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宋当学阀 > 第7章 王安国

第7章 王安国(1/2)

目录
好书推荐: 她不是和亲公主吗?怎么成女帝了 魏风 再兴大唐,从西域开始泡妞 穿越汉末刷声望,我真没想当皇帝 三国,在下姓刘,皇家的那个刘 三国:我乃马幼常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红楼:帝国柱石 不灭剑主 末日乐园游戏

府学离江宁府衙距离不远,两条街道而已。

这一带正是城市的中心,路边有不少的贩夫走卒,堪称热闹。一些点心、饮料的小摊吆喝着,还有商铺的门面挂着极有特色的标识——或许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商业logo吧。

要是自己带相机来就好了。

“鹿卿,要吃豆糕嘛。”走过一个冒着香气的铺口时,邱云主动问道。

“是我爱吃的?”虽然这句话有点怪,但邱云或许已经接受了朱鹿卿脑子出问题的设定,因此点点头道:“对,是你失忆前爱吃的。”

他居然直接认为我失忆了,不过这倒也没错。自己已经记不得朱鹿卿的一切了。

那么,拿一个吧。上午教大家跳五禽戏折腾了不少时间,他也没吃上早饭,现在倒也是饥肠辘辘的。

邱云从腰间取出两个铜板,买来一个豆糕。

“好香啊。”这糕点很蓬松细软,完全不像是豆面,比想象中的还要美味。

看来古人在吃上面的工艺和智慧不输于今人。

“诶,你跟苏博士,后来这么样了。”看朱鹿卿吃的开心,邱云不失时机地打听起八卦来。

“没怎么样。”朱鹿卿如实说:“后来她没有找过我,我也没见过她。”

“她是个好姑娘,你可别让她伤心。”邱云若有所思地说着。

凭借强大的八卦心,朱鹿卿感受到,这个叫邱云的憾小子九成九对苏小妹有兴趣。

看来自己跟他还是情敌,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很难处理这一段关系。

说着说着,身边的吆喝声也淡去不少,俩人到了巍峨的府衙前。

“鹿卿,府衙重地,我就不进去了。你跟门房走吧。”

自己曾经去过开封旅游,那里有一座清明上河园,园里有一座仿的开封府衙,今天身处大宋真实的江宁府衙,让他觉得有些熟悉。上一次,还是在21世纪拿着相机的游客,今天已经成了独在异乡的异类。

门房一看就是八面玲珑的角色,听说了朱鹿卿的身份,立即把他领进后院,江宁府到底阔气,府衙也有好几进的院子,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花园,曲径通幽,最后停在了一处厢房。

“二爷在等您。”

“二爷?”

“正是,老爷安排二爷接待您。”

“二爷是谁?”这话问出口,朱鹿卿觉得自己有些莽撞了。门房应该不会说自己主子的名讳。

果不其然,门房一副见谅的表情:“您进去就知道了,是老爷的弟弟。”

王安石的弟弟……

推开房门,是一处书房,前面高悬着“书香门第”四个大字,扑面而来是一股纸墨味——来自大大小小的书架上堆放的书。

右手,是一处书桌,说是桌子,不如说是案板搭载架子上,由于文房四宝占地的原因,这个书桌比后代大得多。书桌后坐着一个看书的年轻人,约莫三十出头,身材颀长,比王安石还要瘦些,目光凌厉,耳朵倒是很大。

听到朱鹿卿进门的声音,他放下书本,起身背着手,悠悠晃了过来。

“你是,江宁府学的朱鹿卿?”

他的语气也不像哥哥那么亲切,倒是有点膈应,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学生正是。”

“嗯,你找地方坐吧,我是王安国,知府的二弟。”

说完,他自己坐回了书桌后。朱鹿卿遍寻房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马扎,上面还堆了不少书稿。

犹豫了一会,他把书稿拿到一边,神态自若地坐了下来。

“你的文章,我哥哥喜欢,但我觉得不好。”看得出来,这位公子是个坦率人物:“一个学子,在江宁府学,首先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走旁门左道。你觉得呢?”

“您的意思是?”

王安国摆出一副“不要装傻了”的脸色,从桌上抽出了朱鹿卿昨日的原卷:“字,写的歪歪扭扭,文章,做的大白话一般。你还是个读书人吗?”他的语气,带着强烈的愤慨。

没有想到,今天来到这里,首先是被将了一军。

可是朱鹿卿何许人也,他很快有了主意,自信回应道:“大人,在下最近身体不适,所以用笔无力,所以写的歪歪斜斜,这并不能证明我的文章不好。”

“那你写的大白话呢?可有一点文采——连一句圣人典故都没用上。”王安国的表现,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痛心疾首——他是真的为江宁学生的不用心和投机取巧寒心。

“大人,昨天是策论,策论本就不能看出文采——学生觉得,用白话文做议论,远比文言文的圣人言更合适。法无定则,关键是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好!那今日我便给你加试一题,你可敢应对?”

