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平准书:古人的財富经(2/2)
同年,汉武帝下令推行五銖钱,以统一各种货幣。五銖钱重量適中,製作精良,不易偽造,非常適合流通。但是,这一改革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尤其是那些私铸货幣的人。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鋌而走险,继续私铸货幣。为了彻底垄断货幣製造,汉武帝在元鼎四年(前 113年)设置水衡都尉,下设均输、钟官和辨铜三官。该机构主要收集全国的铜矿运往中央进行铸造。同年,汉武帝下令禁止了郡国的铸幣权。
这次改革使得地方的铜矿资源也掌握在了中央手中,使得地方失去了私造货幣的资源,从根本上制止了偽钱的泛滥。此后,汉武帝改变了过去货幣重量和规定价值不合符的现象,並提高了货幣製造的工艺技术,使得私造货幣之人得不偿失。汉武帝的货幣改革,成功地统一了货幣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改革初期,由於新钱幣的推广和旧钱幣的淘汰,也引发了一些社会动盪,不过好在汉武帝通过坚决的政策执行和有效的宣传手段,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幣制改革。
五、经济政策背后的“大佬”们
在汉朝这场经济变革的大戏中,有几位关键人物不得不提,他们就像是幕后的操盘手,左右著经济政策的走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桑弘羊、公孙弘和张汤。
桑弘羊,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天才,堪称汉朝的“財神爷”。他出身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数字超级敏感,精於计算,就像自带一个超级大脑计算器。十三岁的时候,他就因为这一特长被选入宫中,成为汉武帝的侍中,从此开启了他开掛般的政治生涯。
元狩三年(前 120年),汉武帝为了应对北伐匈奴造成的財政亏空,决定实施盐铁官营政策,桑弘羊凭藉著他对经济的敏锐洞察力和卓越的规划能力,参与到盐铁官营之事的规划中,负责“计算”和“言利”之事。这盐铁官营,可真是一步妙棋,国家垄断了盐铁的生產和销售,以前那些靠盐铁发財的大商人可就没辙了,而国家的財政收入却大幅增加,这就好比把散落在民间的財富都集中到了国家的口袋里。
除了盐铁官营,桑弘羊还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像算緡和告緡、货幣改革、均输平准政策、酒类专卖等等,每一项都对汉朝的经济產生了深远的影响。算緡和告緡,就是向商人徵收財產税,对隱瞒不报或报而不实的,鼓励民眾告发,一经查实,被告发者的財產全部没收,告发者可获得被告发者財產的一半。这一招可把那些富商大贾给整惨了,他们的財富一下子被搜颳了不少,而国家的財政却因此充实了起来。
货幣改革,桑弘羊建议把各郡国的铸幣权集中於朝廷,一律使用朝廷铸造的五銖钱,这就统一了货幣,让市场上的货幣流通变得有序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混乱了。均输平准政策,更是厉害,通过管理、运输租赋財物,调节物资供需和物价,保证物价平稳,既防止了商人囤积居奇,又让国家在商品流通中赚了不少钱。可以说,桑弘羊的这些经济政策,就像一套组合拳,打得富商大贾们毫无还手之力,却让国家的財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公孙弘,这位可是个官场老油条,精通儒学,擅长把儒学思想和官场事务结合起来,那一套一套的理论,说得头头是道。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特別会揣摩汉武帝的心思,每次匯报工作,都能把汉武帝哄得开开心心的,从来不会当面和汉武帝顶嘴,所以深受汉武帝的尊宠,一路高升,最后当上了丞相。
在经济政策方面,公孙弘虽然没有像桑弘羊那样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但他在汉武帝面前,可是没少为那些经济改革政策说好话,起到了很好的“助攻”作用。他用儒家的思想为这些政策披上了一层合法合理的外衣,让那些反对的声音都弱了下去。比如说,他用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来解释盐铁官营等政策,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就很符合汉武帝的心意,也让很多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张汤,那可是个狠角色,被司马迁列入《酷吏列传》。他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特別擅长揣摩汉武帝的意图,只要是汉武帝想做的事情,他总能找到法律依据来支持。在经济改革中,张汤也是个重要的参与者,他负责制定和执行了很多经济法规,为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保驾护航。
比如说,在推行算緡和告緡令的时候,张汤就发挥了他的“特长”,对那些偷税漏税的商人毫不留情,严厉打击。他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让那些商人想钻空子都难。对於那些不服管教的商人,他更是动用各种手段,让他们乖乖听话。在审理大司农顏异反对白鹿皮幣一案时,他竟然以“腹誹”罪判处顏异死刑,这可把其他人都给嚇住了,从此再也没人敢轻易反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
这些关键人物,虽然性格迥异,手段不同,但他们都在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对后世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经济风云与社会百態
