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青简史记 > 第6章 封禪书:古代帝王的「神仙局」

第6章 封禪书:古代帝王的「神仙局」(1/2)

目录
好书推荐: 精灵:重生之开局我是富二代 全职猎人之骇人恶兽 我的阴差生涯 家族修仙:我以五毒铸长生 万岁之后,金手指復甦 全职猎人:无限成长 绑定系统后我操服女明星(简体高H) 东京:宝可梦之主 我师叔是林正英 北齐不被骑

一、神秘的封禪:古代帝王的终极仪式

在漫长的古代中国歷史中,有一个神秘而庄重的仪式,它承载著帝王们对天地的敬畏,对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宣示,对国家昌盛的祈愿,这便是封禪。要是你穿越回古代,跟一位普通老百姓说皇帝要去封禪啦,那他大概率会瞪大眼睛,满脸敬畏,仿佛在听一件关乎天下命运的大事。在古代人的观念里,封禪可不是一般的祭祀活动,那可是顶级帝王才能享受的“豪华套餐”,是老天爷和人间帝王之间的一场神秘对话。

简单来讲,封禪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超级隆重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封”,是在泰山顶上筑土坛祭天,宣告帝王受天命,是上天认可的统治者;“禪”,则是在泰山脚下的小山上辟场祭地,感谢大地的孕育之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想想,古代帝王们站在泰山之巔,面对浩瀚苍穹,向天地诉说自己的功绩,这画面,简直霸气侧漏,满满的仪式感。

司马迁在《史记?封禪书》里,就详细记录了这场古代帝王们的“顶级盛宴”。在他的笔下,封禪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部生动的歷史,它串联起了古代帝王们的雄心壮志、迷信思想,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天地宇宙的朴素认知。从三皇五帝时期的传说,到秦皇汉武的霸气登场,再到唐宋帝王的虔诚演绎,封禪的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传奇韵味,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古代帝王们在泰山之巔的盛大祭祀场景,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歷史沧桑。

二、封禪起源:那些上古传说

封禪这事儿,歷史老悠久了,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传说在舜帝那时候,就已经有了类似封禪的活动。舜帝这人,那可是贤能的代表,在部落里威望极高。他特別重视祭祀,每隔五年,就会来一次大巡狩。这巡狩可不简单,就像是一场大型的祭祀兼政治考察活动。

到了泰山,舜帝先是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天仪式,烧起柴火,让那烟雾裊裊升上天空,把自己的敬意和祈求传递给老天爷。祭完天,还不算完,他又对著山川诸神一一祭拜,感谢它们的庇佑,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系列操作,虽然还没有正式叫“封禪”,但已经有了封禪的影子,那就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藉助祭祀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再后来,大禹治水,那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拯救万民於洪水之中。他也延续了舜帝的传统,在治水成功后,也到泰山搞了一场祭祀活动。不同的是,大禹祭完天后,选择在会稽山祭地。这大概是因为大禹在南方治水,对会稽山一带感情深厚,觉得在那里祭地更有意义。这时候的祭祀活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宗教仪式,更像是一种政治宣示,告诉天下百姓,自己的统治是顺应天命的,是得到天地认可的。

这些上古时期的封禪传说,虽然带著点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部落首领对自身统治合法性的追求。那时候,人们相信,只有得到天地的庇佑,部落才能繁荣昌盛,而首领通过祭祀活动,就像是和天地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繫,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三、先秦风云:封禪路上的权力角逐

(一)秦国的崛起与祭祀演变

秦国,这个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崛起的诸侯国,其祭祀活动就像是一部生动的政治演变史。从秦襄公被封为诸侯开始,秦国就踏上了一条独特的祭祀之路。秦襄公在西陲之地建立了西畤,祭祀白帝。这可不是隨便找个地方拜拜那么简单,在当时,祭祀可是一件关乎国家命运和政治地位的大事。白帝在五行中代表西方,秦襄公祭祀白帝,就像是在向天下宣告:我秦国在西方崛起了,这是上天的旨意。这一祭祀行为,不仅是对自身地位的一种確认,也是对秦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期许,仿佛在藉助白帝的神力,保佑秦国在西方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秦文公继位后,继续著秦国的祭祀大业。他在鄜地设立了鄜畤,依旧祭祀白帝。这时候的秦国,虽然还不算强大,但在祭祀这件事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就好比一个初入江湖的小帮派,虽然势力不大,但也要通过一些仪式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身份。秦文公对白帝的祭祀,就像是在告诉其他诸侯国:我秦国虽然现在还不起眼,但我也是有后台的,白帝就是我的靠山。

