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陛下,您不会是要找理由砍了我吧?(2/2)
温禾无奈地嘆了口气,他就算再不想,也不能抗旨。
听到温禾应下,李承乾瞬间鬆了口气,嘴角偷偷上扬,连忙缩回车厢里。
温禾整理了一下衣襟,弯腰钻进马车。
车厢內空间宽敞,铺著柔软的锦垫,李世民端坐在左侧,手里拿著一卷书,却並未翻看,神色看著有些沉鬱。
温禾顿时感觉不妙。
等温禾坐稳,其余人也纷纷上了各自的马车。
武士彠出门仓促,没来得及准备马车,便应了竇静的邀请,同坐一辆马车。
三小只和温柔则挤在温禾原本准备的马车里,齐三与冯大虎一左一右牵著韁绳,稳稳地跟在车队中间。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平稳的“咕嚕”声。
车厢內一片安静。
走了好一会,车厢內的三人,都沉默著没有说话。
温禾觉得气氛有些怪,但为了不惹火上身,还是决定敌不动,我不动。
最后还是李世民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带著几分沉重。
“今年各地收成都不算好,皇庄之前报上来的帐目,最好的一亩地也不过一石,差些的甚至只有六斗。”
温禾这才明白,难怪刚才李承乾那般害怕。
李世民今天这心情不算好啊。
他这是当心今年的收成,会影响到明年他进攻突厥的事情吧。
他连忙宽慰道:“陛下,今年雨水虽少,却未造成大规模乾旱,能保住这般收成,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之前陛下兴修水利,加上除虫害,明年便没了蝗灾。”
“如今一来,明年肯定就是大丰收了。”
李世民沉著脸,轻哼了一声,目光转向温禾。
“你可知,之前分给辅机的那部分环王粮种,如今长势如何了?”
“额……微臣不知。”
温禾愣了一下,他平日里忙著工坊和农庄的事,哪里会关注长孙无忌府中的粮种情况?
但看李世民的神情,那粮种的长势想必好不到哪里去。
“他倒是把粮种种在了自己的农庄里,可到头来,一亩地只收了九斗。”
李世民的语气里带著几分不满。
“他那农庄本是上好的良田,灌溉也方便,竟还不如朕的皇庄收成好,实在荒唐!”
“不至於吧?”
温禾有些愕然。
环王粮种即便照料不周,也不该只有这点收成,长孙无忌怎么会把事情办得这么糟?
一旁的李承乾见气氛紧张,连忙小声解释:“先生,是舅父府中的农户偷了懒,之前舅父让他们挖掘水渠,可农庄的管事仗著有蓄水池,便迟迟没动手,后来天旱,良田干得裂开了缝,就算后来补上了水渠,也没能救回来多少稻苗。”
“舅父一怒之下,將管理农庄的几个管事都打死了,那些农户也都遭了殃了。”
李承乾似乎有些不忍。
温禾闻言,更是诧异。
长孙无忌向来心思縝密,怎么会在农事上这般粗心大意?
这实在不符合他平日里谨小慎微的人设。
“罢了罢了,辅机本就不懂农事,也不能全怪他。”
李世民摇了摇头,语气缓和了些,算是给长孙无忌找了个台阶下。
他对长孙无忌的信任,朝中无人能比,即便出了这样的差错,也不愿过多苛责。
温禾沉默著没有说话。
他心中清楚,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信任,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即便到了晚年,李世民对朝中大臣多有猜忌,却始终未曾怀疑过长孙无忌,最后还放心地让他辅佐李治。
至於后世传言,说李世民临终前对长孙无忌起了杀心,不过是后人的猜测罢了,当不得真。
马车一路前行,从热闹的坊市穿过,渐渐远离了长安城的喧囂。
待驶出明德门,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道路两旁的田野里,遍布著金黄色的麦穗,虽然比往年稀疏了些,但好歹长出了粮食。
不知过了多久,车队渐渐驶入温家庄的范围。刚一踏进庄子,眾人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绿色的稻叶与金黄的稻穗相互交织,风一吹,稻浪翻滚,空气中满是稻穀的清香。
比起长安城外那些稀疏的庄稼,这里的稻穗更加饱满,稻秆也更粗壮,一眼望去,便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竇静坐在马车內,掀开窗帘看了一眼,瞬间瞪圆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
他为官这么多年,见过无数农庄的庄稼,却从未见过长势这般好的稻田。
而且竟然还是在这乾旱时节。
车队渐渐接近温家庄,远处已能看到庄子边缘的茅草屋,田埂上还插著几面褪色的小旗。
那是庄户们特意做的记號,標记著要留给温禾收割的第一茬稻田。
冯大虎从赶车的位置跳下来,手里攥著一面铜锣,快步朝著庄子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小郎君来了!快把镰刀、稻筐都搬出来!”
