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青简史记 > 第8章 平准书:古人的財富经

第8章 平准书:古人的財富经(1/2)

目录
好书推荐: 精灵:重生之开局我是富二代 全职猎人之骇人恶兽 我的阴差生涯 家族修仙:我以五毒铸长生 万岁之后,金手指復甦 全职猎人:无限成长 绑定系统后我操服女明星(简体高H) 东京:宝可梦之主 我师叔是林正英 北齐不被骑

一、歷史的“经济密码本”——《史记?平准书》

嘿,各位歷史迷们!今天咱要打开一本藏在歷史深处的“经济密码本”——《史记?平准书》。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就像是司马迁偷偷塞给后人的一个大礼包,里面装著汉朝那些不为人知的经济秘密。

你想想,我们平常看歷史,不是帝王將相的传奇故事,就是金戈铁马的战爭场面。但《史记?平准书》却独闢蹊径,聚焦於经济领域,给我们展现了汉朝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从汉初的经济大崩溃,到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大变革,这里面的故事比小说还精彩。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理解汉朝歷史的新大门,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赚钱、钱,国家又是如何管理经济的。准备好一起揭开这段有趣的歷史了吗?

二、汉初经济大崩溃:从“穷得叮噹响”到“慢慢回血”

话说刘邦好不容易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可没想到,接手的竟是一个烂摊子。《史记?平准书》里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銄,作业剧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钧駟,而將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啥意思呢?就是说汉朝刚建立的时候,接著秦朝留下来的烂摊子,男人们都去打仗了,老弱病残就负责转运粮草,大家累得半死,可国家还是穷得叮噹响。皇帝想找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都凑不齐,將相们出门只能坐牛车,老百姓家里更是穷得啥都没有。这场景,简直就是“穷到姥姥家”了。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眼睁睁看著国家就这么穷下去吧。於是,汉朝政府决定採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喘口气,好好发展生產。首先,减轻农民的负担,把田赋从秦朝的三分之二,降到了十五税一,后来汉文帝更是直接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甚至有十几年还乾脆免徵田税。这可把农民们高兴坏了,种地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除了减轻田赋,还减少了老百姓的徭役和兵役。以前秦朝的时候,老百姓不是在服徭役,就是在去服徭役的路上,一年到头都不得閒。现在好了,汉朝政府规定,男子从 23岁开始服役,56岁免役,而且还可以以钱代役。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种地了。

对商人,汉朝政府也採取了一些措施。虽然还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也没有把商人往死里整。比如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允许商人自由经商,还降低了商人的税收。这就给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市场也慢慢活跃起来了。

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汉朝的经济开始慢慢回血。老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粮食產量增加了,人口也开始增长。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更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史记?平准书》里描述当时的情况是:“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廩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財。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瞧瞧,这就是“与民休息”政策带来的好处,国家有钱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好日子。

三、商业崛起与“钱”途之爭

在“与民休息”的政策下,汉朝的商业开始蓬勃发展,就像一颗被埋在土里的种子,终於迎来了春天,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隨著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繁荣。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城市,成为了当时的商业中心,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商业漩涡,吸引著各地的商人和货物。这些城市里,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用来形容当时的商业景象,再合適不过了。

当时的商业活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国內的贸易十分活跃,国际贸易也开始兴起。汉武帝时期,张騫出使西域,开闢了丝绸之路,这就像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经济大动脉,让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远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同时也引进了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等特產。商业的繁荣,让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他们的財富多到让人难以想像,“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些富商大贾的生活,简直比王侯还要奢侈。

商业的崛起,让汉朝政府有些纠结。一方面,商业的发展確实给国家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增加了財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商人势力的不断壮大,也让政府感到了威胁。

商人的逐利本性,使得他们往往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他们囤积居奇,操纵物价,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比如,遇到灾年的时候,粮食產量减少,商人不但不低价出售粮食,反而大量囤积,等粮食价格涨到天价的时候,再卖出去,大发国难財。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

