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铰链(五)(1/2)
第607章 铰链(五)
七月的辽南,正午过后,日头毒了起来,炙热地烤著广袤的大地。
不过,从渤海湾蔓延至陆地的湿气,却也能勉强压抑著原野上蒸腾的暑热,带来少许清凉。
而在一片无垠苍翠的荒草甸上,突然出现了一群仓皇奔逃的身影。
这是一群从北面清虏辖地逃亡出来的汉奴,大约有二三十人,男女老少皆有,个个衣衫襤褸,面黄肌瘦,裸露的皮肤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鞭痕与厚厚的泥垢。
他们拼尽全力奔跑著,胸腔如同破旧的风箱,发出嘶哑而痛苦的喘息。
每个人的眼神里混杂著极度的恐惧和惶然,但望向远方时,那残存的一丝希望却在不断升腾。
前方数百步,那座灰黑色的堡垒轮廓,在蒸腾的暑气中若隱若现。
“快……快跑!看到堡子了!……就在前方不远了!”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的中年汉子,回头嘶哑地喊道。
他的嘴唇乾裂,渗出血丝,剧烈地喘息著。
身后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沉闷而有力,如同阎王爷的催命符,每一次蹄声都重重敲击在逃奴们的心头。
数十骑八旗甲兵的身影在他们后方出现,他们戴著插有缨枪的盔帽,身披轻重不一的鎧甲,锋利的顺刀在阳光下,反射著刺眼的寒光。
箭矢偶尔“嗖嗖”地从逃奴的头顶或身侧掠过,深深钉入草丛,箭羽微微颤动。
一个落在最后的妇人小腿中箭,惨叫一声扑倒在地,旋即被汹涌而过的马蹄淹没,再无声息。
绝望如同冰水,瞬间浸透了每一个逃亡者的心臟。
距离耀州堡还有数百步,而身后的八旗甲兵,已然挥起了弯刀。
——
耀州堡,这座去年四月由新华人联合辽南镇明军合力恢復並重建的堡垒,静静地扼守在通往南边盖州的道路上。
这座堡寨的规模虽比鼎盛时期有所缩减,却更加厚实,更加坚固,防御体系也更为完善。
城堡的稜角分明,几座突出的三角形棱堡如同巨兽的犄角,控制了城堡前方的每一寸土地,棱堡和城墙之上,还巧妙地构筑了几座凸出形的马面,使得城头上的火力可以覆盖到城墙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几乎没有射击死角。
城头上,七八门大小不一的火炮褪去了炮衣,黑峻峻的炮口指向远方。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解书荒,??????????????????.??????超靠谱 】
城垛之后,隱约可见穿著鸳鸯袄的明军士卒和深蓝色號衣的新华军(民兵)在往来巡视。
这座堡垒,就像一枚坚硬的楔子,牢牢钉在了原本清军可以隨意往来的辽南腹地,既是后方盖州堡的可靠屏障和警戒前哨,更是新华与明军逐步向北挤压清虏战略空间的前进基地。
为了应对这个日益增长的威胁,清虏不得不在数十里外的海州(今海城)驻扎了近千名八旗甲兵,日夜惕防。
当然,清军不是没有尝试过拔掉这颗钉子。
但几次南下,都碰了一鼻子灰,除了留下一地的尸体,连人家的城墙根都摸不到。
城头的火炮和守军手中远超明军制式火銃的燧发枪,成了所有参与过进攻的清兵的梦魘。
那火力密集得如同疾风骤雨,无论你身披几层重甲,在对方的炮子和枪子的打击下,瞬间就是一个巨大的血洞,跟纸糊一般,几乎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
即便清军沿用过去攻打明军城池时惯用的厚重櫓盾车阵缓慢推进,但在新华军精准而猛烈的炮火下,也往往连人带盾被轰得粉碎。
想要长期围困?
但人家堡寨里储备充足,粮食、弹药、药品堆积如山,足够守军坚持半年以上。
到最后,往往清军是耗不下去的一方,只能悻悻撤退,任由这座坚垒矗立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此时,这座堡寨里骤然喧囂起来。
“方位东北,距离约……五百三十米,建虏马队,正在追杀逃亡汉奴!”耀州堡北面棱堡上,一名瞭望哨兵高声示警。
耀州堡北面棱堡上,炮长迅速测算著距离和方位,高声下令:“装填实心弹!仰角三度,目標——建虏马队前方二十步!”
炮手们动作迅捷,塞入发射药包,接著便將一发沉重的实心铁弹塞入炮膛。
隨著一声巨响,炮口喷出炽热的火焰,一枚铁弹呼啸著砸在清军马队前方,激起一片烟尘。
追击的清骑顿时惊慌一片,齐齐止住了前进的势头,勒马停在了原地,骇然地望向耀州堡。
“继续射击,仰角放低半度,目標建奴马队!”
“放!”
又一发炮弹呼啸而出,这次落点更近,直接在清军队列中砸下。
带著巨大动能的炮弹直接洞穿了一匹战马的肚子,余势未减,又將身后一名旗丁拦腰撕成两段。
血肉內臟如暴雨般泼洒在枯黄的草地上,浓烈的血腥味瞬间瀰漫开来。
这地狱般的景象让紧隨其后的清骑魂飞魄散,他们下意识地打马四下躲避,一时间,追击的阵型顿时大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