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西征前(2/2)
此战之后,至少阿巴斯二世算是终於鬆了一口长气,北方的敌人终於算是被制衡住了,守得住现在的地盘,那只要他等得到奥斯曼的援兵赶到战场,岂不是就可以开始反攻了?
奥斯曼可是真的动了杀招,拿出了自己强大的北方骑兵过来,数量足有四万人,哪怕是对付北方还很虚弱的俄罗斯都足够了。
总之此战的结果,整个波斯都很满意,贵族们宣扬前线终於出了一场大胜仗,说是在北方打退了明军主力,斩杀一万,尸山血海,惨不忍睹。
至於说此消息是否有人相信,取决於前线的调子如何做了。
三十几万波斯兵,的確是充实了两边防线上的波斯防守力量,令北方的明军主力,根本难以建立功勋。
但变化的不仅仅是波斯人和奥斯曼,大明自己也在变化。
入夏就在提的西征,算是被朝野几方势力都明里暗里的通过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皇帝放权,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的,诸多文官势力之间都讲究平衡,出兵的得失,官缺和將门势力的平衡关係,都要算计。
耽搁了小半年时间,到了秋天才有眉目。
朝廷今年税收奇高,尤其是河南、山东两大赋税重地在去年,收成极好,恢復了税收,户部对於朝廷再开大战也是算筹之后,觉得可以支持。
户部觉得国库有钱,支持兵部打仗没问题,那兵部就更没意见了。
大明朝缺的就是金银,从不缺人使唤,大明的官兵多到能驻扎所有的藩国,哪会缺人打仗?
兵部朝会上甚至说了一句大白话,说是“我大明朝两万万口,国库有钱,岂会无兵?”
大明朝的人口还是太多了,而且是每年都是近千万人的增长,哪怕大多数人的日子都因为物价贬值而好过了一些,还是有不少人会因为缺钱,期望能当兵吃粮赚银钱的。
这当兵的不打仗,不去砍人的脑袋换取军赏,光靠月餉能有多少银子?
这也是兵部从容,立即支持了朝廷出兵西征的决定。
国库有钱,户部放行,兵部有的是可以抽调的员额兵官,也是没有丝毫问题,那西征的决策就是內阁和皇帝的態度,那就是一个过场而已。
內阁阁老们早已和皇帝串通一起,他们就是起初支持西征的根源,自然就立即通过了。
朝廷通过西征的朝会廷议,兵部立即起草,包括前年就开始討论调拨的西孟出兵五千,还有诸蒙古的归汉们,此战都需要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