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必败(1/2)
第316章 必败
其实每个军镇都有隱匿人口。
隱匿人口最多的应该是辽东,王信虽然不知道这个时空的辽东变化有多大,但是辽东和內地只有一个狭长的辽西走廊相连,地理环境註定了更为封闭。
但是边地又没有府衙管理,那么多余出来的人口,必然会被別的势力纳入统治。
那么辽东的失陷,更像是辽东地方大户做出的选择。
努尔哈赤拿下沈辽,整个辽左望风而降。
只不过努尔哈赤背叛了他们,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努尔哈赤会做出先杀穷户,灭了他们根基的手段,最后再去消灭他们。
就像不愿意利益受损的內地大户们,一开始很轻易选择了清军。
前车之鑑,並不会让人吸取教训。
他们同样也没想到,人家入关吸取了蒙元的教训,仍然是在辽东的那一套,先消灭底层反抗力量,最后来消灭大户。
那么大同的隱匿人口在何处呢?
关內和关外。
这也是原时空大明的宣大二镇为何走私猖獗,晋商崛起的原因。
创办聚眾昌,垄断关外贸易,不光为自己获取部分军费,也是分化削弱地方大户的手段。
总不能明著告诉大户要来消灭你们。
犹如努尔哈赤刚刚占领辽东之时,对地方大户极为友好,否则地方大户要是晓得努尔哈赤的真心想法,也就没有努尔哈赤顺利拿下辽左的事情。
“你们是哪一家的人?”
张灿派人送来的两名俘虏,明显是大同本地人。
王信和气的问道。
两人一路担心受怕,唯独对自己的来歷死不鬆口,路上並不是没被人拷打。
“將军,小的还有情报。”
瘦高个那人明明怕的要死,为了活命什么消息都往外透露,唯独自己的来歷。
王信不置可否。
那人主动说道:“关於胡虏的消息,欧彦虎已经南下。”
“哦?”
没想到知道的不少,王信笑道:“把你们都知道的全说出来,我也不问你们来歷,饶你们一命。”
两人大喜过望。
王信也终於得知,欧彦虎手里至少有六七万青壮,
幸亏自己率先出手,否则加上曾经大板升的人口,欧彦虎的十万铁骑就不是虚数,而且还会有个稳定的后方。
现在人数少了近一半不说,欧彦虎把北边的生胡逼到这般地步,只要还活著的胡人各部首领不是傻子,应该知道现在是拼命的时刻。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只要熬过眼前最艰难的时刻,越往后越会轻鬆,
甚至到欧彦虎不战自溃的地步。
胡人终归也是人。
也要吃饭。
“带下去。”
王信挥了挥手。
薛蝌不爽道:“真饶了他们?”
“我说不问他们来歷,没说不让別人认,到时候在大同示眾,不信没人认得。”王信扬了扬眉,脸上露出坏笑,“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薛这才收起不爽,跟著露出笑容。
一点就通。
免得有些大户狗急跳墙,万一坏了前方的大事得不偿失。
“张灿那边?”
严中正思考了片刻,特別是对胡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虽然不敢確定消息是真的,
至少有消息比没消息强。
王信回过头,看向严中正,知道他有想法,“你怎么看?”
严中正眼神迟疑,左右看了看,最后下定决心,不再观看別人,只盯著將军,“前將军应该去支援天成军。
“凭什么?”
“胡立勇不是好人。”
见眾人吵闹,赵雍咳嗽了一声,等眾人安静下来,“此事不妥,突然让张灿率领大军掉头,军士辛苦不提,恐怕对士气不利。”
眾人越发开心,连赵雍也不支持严中正。
隨著大同西军的建立,以前窝在雁门关一带,如今散布在大同西部,包括广阔的大同关外,大同西军开始了分散。
赵雍为大同西军军职第二人,哪怕不受许多原扬州营的认可,甚至有无形的排挤,但是有將军的支持,以及多年来坐镇后方的功劳,谁也无法否定赵雍的威望。
队伍大了,不好带了。
哪怕有系统的便利性,也能肉眼可见的各种状態下滑。
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加入。
赵雍的军事才能,严中正的大局观等等。
不断的有新的人才加入,才是大同西军实力不停增长的根本原因。
“严中正说得对。”
王信要做的就是公正公平公开,让所有人服气。
只要自己做到这点,人性就不会散。
眾人都安静了下来,连赵雍也竖起耳朵,不知道將军有什么不同见解。
“我们的目的是消灭乌恩,趁著欧彦虎未到之前,尽一切手段削弱欧彦虎的实力,这个目的是最紧要的,而不是你们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小九九。”
眾人或恍然,或理解,或者不甘心等等。
“將军说得对。”
赵雍想明白了,改口支持將军。
其实只要將军下令,眾人都会遵从,只不过非必要的情况下,將军一定会先把道理讲透。
哪怕无法理解,不能认同,也会因为將军以往的胜利因素下,思量是自己的原因。
王信认为这就是威信的来源。
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造就了威信。
“只怕张灿这小子不会听啊。”赵雍有些苦笑。
张灿是个老滑头。
多的是办法。
薛蝌忍不住看了眼赵雍,怀疑赵雍在將军面前给张灿上眼药。
当初还未成立大同西军之前,因为张文锦之事,张灿屡次当眾质疑赵雍,闹得极其不开心,幸亏后来將军回来,才压住了两人的不和。
“去传令。”
王信吩咐道:“告诉张灿我说的,若是胆敢坐视天成军被攻不救,定饶不了你,必军法从事。”
“喏。”
身边的传令兵很快出去两人,
眾人闻言感到可惜。
大同现在主要有三支军事力量,谁都想独吞大同,那么友军死在敌人手里当然是好事情。
王信知道眾人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
环境决定人。
无论是永兴军,或者是天成军,又或者別人,谁不想过更好的日子。
好日子建立在什么之上,谁又会在意呢。
有大局观的人並不是那么多,所以王信比较看好严中正。
留下严中正。
王信和严中正边走边说。
“虽然难免有些瑕疵,但是我敢说我们大同西军的气氛依然是好的,不敢说整个大周数一数二,至少也在前茅。”
“將军自谦了些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