到了秦宣公时期,秦国的祭祀活动又有了新变化。他设立了密畤,祭祀青帝。青帝代表东方,这一转变可大有深意。此时的秦国,已经不再满足於偏居西方,开始有了向东发展的野心。祭祀青帝,就像是在向东方的诸侯国发出信號:我秦国要东进了,你们可得小心点。这就好比一个小帮派,在西边站稳脚跟后,开始覬覦东边的地盘,通过祭祀青帝,来给自己壮胆,同时也向其他帮派示威。

秦穆公也不甘示弱,设立了吴阳上畤,祭祀黄帝;又设立了吴阳下畤,祭祀炎帝。黄帝和炎帝,那可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秦穆公祭祀他们,明显是想提升秦国的文化地位,向天下表明秦国也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不再是那个被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的西陲小国。这一招,就像是一个小帮派,为了提升自己的档次,开始攀附名门,说自己是某个名门大派的分支,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

从秦襄公到秦穆公,秦国的祭祀对象不断变化,背后反映的是秦国政治地位的提升和扩张野心的膨胀。在那个动盪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逐渐崛起,走向强大的艰辛歷程。

(二)齐桓公的封禪之梦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霸主,他的名字如雷贯耳,那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南征北战,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他的霸业达到巔峰时,內心开始膨胀起来,竟然做起了封禪的美梦。

你想啊,封禪那可是帝王的专属仪式,齐桓公虽然是霸主,但说到底也只是个诸侯,他想封禪,这不是有点“僭越”了吗?但齐桓公可不管这些,他觉得自己的功绩已经和古代帝王没啥两样了,凭什么不能封禪?於是,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管仲。管仲一听,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这可不行啊,封禪可不是闹著玩的,你一个诸侯去封禪,这不是要引起天下大乱吗?但管仲又不能直接拒绝齐桓公,毕竟齐桓公是他的主公,而且正处在兴头上,直接拒绝肯定会惹他不高兴。

於是,管仲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齐桓公说:“主公啊,封禪可不是隨便就能举行的,那得有祥瑞出现才行。古代帝王封禪的时候,都是有各种祥瑞降临,比如凤凰、麒麟、嘉禾之类的。现在咱们齐国,这些祥瑞一样都没出现,要是贸然去封禪,恐怕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啊。”齐桓公一听,觉得管仲说得有道理,自己虽然厉害,但也不能违背天意啊。再加上当时齐国的实力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无视天下舆论的地步,所以齐桓公只好打消了封禪的念头。

管仲这一招,既没有直接驳了齐桓公的面子,又巧妙地阻止了他的“疯狂”想法,真可谓是高情商的典范。而这件事也反映出,在当时,封禪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政治象徵,它代表著帝王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齐桓公想封禪,其实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向天下展示自己的霸主风范。但他忽略了一点,封禪可不是靠实力就能实现的,还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天下人的认可。

(三)孔子时代的礼崩乐坏

孔子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们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各种僭越行为层出不穷,就连祭祀这样的大事,也变得混乱不堪。季氏旅於泰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季氏,作为鲁国的大夫,按照周礼,是没有资格祭祀泰山的。只有周天子和鲁国国君才有这个权力。可季氏却不管这些,他仗著自己在鲁国的权势,竟然大摇大摆地去祭祀泰山。这在孔子看来,简直是无法无天。孔子气得不行,对他的学生冉有说:“你就不能阻止他吗?”冉有无奈地回答:“我试过了,可我根本阻止不了啊。”孔子长嘆一声,说:“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言下之意,季氏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对泰山之神的褻瀆,连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林放都知道要遵守礼仪,季氏作为大夫,却如此肆无忌惮地破坏规矩。

这件事反映出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礼仪的漠视。在孔子的理想世界里,社会应该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大家庭,每个人都要遵守自己的本分,不能越雷池一步。可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诸侯僭越天子,大夫僭越诸侯,整个社会就像一盘散沙,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而封禪,作为一种最高级別的祭祀仪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神圣性和庄严性。诸侯们不再把封禪看作是与天地沟通的神圣仪式,而是当成了一种炫耀自己权势和地位的工具。

四、秦汉大戏:封禪舞台上的主角

(一)秦始皇的封禪之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史上最强驸马爷 最强合成旅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民国:王牌飞行员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横推亮剑 惊涛落日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