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曹昂请缨(2/2)
至于霍笃的计划成与不成,那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同时,周泰也将霍笃的计划后送至江州交予刘封过目,并等待其后续命令。
**
刘封这边收到汉中的战况之后,开始各种应对措施。而远在洛阳的曹操则比刘封要晚上了一些时间才收到了来自汉中的消息。
得知汉中军与左幕军在葭萌关外大战了一场,引得张鲁大为惊恐后,曹操顿时大喜过望。
“文若,十日之内,可筹五万石粮草,一月之内,再续十五万石。”
曹操当即将心腹谋臣和重将们统统招来,但与他们的对话并非是商讨行与不行,而是该如何出兵。
没错,曹操出兵之意已定,他要趁着这次天赐良机,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汉中,并借机寻找染指蜀中的机会。
这并非曹操刚愎自用,而是如此天降之喜实是无须再议,若是不取,当反受其咎。
荀彧听罢杨柏求援之意后,又听到曹操这番话,陷入了沉默之中。
曹操倒是很有耐心,等着荀彧思考,毕竟先前他听杨柏叙说时,也是震惊了小半天。
荀彧的思考自然不会仅仅是为了筹措粮食,更多的是思考自家集团是否应该掺和到汉中与左幕的大战之中。
以荀彧的稳重,以及对刘封的忌惮,他本心之内其实是想劝说曹操慎重的。
可有一点却是无法忽视,那就是正如曹操所言,一个完整的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实在是天降甘霖一般的美事。
眼下的汉中被张鲁治理的相当不俗,人口甚至比灵帝时期还要多上不少,郡内水利发达,粮产丰沃,经济虽不如其他两项,却也是中等之姿。
这样一个大郡归顺,且又是要害之地,能够完全遮蔽关中南面,对于曹操来说,无异于一味大补药,是足以让曹操目前实力再上一个台阶的基石。
突然,荀彧想到刚才曹操所说的那句话,天若与之不取,反受其咎。
最终,荀彧下定了决心:“此事不难,彧可担保粮草无忧。”
“善!”
曹操开心的笑了起来。
不过荀彧紧跟着却是开口问道:“大将军欲以何人为将?”
曹操眉头一皱,其实按他本心,此战关乎汉中乃至整个益州,他自然是想要亲自领兵南下,一来他信不过麾下其他将领的能力,二来亲自领兵,也好届时与刘封分肥益州。
可听荀彧这口风,明显是不希望自己亲征啊。
“我意亲自领兵南下。”
曹操犹豫了刹那,还是照直答道:“文若以为如何?”
“臣以为不妥。”
荀彧当即否决了曹操的想法,更在其变色之后主动举荐道:“大将军乃是朝廷之仰望,天子之重臣,如何能轻言离开洛阳?更不说深入大巴,征讨益州了。”
曹操张开嘴巴,嚅动了几下后又闭了起来。
堂上曹仁、夏侯惇等大将心中倒是十分火热,思考着要不要主动毛遂自荐。
就在这时,曹昂挺身而起,直接走到曹操面前拜服了下来,随即恳求道:“大将军,臣下愿往!”
堂上众人皆是一愣,没想到曹昂居然会在此时毛遂自荐。
诚然,这几年曹昂在曹氏集团内的地位越来越高,曹操已经在开始为其铺路,最迟明年即将进位侍中,拜领司隶校尉之职,坐镇长安,出掌关中一切事务,持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而曹休、曹纯、司马懿等人,皆是曹操为曹昂准备的辅臣亲信。
只是没想到曹昂眼下竟会主动请缨,堂上众人先是震惊,随后仔细一想,发现曹昂除了能力以外,其他倒还真是不错的人选。
曹昂作为曹操的嫡长子,公认的继承人,他的身份在明面上是与刘封旗鼓相当的。
虽然两人的实力和地位差距还很远,但有曹操为曹昂背书的话,曹昂是最有资格与刘封谈判的人选。
至于军事能力,曹昂虽不出众,但也已经颇有军旅经验,曹操大可以给他配上一个曹仁这样的大将辅佐。
曹操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而且他想的还比堂上众人更远更多。
随着天下板荡以来,军阀兼并日益。
如今天下总体上只剩下了袁、曹、刘三家,以及少数几个地处偏远的小军阀。
未来的日子里,曹氏集团必然会迎来两面,甚至是多面作战的情况。
那么趁着这个机会,锻炼一下曹昂不失为一个上佳之策。
“子脩。”
曹操思索片刻,不答反问道:“汝毛遂自荐,意欲南下,那汝此番南下,欲求多少兵马?入汉中之后,汝又有何打算?若是继续南下入蜀,遇上了左幕军,汝又当如何应对?此种种问题,汝可有应对之能?”
曹昂听罢,仰头答道:“恳请大将军给精兵两万,入汉中之后,臣下定先驻兵白马塞,唯大将军之令后,再行南下之举。若是遭遇左将军,臣下必以礼相待,绝不轻言开衅。”
曹操先是大喜,随即想到了什么,笑意中带上了点冷意。
不是因为曹昂回答的不好,而是曹昂回答的太好了,尤其是驻兵白马塞,而不是进入汉中郡治南郑,实在是非常高明的战略眼光。
要知道南征距离白马塞都不到百里地,非目光如炬,如何能弃南郑而就白马?
看来这次曹昂主动请缨,毛遂自荐的背后必然有人在强力操控,就连自己会问什么问题都让那人给猜到了几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