而且,商人还大量兼併土地。他们用赚来的钱,购买大量的土地,使得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得不沦为佃农或者流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併的现象,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动摇了汉朝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毕竟,在那个时代,农业可是国家的根本,农民没了土地,国家的粮食產量就会受到影响,社会也就不稳定了。

除此之外,商人的社会地位虽然不高,但他们有钱啊,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通过各种手段,结交权贵,甚至干预政治,这让汉朝政府非常不爽。政府一直强调的是“重农抑商”,在他们眼里,商人就是一群不事生產、唯利是图的傢伙,怎么能让他们这么囂张呢?於是,汉朝政府和商人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钱”途之爭。政府时不时地出台一些政策,打压商人,而商人呢,则想尽办法钻政策的空子,继续赚钱。这场爭斗,贯穿了整个汉朝歷史,也对汉朝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財政困境与奇招频出

汉武帝时期,那可是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时代,汉武帝一心想要开疆拓土,让汉朝的威名远扬四方。於是,他不停地发动战爭,今天打匈奴,明天征南越,后天又去收拾西域那些不听话的小国。这战爭一打起来,那可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啊。

除了战爭,汉武帝还热衷於搞各种大工程。什么修建宫殿、开凿运河、修筑长城,这些可都是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今天闹个旱灾,明天发个洪水,朝廷还得拿出钱来賑灾。这么一来二去,汉朝的財政就陷入了困境,国库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变得空空如也。

面对財政危机,汉朝政府也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奇招。第一个办法就是卖爵。这卖爵可不是汉武帝的首创,早在秦朝的时候就有了,汉文帝时期也搞过。汉武帝把卖爵这一招玩得更溜了,他专门设立了“武功爵”,从高到低一共有十一级,每一级都明码標价,只要你有钱,就能买到爵位。这就好比现在的游戏充值,你充的钱越多,等级就越高。

武功爵的价格可不便宜,一级就要十七万钱,全部卖完能收入三十多万金,也就是三十多亿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啊,这些钱可以勉强支撑西汉持续的对外战爭,让军费、行政费用和官员俸禄得以源源不断。但是,卖爵这一招也有弊端。首先,它破坏了原有的爵位制度,让爵位变得不值钱了。以前,爵位可是靠军功或者世袭得来的,那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象徵。现在,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爵位,这就使得爵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其次,卖爵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人们不再追求通过努力和才能来获得成功,而是想著通过钱买爵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这种投机取巧的风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第二个办法是募民入粟。就是让老百姓把粮食运到边疆,然后根据粮食的多少授予相应的爵位或者减免罪行。这一招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边疆的粮食供应问题,同时也能增加財政收入。晁错就曾向汉文帝建议:“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欲民务农,在於贵粟;贵粟之道,在於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汉文帝採纳了他的建议,实行了募民入粟的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政策继续沿用。

这一政策实施后,边疆的粮食储备得到了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防的压力。同时,也让一些有钱的人有了获取爵位的途径,对於那些犯了罪的人来说,也多了一条赎罪的出路。但是,这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有钱人可以通过入粟获得爵位和减免罪行,而穷人则只能望洋兴嘆。这就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

第三个办法是改革货幣。汉朝初期,货幣制度非常混乱,郡国可以铸造货幣,民间也可以私铸货幣。这就导致了货幣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流通的货幣非常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货幣改革。

建元元年(前 140年),汉武帝废除了四銖钱,推行三銖钱。建元五年,又恢復了四銖钱。元狩四年(前 119年),汉武帝为了得到诸侯王手中的金银,下令诸侯王侯宗室朝覲必须用皮幣。皮幣就是皇家禁苑中的白鹿之皮,诸侯宗族必须在皇室购买,每块鹿皮就值四十万钱。这一措施虽然增加了財源,但是却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幣更加混乱了。除了过去的四銖钱、三銖钱以外,还出现了白金(银)和皮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史上最强驸马爷 最强合成旅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民国:王牌飞行员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横推亮剑 惊涛落日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