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连海外也想挖人(1/2)
第172章 连海外也想挖人
“从这次对面发布的首飞视频来看,他们确实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气动布局设计,会导致战机在飞行过程中,对飞控系统的要求极高。”
“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拉姆齐神色费解,依旧不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沉默片刻才摇头回应。
作为洛克西徳制造公司,飞机设计专家,他曾参与猛禽战斗机的研发。
对这款全球领先的隐身战斗机,只能说非常熟悉。
但也正是如此,才更加清楚,要研发这样一架,新型隐身五代机,需付出多少努力。
丝毫不夸张的讲,他看到歼20所使用的气动布局,心里便感觉意外,惊讶华方的航空工业体系,竟大胆到这种程度。以三代机的技术水准,跨代研发也就算了,居然还敢选择如此复杂的气动面设计。
简直和自寻死路没有区别。
毕竟配套的飞控系统跟不上,纵使能研发出来,也基本只是摆设。
根本发挥不出,五代机该有的战斗力。
所以在上次的会议上,他才会斩钉截铁的给出决断。
图片中的战机,只可能是模型或者验证机,且未来十几年内,都不会带来实质性进展。
未曾想,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未作停顿,又继续开口往下讲。
“虽然目前我们不知晓,这架飞机的具体参数,但所搭配的飞控系统,恐怕已经超过猛禽战斗机,很难想象对面能培养出这种技术人才。”
“或许他们早就在进行秘密培养。”
旁边有人忍不住接了嘴:“也可能是发现了天才。”
面对这种完全超出预料的情况,好像只有天才,方是最为合理的解释。
谁让历史上很多突破性的技术成果中,总能找到类似的例子来进行证明。
而这句话更是得到不少人的认可。
“不排除这种情况。”
“往往一位真正的天才,就能比得上很多技术人员。”
“他们还真是幸运。”
就在这个时候,可能是比较关注数学界,突然有人在会议上公开提到徐铭。
“华国不是刚出现一位,非常年轻的数学天才,在二十多岁的年龄,连续解决了两道数论经典猜想,被称作新世纪最年轻的数论大师。”
徐铭的年龄虽然不大,但要论数学界的影响力,却是很多老牌数学家都难相比。
好歹打破了多项数学记录。
是进入新世纪后,数学界堪称现象级的存在。
被一些政要知道很正常。
不过大家对他的讨论,仅限于这一嘴,在场所有人压根没放在心上。
没办法。
谁让徐铭的天赋,表现在理论数学领域,且还是比较纯粹的数论。
哪怕证明再多的数学猜想,也很难转化为具体应用。
盖特茨把在场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虽依旧板着脸看不到任何笑容,却不得不承认相比较是自己的,战略判断出现严重的失误,把原因归咎到对方在航空工业领域出现了天才更合适。
但其他人的话也提醒了他,无论哪个领域,人才都是最为有价值的。
思忖至此他抬手轻扣实木桌面,待会议室内重新安静下来开口交代几句。
“我要尽快知道,这架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具体参数。”
“另外。”
“密切关注后续消息。”
“还有我会在议会上提出建议,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招揽和吸纳。”
说完连散会都未来得及讲,便直接起身朝外面走去。
虽然短时间内,根据分析歼20无法服役,形成不了有效的威慑力量,可此次事件引起这么大的讨论热度,他还要想办法到时应对记者的采访。
……
与此同时。
远在巴黎的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内,同样在召开紧急会议对歼20进行讨论。
而相比较作为全球首款的猛禽隐身战斗机,他们的阵风战斗机无疑更加受冲击。
在国际上的原有地位瞬间下降。
“数据分析的怎么样?”
身为公司负责人的科杰罗,此刻已然坐不住,每隔段时间就要询问一次,想知道自家阵风战斗机,和这架新型隐身战斗机相比究竟如何。
以往猛禽战斗机,虽保持着霸主地位,但他们的阵风作为四代半战斗机同样有不俗性能。
在国际排名上比较靠前。
结果谁也没想到,却突然横空出世这样一架五代机。
关键他们都还停留在四代半战机这个阶段,人家已然从三代机升级为了五代机,这点无疑让人很难平衡接受。
约摸又过去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只见公司几位专家工程师终于停下手上动作。
拿来一份数据报告,近前递给科杰罗的同时,主动开口进行汇报。
“根据对歼20各项情况进行分析,以及结合对方公开发布的信息参数,其性能都要远超我们的阵风战斗机。”
“它确实是一架新型隐身五代机。”
尽管早就预料到了结果,但亲耳听到这几句话,科杰罗一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短暂怔了下又抛出一个新的问题。
“那与猛禽相比如何?”
“他们的战机采用鸭式布局,相比较猛禽的传统布局效果会好上不少。”
“尤其对方选择了dsi进气道,比猛禽的加莱特进气道设计要合适,甚至我们分析可能会有更优秀的隐身性能。”
科杰罗把话悉数听进耳中,内心被震撼的同时,也基本只剩下一个念头。
那便是搞自己的五代机。
当这个念头在脑海中浮现出来,顿时变得壮大坚定。
几乎脱口而出道:“我们也要研发五代机。”
在他的心中,自家航空工业力量,怎么也要比华方那边强出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