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 第50章 晋国赵氏

第50章 晋国赵氏(2/2)

目录
好书推荐: 柯南之拒绝告白 1641:神显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三国之召唤系统,开局吊打吕布 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 诡异入侵,我反杀不过分吧? 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即便是在后世现代社会中,大家族都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为了上位骨肉相残的戏码都是层出不穷的。何况是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贵为春秋中原霸主—晋国的六卿之一。

晋国六卿制度始于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逐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相当于宰辅) 执掌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的大事。

六卿采用世袭制度,主要由狐氏、范氏、中行氏、魏氏、韩氏、智氏、赵氏等十一个氏族把持,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自设立六卿后,他们各家十几代人辅佐历代晋国国君“尊王攘夷”,扞卫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便是这个意思。

晋国六卿内部的矛盾变迁,也造就了春秋五霸的更替,其间的恩义情仇跌宕起伏、兼并厮杀惨烈无比,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篇。

赵氏是一个古老的家族,其根源可追溯至五帝之一的少昊(黄帝的儿子),颛顼(黄帝的孙子)的孙女女修嫁给了少昊曾孙生了大业,其娶少典氏之女,其后裔伯益为为舜帝畜鸟兽,又辅佐大禹治水,舜帝赐其姓“赢”,其便是赢姓始祖,也就是秦国、赵国的老祖。

周幽王混用无道,赵氏后裔赵叔带屡谏不从,遂携族人入晋侍奉晋文候,得晋候重用得以位列六卿。

公元前525年,赵景子不幸早亡,其子赵鞅上位,进入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晋国政坛。

早在15年前,老奸巨猾的范氏士鞅图谋执掌晋国大权,对身为赵氏大宗宗主的赵鞅采取软硬兼施,拉拢、控制年轻且毫无政治眼光的赵鞅成为了其“马前卒”,他还导演了一出千古闻名的“铸刑鼎”大戏,使得赵鞅替其“背黑锅”,遭受孔子为首的一帮儒家先贤唾骂。

3年前(公元前501年),晋国当时最大的权臣—士鞅(祁姓,范氏),亦是当时晋国的执政死去,在此之前,其利用职务之便操控晋国国家机器为其所在的范氏家族服务,权利超然于晋国国君之上。

赵鞅作与其为同为六卿之一的赵家当家人更是遭到了其暗无天日的疯狂打压。如今老贼死了,本该是赵氏的曙光来临之日,然而晋国国内外的趋势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国外,彼时的中原已然形成以齐景公为首,鲁、卫、郑为辅的反晋联盟,南方有楚国这个昔日的老对手、老冤家虎视眈眈,局势对晋国可谓是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

国内,随着士鞅的故去,六卿智氏的荀跞上台执政,而刚刚下台的范氏、中行氏与赵氏素有嫌隙。赵午是赵氏小宗的宗主、首领,属于赵氏旁支,但他是当时六卿中行士家主—中行寅的亲外甥,仗着亲舅狐假虎威,竟不把身为赵氏大宗(嫡系)宗主的赵鞅放在眼里,甚至妄想取而代之,因而赵氏内部暗流涌动。

目录
新书推荐: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帝国大闲人 民国:王牌飞行员 史上最强驸马爷 最强合成旅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