“鐺!鐺!鐺!”
清脆的铜锣声在庄里响起,原本在自家院子里磨镰刀、编稻筐的庄户们,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顿时眼前一亮,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扛著工具朝著村口跑去。
“是冯管事的锣声!小郎君真的来了!”
“快!把那片最肥的稻田留好,等小郎君来割第一镰!”
不一会儿,村口就聚满了人,男女老少都带著农具,手里要么攥著磨得鋥亮的镰刀,要么提著编好的竹製稻筐,脸上满是期待的笑容。
几个年长的农户站在田埂边,望著远处驶来的车队,忍不住感慨:“今年咱这稻子,比葛家庄的好多了,穗子沉得压弯了秆,今日说什么也得让小郎君割第一茬,沾沾好运气!”
“可不是嘛!若不是小郎君教咱们沤肥、给咱们粮种,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早就在家里愁粮食了!”
有庄户已经提前去了选定的稻田,把田埂上的杂草清理乾净,还在田边摆上了水壶和粗布帕子。
知道小郎君要下地,特意准备著给大家解渴擦汗。
孩子们则围著田埂跑,手里拿著刚摘的狗尾巴草,盼著能早点看到小郎君割稻子的模样。
车队越来越近,庄户们的欢呼声也越来越响。
不等温禾与李世民乘坐的马车停下,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了上去,围著马车喊:“小郎君!您可来了!稻田都给您留好了,就等您割第一镰呢!”
“小郎君快下来,看看咱们这稻子,比去年的饱满多了!”
车厢內,李世民听到外面的欢呼声,,忍不住轻笑一声,看向温禾:“你倒是得民心啊。”
温禾闻言,心里咯噔一下,故意眨了眨眼,带著几分玩笑的语气说。
“额,陛下,您不会是要找理由砍了我吧?”
一旁的李承乾听到这话,瞬间嚇了一哆嗦,惊愕的双眸瞪得滚圆,连忙看向李世民,生怕父皇真的动怒。
先生太大胆了,竟然敢说这种话!
李世民没好气地瞪了温禾一眼,伸手就朝著他的脑袋拍了过去。
“你这竖子,说的什么胡话!朕在你眼里,就是这般不分青红皂白的君王?百姓敬你,是因为你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这是好事,朕高兴还来不及。”
“那您冷不防冒出这么一句,可把我这小心臟嚇得不轻。”
温禾揉著被拍的脑袋,故作委屈地说。
他心里確实有点打鼓。
一个臣子太过得民心,在歷代帝王眼中都不是小事,若是遇上汉武帝那样多疑的君主,他还真得琢磨琢磨退路。
眼前这位现在不至於,但谁知道以后呢?
连李靖都要小心翼翼的,何况是他。
“啪!”
李世民又抬手拍了他一下,语气带著几分无奈。
“你好歹也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竟还这般不知体统!怎么,是皮子痒了,非要朕抽你不成?”
他不过是有感而发夸了一句,这竖子觉得他起疑,实在该打。
温禾揉著脑袋,瞥见李承乾在一旁笑得前仰后翻,忍不住抬脚朝著他的小腿轻轻踢了一下。
“笑个屁啊!尊师重道懂不懂?没看见你先生我被陛下欺负了?”
