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压不住了,群情沸腾,怒骂狗皇帝!(2/2)
不过群臣里面还是有明白人的,还没等朱由检开口解释,就有大臣反驳道:“英国公此言差矣!敌军已然入关,直抵北京城下,眼下大军首要之务,莫过于拱卫京师。
须知京师若能保全,日后自有机会收复失地,被掳掠的百姓亦有获救之望;可若京师一旦陷落,大势去矣,这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啊。”
其实最关键的点在于,原本辽西的军队是用来对标建奴的。大明四处开战,敌人也不止有建奴。明明是应该由关宁军抵挡的建奴,如今却跑到了关内,这无论怎么说都是辽东经略的失职,甚至很有可能,建奴选择入关就是被袁可立这厮给逼的。
从纸面上看,京营有十几万大军,蓟镇也应该有十几万,再加上宣大的守军,合计几十万大军,九边发粮饷的时候可是按照五十五万人去发的啊!而建奴全族可能都没有那么多人,建奴这次入关就是找死。但实际情况却是,蓟镇就像是纸糊的,全线崩盘,就只剩下几座孤城。
文官对于武将的愤怒无法言喻:打仗不能打,跑得贼快,拿军饷的时候没见含糊。对于武将的不满进而演变成了对皇帝的不满,皇帝把一千多万填进去养兵,结果就养出来这般货色吗?!
“打,必须打,不打就是叛徒,就算这些兵全部战死了,也算是证明这钱没有白!”这就是此时许多人心中的想法。
并且他们认为:蒙古人跟女真人的人头都差不多价钱,既然可以打败蒙古人,那没有理由打不过建奴啊,只是皇帝抓住兵权不肯撒手而已。独夫,视天下为一家,视百姓为家奴,只关心自己小门小户的利益,妄顾天下苍生,恶心!
有的矛盾可以化解,有的误会无法调和,因为吵架的双方都仍为自己是对的,但实际上选择不会是对和错,往往是都对或者都错。百官群情激奋,朱由检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那都是自找的!
北伐辽东的计划,原本并没有在朝堂上披露,直到群臣迟迟不见辽西援军到来,只是等到了几个辽将,这才逮住赵率教他们,将这种异常情况的前因后果逼问出来,然后他们感觉天塌了,皇帝疯掉了!!!
朱由检自以为找到了最优解,用战术换家作为胜负手,拒接被建奴欠着鼻子走,跳出被动挨打的怪圈,但其他人是很难理解他的思路的,建奴就算死绝了又能怎么样,就算收复了沈阳城固然值得庆祝,但跟京师的安危提起来那又是轻如鸿毛的。
收复辽东是政治正确,但朝廷里面的辽人又有几个呢,要是辽人在朝廷有话语权,压根就不会发生高淮乱辽的事情,朝廷的官僚们并没有那么看重辽人,从他们对于毛文龙的态度就可以窥探一二,辽人死了也就死了。
但京畿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切肤之痛了,许多官员的家人就住在京畿地区,不是谁都有能力将一家人都接入北京城生活的,并且离开了家乡,就是无根之萍,可能在朝廷里连话都说不响,官僚的权利和士绅的特权是相辅相成的。
朱由检倒不愿意总是用恶意去揣测他人,毕竟面对亲人死去,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无动于衷。但朱由检没有办法,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选择的已经是他能够想到的最优解了,无论是从争取胜利的角度,还是降低伤亡的角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