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4k二合

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4k二合(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 名门暖婚 重生很忙:我在七零开矿山 地仙只想种田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毒唯 诸天之东皇不想成佛 诡律禁区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陆逢时

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4k二合一)

“江大人以为,该怎么赈济?”

户部尚书蔡襄,走出班列。

以江昭为首,淮南东路五十余人齐齐望了过去。

蔡襄是福建路的人。

自其主管户部以来,福建路可没少受益,几乎是年年都兴修水利工程。

钱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此次赈灾,主要的谋划就是掏福建路的钱。

“开仓放粮百日,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便可政安人和,人心稳固。”江昭答道。

淮南东路,种植的粮食主要是水稻与小麦,讲究“稻麦两熟”。

水稻种植,分为早稻与晚稻。

所谓早稻,五月末插秧,七八月收割。

晚稻,则是八月中旬种植,十月下旬收割。

晚稻一割,立刻种下小麦,次年五月可收割。

这一套流程,理论上可做到一年三熟。

如今,六月连下七日暴雨,祸害的就是早稻的收成。

早稻没了收成,要安抚百姓,唯有紧急赈灾,疏通河道,让百姓安心种植晚稻。

养民百日,十月收割了晚稻,百姓有了粮食,水患一事算是彻底安稳度过。

“百日?”

蔡襄面色微变。

这可得耗不少钱啊!

淮南东路,人口重地。

天下一千两百万户人口,淮南东路就占了一百八十万余户,足足六分之一。

一百八十万户,就算是五分之一遭了灾,也得有四十万户。

一石粮食合百升,约一百四十斤。

煮粥赈灾,就算是一户人一日消耗一升,四十万户人一日得消耗四千百多石粮食。

赈灾百日,就是四十万石!

就这,还是理论的赈灾粮。

考虑到贪污、层层盘剥、运输损耗等问题,没有两百万石粮食,根本拿不下来。

两百万石,就是两百万贯钱。

“淮南遭灾,理应赈济。”蔡襄一副理解的模样,摇摇头:“不过,凭空养百姓百日,户部财政实在难以支撑。”

须知,大周朝廷一年收上来的赋税也就三四千万贯。

除开边军消耗、官吏俸禄等大头开支,也就余下两千万贯左右。

这两千万贯,具体怎么开支都有预算。

三司六部常规性消耗,以及治理地方上,一年得拨出千万贯。

截至目前,六个月过去,三司六部已经消耗了五百万贯左右。

广南东路造反,万余士卒长途跋涉,估计得消耗百万贯钱。

从预算上讲,户部仅余下一千四百万贯钱。

这一千四百万贯,也即下半年的开支预算。

禘袷(di jiá)祭祀,乃是少有的大型祭祀,预计消耗七八百万贯。

三司六部下半年的消耗,起码五百万贯。

余下的百万贯,则是偏向于应急。

此次,要是赈灾淮南东路百日,单是粮草都得消耗两百万贯。

这一来,户部绝对超支预算。

作为户部尚书,支出超支,毫无疑问是重罪。

这肯定不行。

与其强自赈灾,财政超支,不如稳妥为主,一开始就少拨些钱。

蔡襄面色平和起来。

反正,户部没钱!

“以户部的财政,拨出几百万贯赈灾,并非做不到吧?”

江昭面有不愉,质问道:“须知,淮南东路年交赋税六七百万贯。此次拨款,哪怕算上水利兴修,也仅仅是六七百万贯的三四成而已。”

作为高度繁荣的沿海地区,淮南东路的主要经济是盐业、漕运、海运、商贸、渔业、手工业。

天底下最挣钱的五大垄断生意:盐务、开矿、边贸、海运、漕运。

除了开矿以外,淮南东路都大幅度的涉及,五占其四!

上交的赋税约为朝廷税收的两成,淮南东路是当之无愧的交税大户。

“户部余钱一千四百万贯,要是考量到三司六部下半年的支出,以及禘袷祭祀,实在是没有余钱。”

“以户部的财政,最多赈灾三五十日。”

户部尚书蔡襄缓缓道。

钱少,有钱少的赈灾法子。

对于赈济一事,户部一向是持“放大抓小”的态度。

小型赈济,足以让户部官员刷一刷存在感,拉一拉政绩,却不怎么耗财。

拨钱赈济,联合工部兴修水利,偶尔还能捞一波油水。

也因此,户部官员甚至都希望天底下多一些小型灾害。

大型赈济

太耗钱财!

一不小心,就得超支。

户部,掌管天下财政,若是致使财政超支,可是大罪。

以往,不乏一些户部官员因大型赈济的财政问题遭到贬官、罢官。

也因此,面对大型赈济,户部往往谨慎不少,不轻易大肆拨钱。

当然,这并不代表不赈济。

不赈济,就有可能导致造反、起义频发,这也是大罪。

“百日割粮,蔡尚书仅赈灾三五十日,莫不是要饿死百万黎民?”左副都御史吕溱叱道。

“非是如此。”

蔡襄抚须,大型赈灾,他有不少经验。

“或可鼓励民间富户,接济赈灾。”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尽是“斯文败类”。

所谓的“鼓励民间富户,接济赈灾”,也即逼着百姓借粮!

从需求上讲,的确是得赈灾百日,让百姓收割了粮食才行。

不过,实实在在的赈灾百日,非常容易超支,户部不肯担责。

相形之下,赈灾三五十日,暂时稳住百姓的心态,防止造反、起义的发生。

时间一长,饿死几十万百姓,余下的几十万百姓要么向行豪绅高利息借粮,要么卖田求生。

豪绅挣了钱,囤了地,官府赈了灾,交了差。

双赢!

惯用的套路!

庙堂之上,百官沸腾,议论起来。

饿死人,高利贷。

这种赈灾套路,太脏了!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新鲜。

甚至,有些人可能都有过实操。

不过,这并不影响百官秉持斥责的态度。

百官争议不断,让人心头不安。

蔡襄抬头,望向淮南东路官位最高的几人。

他自认给出的解决法子不差。

豪绅借钱、囤地,可都是利好大族的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很忙:我在七零开矿山 陆逢时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综网法师,魔法皇帝 名门暖婚 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毒唯 诸天之东皇不想成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