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蛮夷(1/2)
第1276章 蛮夷
既然定下了“抄作业”的办法,朱慈炤的心情也就放松了不少,就此继续和黄安商议了起来。
对于具体的开府建牙后续,黄安所能提出的建议不多,反正到时候造抄宋国即可。不过对以后永国的发展问题,黄安倒是说了许多,这两年来永国依靠森林资源不缺的优势囤积了许多建船的好材料,而且原本用于帮忙维护大明海军战舰的工坊也进一步扩大,开始尝试制造船只了。
虽然目前所造的船只是普通海船,可这件事原本就是从无到有,以现在永国拥有的技术人才和能力来看,一下子上马建造大船甚至战舰是根本不可能的。为此黄安在这件事上极为上心,虽是普通海船,可同样有着作用,近洋航行没有问题,而且这边的渔业也颇为丰富,可以在这方面多想办法,人口不足也有人口不足的法子,没那么多人种地就通过渔业补充,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渔业收获不仅能补充食物不足,还能贩卖给宋国那边,同样是一份收入。
而其他方面,黄安暂时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黄安作为工部的技术官员虽有能力,但永国的国情摆在这里,除非和宋国一样发现个储量丰富的金矿,彻底解决财源问题自然两说。
话说,对于矿产的探索,原本是工部技术官员的黄安也一直在做这件事,可惜这两年来他虽然在新永州附近找到了部分煤矿、铁矿的存在,但却一直没寻到金银矿,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不过无论是朱慈炤还是黄安都不知道,其实在他们的领地周边同样也是有着金矿的,不仅是金矿还是金铜矿,而且其储量同样不低,甚至可以和新京一比。
但因为金矿的存在和新京那边略有不同,新京的金矿因为地形地貌的原因很容易被发现,再加上金矿附近河流的冲刷使得金矿表层大量金沙冲入河床利于开采。
而新永州这边的金矿都在山中,寻找起来极其不便,在没有后世的现代手段仅仅靠着几个人探矿想在短时间内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如此广阔的地区要找到矿脉的存在,几乎和撞大运没什么区别。
“王爷,此次朝廷放宽外封藩王的政策,这对于王爷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过就算如此,我永国要论底蕴也是比不上宋国的。宋国不仅财力不缺,更有地形气候的优势,后续移民新大陆,恐怕能留在我们永国之人依旧不会多。”
黄安说出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问题,朱慈炤苦笑着点点头,别看近期永国移民的人口略微多了些,但那是建立在南方宋国突然减少移民的数量,并且开始调整国策的缘故。
原本朱慈炤还以为宋王朱敏澄是打算稳扎稳打,借此机会整顿内部呢,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朱敏澄早就打算向朝廷索取这个条件,提前开始做准备了。而现在朝廷的旨意已经下达,宋国那边也已正式开府建牙,那么接下来宋国暂缓移民的政策恐怕会重新进行调整,后续大范围接纳移民的情况会再一次发生。
相比富庶的宋国,永国根本没条件和宋国争夺移民,充其量就是吃点宋国留下来的残羹剩饭罢了。这个问题一直摆在那边,也是制约了永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件事本王自然也是知晓的,可情况如此,本王也是无可奈何啊!”朱慈炤摇头叹道,甚至想这道旨意如果晚来半年甚至一年多好,借此机会就能多弄点移民了,可现在整个永国的人口少的可怜,加上这近一年来,不包括最初一批跟随朱慈炤来到永国的那些人外,所有移民加起来刚刚超过五千人。
也就是说,如今整个永国的人口仅六千多人而已,这么点人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县的人口。而整个永国的地盘却不亚于宋国,再加上划分区域仅仅只是大范围的初定,在没有其他封国的存在情况下,按理说无论是永国还是宋国只要能控制,哪怕占据比现在更多一倍的土地都可,但这样做的根本就是需要人口。
但问题在于永国没什么条件可以吸引人口,一来永国的气候不如宋国,二来相比永国,宋国财大气粗给出的待遇更优厚。再加上宋王的身份不同,只要有脑子的人就能明白跟着宋王远比跟着永王更有前途,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首选的自然是宋国不可能是永国了。
“王爷,本土那边的移民不行,可不代表其他人不成啊!”这时候,黄安提醒了一句。
“你的意思是……?”朱慈炤心中微微一动,当即反问。
“那边不是有人么?”黄安伸手朝着东边指了指。
“土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