需要陈生你亲自去屈臣氏各个关键点位看一看,尤其是汽水厂和几家有代表性的门店。
只有你亲自看过实际情况,我们才能一起确定下一步深度整合的具体方案和尺度。”
陈秉文听完凌佩仪的话,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纸上谈兵终觉浅。
这样,你安排一下,明天上午我们就去屈臣氏的汽水厂和几家核心门店看看。
叫上徐经理一起。”
“好的,陈生。我马上安排。”
凌佩仪立刻应下。
第二天上午,陈秉文在凌佩仪和徐世文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香港仔的屈臣氏汽水厂。
经过初步整合,厂区看起来整洁有序,工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比预想中要好。
然而,一进入生产车间和成品仓库,陈秉文就被眼前的景象触动了。
长长的生产线旁,流转着各式各样、包装各异的瓶装汽水,旁边的仓储区更是堆满了不同规格的货箱,显得有些拥挤。
徐世文在一旁非常自豪的向陈秉文介绍:“陈生,这是我们销量最大的苏打汽水,主要是供应酒吧和西餐厅,用来调威士忌的,在港岛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一位。
旁边那条线是生产汤力水的,本地只有我们一家生产,还出口到东南亚。”
说着,徐世文又指着另一条灌装线:“这是我们的姜汁汽水,国泰航空的指定饮品。
那边是沙士,用本地梅片露配方还有这个,是我们77年推出的可乐味汽水,不含咖啡因,走健康路线.”
徐世文如数家珍的介绍,让陈秉文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发现,仅仅汽水这一类,屈臣氏就拥有超过二十种不同的产品,每一种都针对一个特定的、有时甚至是极其狭小的细分市场。
许多产品的生产线显然利用率不高,但依然在维持运转。
“这些产品,盈利情况怎么样?”陈秉文打断徐世文的介绍,直接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徐世文和一旁的厂长脸上都露出一丝尴尬。
没等他们开口,凌佩仪接过话头,平静地汇报道:“根据我们整合后的财务数据,除了苏打水、蒸馏水和汤力水等少数几个核心产品有稳定且不错的利润外,超过一半的汽水产品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尤其是那些小众口味的汽水和浓缩浆,产量低,生产线切换频繁,成本高企,几乎完全是依靠其他产品的利润在勉强维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