汉武帝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在汉朝社会激起了千层浪,对社会各阶层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也让社会矛盾和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先说说贵族豪商,他们原本过著奢侈无比的生活,那日子过得比神仙还逍遥。住的是豪华的大宅子,“室庐舆服僭於上,无限度”,房子的规格、车子和衣服的样式,都敢超过他们应有的等级,完全没有一点节制。吃的是山珍海味,“钟鸣鼎食”,吃饭的时候,要敲著钟,列鼎而食,各种珍贵的食物摆满一桌。家里的奴僕成群,出行的时候,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他们还热衷於囤积財物,操纵市场。“商贾以幣之变,多积货逐利”,趁著货幣变革的机会,大量囤积货物,哄抬物价,然后再高价卖出,赚取巨额利润。比如,在盐铁官营之前,那些盐商和铁商,垄断了盐铁的生產和销售,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財富多到难以想像,“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些富商大贾的生活,简直比王侯还要奢侈。
但是,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一出台,这些贵族豪商可就遭殃了。算緡和告緡令,就像两把锋利的大刀,砍向了他们的財富。他们不得不按照规定,向国家缴纳大量的財產税,要是敢隱瞒不报,一旦被人告发,那可就惨了,財產全部没收,还要被罚去戍边。这一下,很多富商大贾的財富瞬间缩水,甚至倾家荡產。
盐铁官营政策,更是断了他们的財路。以前他们靠盐铁生意赚得风生水起,现在国家把盐铁的经营权收走了,他们再也不能从中谋取暴利。还有均输平准政策,也让他们失去了操纵市场的机会。国家通过调节物资供需和物价,让市场变得稳定起来,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了。
再看看普通百姓,在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日子也是过得五味杂陈。那些农民,本来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靠著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汉武帝时期,虽然农业生產有所发展,但是战爭和繁重的赋税,还是让他们不堪重负。
为了支持战爭,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农民们要缴纳田赋、人头税、徭役税等等,各种赋税加起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而且,由於战爭的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被徵调去当兵或者服徭役,导致农田荒芜,粮食產量下降。“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財赂衰秏而不赡。”老百姓们既要为出征的人准备物资,又要承担繁重的赋税,生活变得疲惫不堪,很多人只能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逃避赋税,社会风气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差。
不过,也有一些百姓从经济政策中得到了一些好处。比如,那些参与盐铁生產和运输的百姓,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至少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还有一些人,通过卖爵和入粟拜爵的政策,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虽然这种机会很有限,但是对於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来说,也是一种希望。
这些经济政策,也让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贵族豪商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因为財富的爭夺而日益加剧。贵族豪商们不甘心自己的財富被政府剥夺,他们想尽办法抵制经济政策,甚至和政府对抗。而政府为了推行经济政策,维护国家的利益,对贵族豪商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百姓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百姓们承受著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高。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给汉朝的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也变得比较开放和自由。但是,隨著经济政策的实施,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风气也变得越来越糟糕。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为了追求財富和利益,不惜採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廉耻相冒,武力进用”,廉洁和羞耻的观念被混淆,武力和暴力被用来解决问题,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混乱和无序的状態。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扩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