朱鹿卿明白了——王安石也并非真的会认可一个写大白话的学生,因此在面见自己之前,要进行加试,确定自己的文采功底。

“愿意一试。”

“昨天另一位学子,写了一篇文采不错的伯乐赋,不如,你就以此为题写一篇——不用议论,也不顾实用,只要写篇像样的文章——你说自己大病初愈,那么字迹我也姑且不计。”

伯乐赋……王安国自然也是个读书人,短短时间写一篇让他满意的文言文,估计不太容易,还是得另辟蹊径。

而且——这次的文章说是作给他看文笔,料想真正的考官还是王安石,要想通过他走入政坛,那么还得别出心裁,不能真把重心只局限在文采层面,最好能借机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壮志。

他看向书房,目光很快停留在书架中一本翻过无数遍的三国志上,顿时有了主意。

“大人,写一赋,耗时太长,我写一首词,也以伯乐为题,可否?”

“请了。”看到朱鹿卿胸有成竹,王安国有些诧异,递上了笔墨,等待他的发挥。

这首词,不仅契合当前的环境、伯乐的主题,而且还包含了家国之志,只是有些对不起辛稼轩了……

他提起笔,用尽量工整的文字,默写了这篇初中的诗词……

右手,是一处书桌,说是桌子,不如说是案板搭载架子上,由于文房四宝占地的原因,这个书桌比后代大得多。书桌后坐着一个看书的年轻人,约莫三十出头,身材颀长,比王安石还要瘦些,目光凌厉,耳朵倒是很大。

听到朱鹿卿进门的声音,他放下书本,起身背着手,悠悠晃了过来。

“你是,江宁府学的朱鹿卿?”

他的语气也不像哥哥那么亲切,倒是有点膈应,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学生正是。”

“嗯,你找地方坐吧,我是王安国,知府的二弟。”

说完,他自己坐回了书桌后。朱鹿卿遍寻房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马扎,上面还堆了不少书稿。

犹豫了一会,他把书稿拿到一边,神态自若地坐了下来。

“你的文章,我哥哥喜欢,但我觉得不好。”看得出来,这位公子是个坦率人物:“一个学子,在江宁府学,首先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走旁门左道。你觉得呢?”

“您的意思是?”

王安国摆出一副“不要装傻了”的脸色,从桌上抽出了朱鹿卿昨日的原卷:“字,写的歪歪扭扭,文章,做的大白话一般。你还是个读书人吗?”他的语气,带着强烈的愤慨。

没有想到,今天来到这里,首先是被将了一军。

可是朱鹿卿何许人也,他很快有了主意,自信回应道:“大人,在下最近身体不适,所以用笔无力,所以写的歪歪斜斜,这并不能证明我的文章不好。”

“那你写的大白话呢?可有一点文采——连一句圣人典故都没用上。”王安国的表现,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痛心疾首——他是真的为江宁学生的不用心和投机取巧寒心。

“大人,昨天是策论,策论本就不能看出文采——学生觉得,用白话文做议论,远比文言文的圣人言更合适。法无定则,关键是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好!那今日我便给你加试一题,你可敢应对?”

朱鹿卿明白了——王安石也并非真的会认可一个写大白话的学生,因此在面见自己之前,要进行加试,确定自己的文采功底。

“愿意一试。”

“昨天另一位学子,写了一篇文采不错的伯乐赋,不如,你就以此为题写一篇——不用议论,也不顾实用,只要写篇像样的文章——你说自己大病初愈,那么字迹我也姑且不计。”

伯乐赋……王安国自然也是个读书人,短短时间写一篇让他满意的文言文,估计不太容易,还是得另辟蹊径。

而且——这次的文章说是作给他看文笔,料想真正的考官还是王安石,要想通过他走入政坛,那么还得别出心裁,不能真把重心只局限在文采层面,最好能借机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壮志。

他看向书房,目光很快停留在书架中一本翻过无数遍的三国志上,顿时有了主意。

“大人,写一赋,耗时太长,我写一首词,也以伯乐为题,可否?”

