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五帝本纪:四贤帝之首(1/2)
尧,姓伊祁,名放勛,乃是帝嚳与庆都爱情的结晶。
传说,庆都成婚后依旧长住娘家。某年春正月末,风和日丽,她陪伴父母在三河之畔悠然游览。彼时,晴空万里,突然,一条赤龙如同一道红色的闪电,在天际间肆意飞舞,搅得风云变色。那赤龙身形庞大,威风凛凛,引得眾人纷纷驻足观望,惊嘆不已。
到了第二天,又有一条稍小些的赤龙现身。当晚,庆都在朦朧睡梦中,只觉阴风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那条赤龙竟猛地扑上她的身躯。待她从睡梦中惊醒,只觉身上残留著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还多了一张沾满涎水的画儿。画上绘著一个红色人像,脸型上尖下丰,长著八采眉,头髮修长飘逸,旁边写著“亦受天佑”四个大字。
自那之后,庆都便有了身孕。时光悠悠,十四个月转瞬即逝,她生下一个儿子,竟与那画上之人长得一模一样。这个孩子,便是日后威名远扬的帝尧。尧小时候,先是隨外祖父家姓伊祁氏,后来又被称作陶唐氏。
尧十三岁时,被分封至陶地。那时,他主要的职责便是辅佐帝嚳传位的挚。时光匆匆,尧十五岁时,帝嚳又將他改封至唐地。自此,天下人皆尊称尧为陶唐氏。
帝挚在位期间,全然不顾百姓死活,整日沉迷於荒淫享乐,政治癒发腐败,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而与此同时,尧却以其德信仁厚的高尚品德,在民间声名远扬,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各方诸侯眼见帝挚如此昏庸无道,再看看贤明的尧,心中自有了决断。他们纷纷拥立唐尧,推举尧为天子。帝挚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远不如唐尧,於是顺应民心,將王位禪让给了尧。就这样,年仅二十岁的尧,登上了天子之位,定都平阳,开启了他那波澜壮阔、辉煌无比的统治时代。
尧即位之后,心中时刻牢记著天下百姓的福祉,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他以身作则,以自身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如同明亮的灯塔,引领著国家朝著繁荣昌盛的方向前行。平日里,他常身著黑色朝服,头戴黄色冕冠,乘坐著由白马拉著的红色车驾,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每到一处,他都会深入百姓中间,耐心倾听百姓的疾苦,竭尽全力为百姓排忧解难。在他的努力下,亲族之间愈发团结,九代之內皆能相亲相爱;他仔细考察百官的行为,使各个部族之间和睦相处;他积极协调各国关係,全力维护著天下的和平与稳定。
在治理国家的漫长征程中,尧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深知,农业乃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关乎著国家的兴衰存亡。为了让百姓能够更好地进行农业生產,他特意派遣羲氏、和氏,让他们遵循上天的意旨,仔细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精心制定历法,並將这些宝贵的知识传授给百姓,让百姓能够依据节令合理安排农事。同时,他还告诫百官,要各司其职,务必让各种事业都蓬勃兴盛起来。在尧的不懈努力下,百姓们能够依照四时节令辛勤劳作、收穫成果,生活逐渐富足,国家也日益繁荣。
尧还极为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他心里明白,一个国家若想繁荣昌盛,离不开眾多优秀人才的鼎力支持。因此,他广纳贤才,不论对方出身贵贱,只要具备才能和高尚的品德,都能在他这里得到重用的机会。他常常与大臣们围坐一处,共同商议国家大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慧眼识珠,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在他的朝堂之上,一时间贤能之士匯聚一堂,他们各施其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著自己的力量,朝堂上下一片生机勃勃。
然而,尧的统治之路並非一帆风顺。在他在位期间,中原大地突然遭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洪水泛滥。只见河水汹涌,逆流而上,暴雨如注,连绵不绝。原本肥沃的华北平原,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百姓们的生命和財產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尧心急如焚,仿佛有一团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立即召集各方长老,共同商討治水大计。
在討论治水人选时,驩兜率先举荐共工,他满脸自信地说道:“共工世代担任水正一职,对於治水之事经验丰富,定能担当此重任。”然而,尧却眉头紧皱,一脸严肃地反驳道:“共工性格乖张,喜欢听那些邪恶的话语。他治水的方法,不过是靠垒高河岸、淹没河道,此等做法违背天道和常理,绝不可用他来治水。”但驩兜仍不死心,继续进言:“共工氏部落治水颇有成效,还著有《洪范九畴》这本治水奇书呢。”尧听后,沉思片刻,决定先让共工试一试。
共工领命后,便著手治水。然而,他在治水期间,胡乱將乱石堆积於河道,致使河水再次倒灌。一时间,山西一带水灾愈发严重,百姓们叫苦不迭。尧帝得知此事后,龙顏大怒,即刻降罪於共工,罢黜了他的官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