李承乾连忙收住笑,憋得脸颊通红,肩膀却还在不停抖动。
李世民见温禾欺负自家儿子,抬手又是一巴掌落在温禾头上。
“臥槽,陛下你过分了,把我打傻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这都三巴掌了!
要不是你是李世民,老子肯定和你没完!
“你欺负朕的儿子,朕还不能打你了?等回去,就让虞世南好好教教你,什么叫做君臣之道!”
这话纯属帮儿子出气,李承乾再也憋不住,捂著肚子大声笑了出来,连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一直到马车停下,他下了车,他的笑声都没停过。
三小只和竇静、武士彠已经下了车,看到庄户们扛著农具围著马车,又听到车厢里传来的笑声,都一头雾水。
刚才还安安静静的,怎么一会儿工夫,太子殿下就笑成这样了?
温禾揉著被打了好几下的脑袋,没好气地撇了撇嘴,朝著后头喊了一声:“小柔,过来。”
温柔连忙跑过来,牵著温禾的手,跟著他一起下了马车。
刚落地,就有庄户递上一把镰刀:“小郎君,这镰刀磨好了,您试试顺手不?”
突如其来的镰刀,嚇了温禾一跳。
他下意识的护在了李世民和李承乾的面前。
知道看到是一张朴素的脸,他才鬆了一口气。
温禾接过镰刀,掂了掂,笑著说:“好,咱们这就去田里,割第一茬稻子!”
庄户们顿时欢呼起来,簇拥著温禾朝著稻田走去,丝毫没理会身后的李世民和李承乾。
李世民站在不远处,看著温禾被庄户们围著走向稻田的背影,还有田埂上那片金黄的稻浪,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刚才温禾那下意识的模样,他自然看在眼里。
这竖子虽然说话还是那么不著调,可是心中有朕和高明啊。
他望著逐渐远去的温禾和温柔,对著身旁还在偷笑的李承乾说。
“可看见了?这便是民心,就像温禾那竖子之前说的,这些百姓不在乎那龙椅上坐的是谁,他们只在乎谁能给他们温饱,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你可明白了?”
李承乾闻言,眨了眨眼,抬眸望著李世民,欲言又止。
“有话便说,你我父子,无需有什么忌惮。”
李世民看出他有心事,语气温和了些。
“阿耶,您不会真的疑心先生吧?”
李承乾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
他话音刚落,李世民脸上的笑意顿时散去,抬脚就朝著李承乾的屁股踹了过去。
“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今日你和温禾一起,去田里割一亩地,若是割不完,就抄一百遍《孝经》!”
李承乾踉蹌了几下才稳住身子,捂著屁股乾笑两声。
不过他悬在心头的石头算是落下了。。
看来父皇是真的没疑心先生。
不远处的竇静和武士彠看到这一幕,心中都不禁有了计较。
看来太子殿下的位置,稳如泰山啊。
“秋收咯!”
忽然,远方传来一声长啸。
铜锣声响起。
农户们围绕在稻田边上。
而温禾已经换上了干活的短打,拿著一把镰刀,朝著稻田中那一茬绑著红布的稻田砍去。
只见他举起稻穗。
一旁的冯大虎领著庄户齐声喊著。
“五穀丰登,风调雨顺咯!”
温柔在一旁雀跃的跳走,双手用力的鼓著掌,跟著庄户们一起喊著。
“五穀丰登,风调雨顺啊。”
看到这一幕的李世民,不由一声感慨。
他转身看向竇静,后者当即躬身上前。
“竇卿,一会有劳你亲自记下,若是少了些,便做虚数即可。”
竇静顿时一愣。
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
如果一会称重少了一些,那便多报一些。
朝廷为了环王的粮种折腾了许久,如今不少眼睛都盯著。
若是出產的粮食不高,那温禾必定会成为眾矢之的。
竇静不禁在心中感慨。
这位高阳县子,还真是简在帝心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