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六百年后(1/2)
第121章 六百年后
朱棱、张御这些人成为仙神之境后,
洪武五百五十二年、至洪武六百年间,大乾只有一个魏贤和,突破至仙神之境。
另外,便是陈国的张定疆,他並没有加入大乾,但姚光孝不知怎么劝说陈理的,竟然让陈国全力相助张定疆。
张定疆於自己七百岁时,强行突破,成功了。
他的突破,也让大乾一阵震动,考虑要不要在其蜕变时,將其斩杀?
最后,明古听从了姚光孝的建议,没有出手。
最大的原因,是张定疆终究不是陈国皇帝。
他即便突破至仙神之境,也无法让陈国变革,一飞冲天般的发展起来。
因为接下来陈国的国运,將全力助陈国皇帝陈理修炼、突破。
他能助张定疆突破,就已经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这一点还能解释为大乾在,张定疆即便突破了,也无法对陈家皇权有多大威胁。
相反,有了这一位仙神之境在,陈家未来將会平安许多。
再想不顾一切的变革,让陈国发展起来,別说他自己愿不愿意彻底没了突破至仙神之境的希望?
即便他愿意,也清楚大乾不会允许的。
其次的原因,是人才难得。
现在的大乾不缺人才,还人才过剩,给大乾带来了负担。
可將来发展到一定程度,大乾肯定会缺人才的,人才越多越好。
而且张定疆还不是一般的人才。
等將来大乾吞併陈国后,张定疆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大乾的一员。
还有,如果强行斩杀张定疆,也会对大乾的名声,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等等原因加在一起,明古没有出手。
他只做了一点,让姚光孝等人,加大对陈国的影响,更要加大对陈家的束缚,让他们不能再升起反抗大乾的念头。
近三年蜕变,张定疆靠自己渡过了风劫,其展现出来的实力,丝毫不亚於常玉当年展现出来的实力。
这也让明古暗自讚赏。
不提张定疆之事,至洪武五百五十多年后,大乾当年那喷涌的武將人才,算是初步渡过去了,且大乾基本都接住了。
只剩下还被封印的二十一位老將,但这些人暂时不急,可以等一等再说。
等大乾更强大一些,积累的国运足够多后,
但喷涌的文道人才,还没渡过去。
三杨、夏元吉几人,已经七百五十岁以上了。
还好的是,洪武六百年的大乾,比一百年前,也已然今非昔比,又是另一个层次。
疆域共四道,四百零五州,东西、南北疆域纵横近四十万里左右。
人口六百四十八亿左右,一万二千三百一十二亿亩,合一百二十三亿一千二百万顷(一顷等於一百亩)。
每年的国运达到了四百三十九鼎左右,国运积蓄达到两万一千余鼎。
这多出来的一万一千余鼎的积蓄,都是近五十年积蓄的,前五十年积蓄的,
皆消耗了。
而能积蓄这么多的国运,代价就是包括明古在內的所有正一品官员,都没有吸收国运,都暂时欠著。
暂时一共欠了快两万了。
没办法,看似国运达到了四百三十九鼎,很多。
可每年消耗的更多了。
一位皇后、三位丞相、十六位仙神之境,如果全给的话,就需要三百多鼎。
这还是其中一些人,或没有国公爵位,或没有大將军职位的原因。
再加上其它方面的消耗,到洪武六百年,每年都需要五百多鼎的消耗,
支出仍不平衡。
这就是穷兵卖武的结果。
不过支出之间的差距,在迅速拉近著。
不用太久,就能彻底齐平、並超越的。
大乾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怀疑这点,
因为大乾又积蓄起了一万多鼎的国运,所以明古很大方的开始帮助三杨、夏元吉几人突破。
穷兵卖武就穷兵默武吧。
只要再將这一波文道人才渡过去、接住,大乾未来很多年都不会担心缺高端人才了。
再苦一段时间。
除了这些之外,大乾其它方面,变化並不大。
只是人口更多、疆域更大,势力范围达到了虚控六百万里、实控二百五十万里左右,藩属国达到了三十五个,增加的速度这么快,自是受益於购买后离的舆图。
国內越加繁荣,势力范围內的藩属国之间,也多了越来越多的交流,商队来往不息。
这些,完全得益於大乾军队扫荡了无数的危险地区。
不知多少王者境、十海境的洪荒万族生灵,倒在了大乾兵锋之下,让大乾军队持续不断的成长。
明古本身其它方面变化不大,只是又多了一件神兵。
得益於国运达到万鼎,大乾国璽的蜕变速度大幅度增加,在几十年前就达到了神兵层次。
大乾国璽达到神兵层次后,又反过来哺育大乾国运。
它让大乾国运更加凝实,每州每年消耗的国运,又降低了零点零一鼎,只有零点二二鼎。
同时,也让文道驾驭国运,更加轻鬆了些,
这也是百年来,后五十年的发展、积蓄国运的速度,超越前五十年许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武六百十六年,姚光孝继武道过后,文道也达到了亚圣之境。
继续在文武双修上,独领大乾风骚。
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位督天卫指挥使,愈发的敬畏、和敬佩。
督天卫在他的率领下,宛若无孔不入。
这不单单是指大乾內,更指大乾外,尤其是那些藩属国。
洪武六百二十年至四十年,三杨、夏元吉,先后在国运加持下,突破至亚圣之境。
洪武六百四十八年,明古毫不吝嗇的助炼丹司赵宜真突破至亚圣之境。
赵宜真突破后,包括明古在內的许多人皆是大喜。
因为他是大乾第一炼丹大家。
没有辜负明古和眾人的期望,赵宜真突破后不过三年,便炼製出了一颗日月丹。
一颗日月丹,需要一千亿石五穀,炼製成功后,可增加初等仙神之境百鼎之力。
这对大乾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意味著除了国运外,大乾的仙神之境们,又有了第二个快速增强实力的办法。
当然,大乾五穀也是有限的,最富有、最先使用上的,自然是明古。
洪武六百七十五年,周忱突破至亚圣之境。
洪武七百年,大乾疆域扩张到五道,五百三十二州。
人口八百四十亿左右,耕地面积达到一百五十九亿六千顷。
一年国运达到了五百六十六鼎,国运支出相差,只剩下了几十鼎。
国运积蓄达到四万一千余鼎。
这时候一共欠的国运更多了,达到了五万多鼎。
洪武七百年至八百年的百年间,突破至亚圣之境的,只有两人。
一是炼器司胡元澄,於洪武七百五十六年突破。
二是於绍堡,於洪武七百八十八年突破。
洪武八百年的大乾,疆域六道、六百六十八州。
人口一千零六十八亿左右,耕地面积两百零九亿顷左右。
一年国运达到了七百二十四鼎左右,税收达到了四千一百亿两银子左右,每年的灵源產出达到四千万斤左右。
藩属国达到四十九个,每年的上贡达到五百亿两银子左右。
此时的大乾,仙神之境有明古、朱秀英,九大军团长,朱棱、张御、平安、
梅殷、盛庸、铁鉉六位副军团长。
魏贤和、姚光孝。
文道亚圣有刘书温、李百长、胡惟能、三杨、夏元吉、周忱、於绍堡。
炼丹司赵宜真、炼器司胡元澄,姚光孝。
不算明古,这些人每年的国运俸禄,便是四百二十鼎。
每年六百多州需消耗一百三十七鼎左右。
其它各方面,消耗共一百四十五鼎左右。
至此,大乾每年国运的收入终於反超支出了。
而且当年喷涌的武道、文道人才,除却被封印的之外,彻底渡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