“请了。”看到朱鹿卿胸有成竹,王安国有些诧异,递上了笔墨,等待他的发挥。

这首词,不仅契合当前的环境、伯乐的主题,而且还包含了家国之志,只是有些对不起辛稼轩了……

他提起笔,用尽量工整的文字,默写了这篇初中的诗词……

右手,是一处书桌,说是桌子,不如说是案板搭载架子上,由于文房四宝占地的原因,这个书桌比后代大得多。书桌后坐着一个看书的年轻人,约莫三十出头,身材颀长,比王安石还要瘦些,目光凌厉,耳朵倒是很大。

听到朱鹿卿进门的声音,他放下书本,起身背着手,悠悠晃了过来。

“你是,江宁府学的朱鹿卿?”

他的语气也不像哥哥那么亲切,倒是有点膈应,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学生正是。”

“嗯,你找地方坐吧,我是王安国,知府的二弟。”

说完,他自己坐回了书桌后。朱鹿卿遍寻房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马扎,上面还堆了不少书稿。

犹豫了一会,他把书稿拿到一边,神态自若地坐了下来。

“你的文章,我哥哥喜欢,但我觉得不好。”看得出来,这位公子是个坦率人物:“一个学子,在江宁府学,首先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走旁门左道。你觉得呢?”

“您的意思是?”

王安国摆出一副“不要装傻了”的脸色,从桌上抽出了朱鹿卿昨日的原卷:“字,写的歪歪扭扭,文章,做的大白话一般。你还是个读书人吗?”他的语气,带着强烈的愤慨。

没有想到,今天来到这里,首先是被将了一军。

可是朱鹿卿何许人也,他很快有了主意,自信回应道:“大人,在下最近身体不适,所以用笔无力,所以写的歪歪斜斜,这并不能证明我的文章不好。”

“那你写的大白话呢?可有一点文采——连一句圣人典故都没用上。”王安国的表现,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痛心疾首——他是真的为江宁学生的不用心和投机取巧寒心。

“大人,昨天是策论,策论本就不能看出文采——学生觉得,用白话文做议论,远比文言文的圣人言更合适。法无定则,关键是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好!那今日我便给你加试一题,你可敢应对?”

朱鹿卿明白了——王安石也并非真的会认可一个写大白话的学生,因此在面见自己之前,要进行加试,确定自己的文采功底。

“愿意一试。”

“昨天另一位学子,写了一篇文采不错的伯乐赋,不如,你就以此为题写一篇——不用议论,也不顾实用,只要写篇像样的文章——你说自己大病初愈,那么字迹我也姑且不计。”

伯乐赋……王安国自然也是个读书人,短短时间写一篇让他满意的文言文,估计不太容易,还是得另辟蹊径。

而且——这次的文章说是作给他看文笔,料想真正的考官还是王安石,要想通过他走入政坛,那么还得别出心裁,不能真把重心只局限在文采层面,最好能借机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壮志。

他看向书房,目光很快停留在书架中一本翻过无数遍的三国志上,顿时有了主意。

“大人,写一赋,耗时太长,我写一首词,也以伯乐为题,可否?”

“请了。”看到朱鹿卿胸有成竹,王安国有些诧异,递上了笔墨,等待他的发挥。

这首词,不仅契合当前的环境、伯乐的主题,而且还包含了家国之志,只是有些对不起辛稼轩了……

他提起笔,用尽量工整的文字,默写了这篇初中的诗词……

右手,是一处书桌,说是桌子,不如说是案板搭载架子上,由于文房四宝占地的原因,这个书桌比后代大得多。书桌后坐着一个看书的年轻人,约莫三十出头,身材颀长,比王安石还要瘦些,目光凌厉,耳朵倒是很大。

听到朱鹿卿进门的声音,他放下书本,起身背着手,悠悠晃了过来。

“你是,江宁府学的朱鹿卿?”

他的语气也不像哥哥那么亲切,倒是有点膈应,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学生正是。”

“嗯,你找地方坐吧,我是王安国,知府的二弟。”

说完,他自己坐回了书桌后。朱鹿卿遍寻房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马扎,上面还堆了不少书稿。

犹豫了一会,他把书稿拿到一边,神态自若地坐了下来。

“你的文章,我哥哥喜欢,但我觉得不好。”看得出来,这位公子是个坦率人物:“一个学子,在江宁府学,首先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走旁门左道。你觉得呢?”

“您的意思是?”

王安国摆出一副“不要装傻了”的脸色,从桌上抽出了朱鹿卿昨日的原卷:“字,写的歪歪扭扭,文章,做的大白话一般。你还是个读书人吗?”他的语气,带着强烈的愤慨。

没有想到,今天来到这里,首先是被将了一军。

可是朱鹿卿何许人也,他很快有了主意,自信回应道:“大人,在下最近身体不适,所以用笔无力,所以写的歪歪斜斜,这并不能证明我的文章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青简史记 惊涛落日 帝国大闲人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史上最强驸马爷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