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探病(2/2)
书房里光是他写的行卷叠起来就有人高,且他自小作为三皇子伴读在上书房读书,齐淑妃倒台后则进了周家的松石书院,又师从太夫人的亲弟弟当世名儒周夔周说竟先生。太夫人仔细相了相海柔的面色,又伸手探了探额温,见她虽然还有些病色,精神却好,料想应当是并不会有事的了。
太夫人听闻她品行端正,又有咏絮之才,就给本家去了信,将她请到了燕京,专教徐家的小娘子们。
海柔也非常敏锐的捕捉到了沛柔的笑意,嚷道:“五妹妹你还笑,等我好了和你一起去上学,被周先生一念叨,我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
倒不光是定国公府里的,水字辈的女孩都是她的学生,宗族里也有几个女孩和她们一起在咏絮斋里上课。
常氏就低了头:“怎么能麻烦娘在这照顾海姐儿,媳妇也太拿大了些。况且海姐儿这丫头病成这样还不老实,一碗药倒能折腾的只剩半碗,媳妇实在是不放心。”
常氏还要多言,太夫人便道:“你三弟妹行事向来妥帖,你便是不放心我,也该信你三弟妹。况且这几日你在院里的时间少,二郎的事情你也该多上些心才是。”
写字也是她后来犯错被太夫人罚抄佛经,太夫人见了不免指导她几句,才不至于太拿不出手。
只有他好像很早就放弃了和家族里的其他男人一样成为武将的想法,而是潜心举业,居然在新皇登基加开恩科那一年也成了进士。
沛柔佯装生气:“三姐姐就知道冤枉人。这几日我跟着祖母在松鹤堂里不知道给你念了多少经保佑你好起来,你稍好了些我就跟着祖母来看你了,倒还要被你埋怨。”
常氏见她提及了丈夫,便是不回去也得回去了。只好给太夫人行了礼,带着身边的吴妈妈先回了柏济堂。
就令折蕙将药碗递给自己,预备喂海柔喝药。
“祖母,”海柔嘟了嘴,“我都已经吃了苦头了,水痘发作起来痒死我了,还不能挠。我娘再怎么对付我,最多也就是把我禁足,可我病了这几日,连床都不能下,也没人来看我,我都要憋死了。”
太夫人见此也不好勉强,上前携了沛柔的手在常氏方才坐的绣墩上坐下。
成婚之后他们曾一起去拜访他的举业恩师,周先生算是沛柔的舅公,见到他们之后很高兴,还曾写了一张“琴瑟百年,瓜瓞延绵”的字赠给他们。
海柔就抱了太夫人的胳膊撒娇:“我才不羞,我是周先生教的,五妹妹是祖母教的。周先生学问就是再好,难道还有祖母好不成?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也只好‘甘拜下风’罢了。”
沁声还好,毕竟他父亲是举人,母亲出自世宦之家,齐延就实在是很奇怪了。
海柔就高兴起来,“我就知道五妹妹心里想着我,等我好全了咱们再一起出去玩儿去。”
那时候他们的关系一直别别扭扭、时好时坏的,这幅字也就一直被沛柔收在自己的小书房里不曾装裱。
她拿眼看着沛柔,嗔怪道:“五妹妹也是的,你是发过痘子的,并不妨事,这几日也没见你来看我,我白和你好了。”
沛柔对着她点了点头。
太夫人帮沛柔说话:“你还别吓唬你妹妹,这几日你妹妹都跟着我描红,沛丫头写字可比你认真多了,等回头去周先生课上,见你妹妹的字写的比你还好,我看你这个做姐姐的羞不羞。”
周先生和太夫人同出一族,是居住在济南本家的一支。父亲曾有举人功名,家中也甚为殷实。
看着常氏出了瑶芳坞,太夫人便对海柔慈和道:“海姐儿,还打算病几天啊?”
诚毅侯府除了他可没有人对举业上心的,他父兄都是年少时就在西北征战了,娶的媳妇也几乎都是出自勋贵之家。
海柔就低低的唤了声:“祖母。五妹妹。”
杨氏反而有几分不好意思,“娘说哪里话,海姐儿也是我的侄女。况且这几日二嫂实在是辛苦,每日里只有我过来这一个时辰才肯到旁边的厢房里去歇息。”
“可怜天下父母心。”太夫人看向海柔,“海姐儿,将来可要好好孝顺你娘,别整日的想着淘气。”语到最后,已经带了轻微的警告。
海柔也是素来聪明的,明白了太夫人的意思,就缩在被子里点了点头。
太夫人就又问了几句沁声的事情,二月份就要举行县试了,又赶上海柔出痘,太夫人免了众人请安,这几日沁声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潜心读书。
众人一直闲话到晚间,等常氏回来方才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