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抽调各方(2/2)
从漠南先行抽丁十万,另外再营练五万,以做后用。
十五万人,其中先用的只是十万,五万人留后方练兵。
这套就是陈新甲所提的“勺过则尽,事过则乱”,蒙古人还是有血性的,不能把这些人往死里逼!
三十万人实在太过分了,抽个十万人先上阵,后方存留五万,其实不管是实际调走的丁口数量,还是有留守后方营兵的话,人情味上还算过得去。
除了蒙古人要调动,要出十万人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明廷还打算从藩国这里抽调人口,明藩条约至今为止,其实也就是灭亡女真和鯨吞漠北的时候,用过那么一次,战绩上面也就是倭军和朝鲜军队有过一些战果,其他藩国都没怎么用。
这一次用是一定要用的,並且要让这些藩国用自己的精兵出场。
为了吸引这些明藩国家们使用自己的精兵,朱由检还想了一个诡计,或者说是刺激性的法子。
他把专门设计明藩军力排行榜的官吏,作为使臣派出去,去提朝廷可能要就此战的表现,对明藩国家们的排名、地位以及后边儿的政策,都会进行微调。
“微调”两个字甚至是早先时候,皇帝让这些官儿们对於藩国接待使进行著重强调的,儘可能的忽悠这些藩国,把自己最精锐的战斗力,提供给明朝使用。
接下来,朱由检主要的精力,就是投入到了国內调兵里,妥善的多挤压一些战兵出来。
古代的冷兵器战爭,尤其是体制固化之后的明朝,打仗打的就是人,人多的一方几乎都是胜利的一方,人少的还能打贏,那就是战爭史上的名场面,被记载下来,给人们津津乐道。
冷兵器,双方都握著刀剑枪矛还有弓箭,战阵和技巧只能是增加胜率的一方面而已,而数量就是基本盘,就是代表双方的血条,人多自然血条就厚。
为了西征,京营肯定是要调度的,最精锐的二十几万京营,这几年都没接什么硬仗,都处於在休整和无事可做的状態下。
这种营兵长期没有经歷战阵,战斗力肯定要下滑,朱由检是不管其他,两京的京营官兵是肯定要上阵去的。
二十几万人的两京营,六成的兵官都要出征,也是明军西征的主力军队,其他的还有边镇,其次的主力,是几个大的边镇,驻扎辽东地区的吴三桂和祖泽润,各自统帅一路精骑出兵,其他的还有大同镇的总兵杜佟,也要率本镇的五千精兵出征。
明廷除了这些留待后方,许久未曾有过调兵的军队之外,还有西域留在后部恢復人员的镇,也就是曹变蛟的三边官军。
曹变蛟的一万五千人马早已恢復齐备,就等著孙传庭动用,只是朝廷此刻要出征西域,被朝廷直接调用。
此战的规模可以说极大,朝廷直接调度的精锐战兵,就达到了二十二万人马,並且里头有强大的辽东精骑压阵,显然出手就是动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