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画作逼真众人慕,盛名响彻惠州城(2/2)
对于判天良输的局,苏东坡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其它画师作出来的画很有底蕴,并能表现出作者的心境,但天良的画作却无法窥见作者的心灵。干巴巴的没有诗意。
其实,这只是东坡先生好心,想打压一下吴天良的张扬,让其适当稳重一下。在这个世上,有人因为性格张扬而令前途难过,仕途止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苏东坡他本人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于是,苏东坡念天良还年轻,有着很大的前途,当然不想让其走他本人过去走过的老路。
但当然,虽说绘画的成绩,双方各有胜负,但一说到绘画的速度,吴天良确是无人能及,试想一下,达芬奇的蒙罗丽莎画了多久,画了差不多有十年。对于中国画,因为其不太讲究形似而讲究神似,因而与实物的相似度少了点。
当然,这样做是可以比一般的西洋画画得快一点,但是也没有听说过比吴天良的画法更快的。若想绘一幅和天良的画水平一样的,绘画的速度却能比肩天良的画作,那么这个人肯定不是画师,而是怪物。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那位仁兄和天良一样,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又兼带了能拍照的手机和打印机,才有这样的可能。
当然,也只有苏东坡先生这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会作出这种评语,判吴天良输,但每逢输了以后,天良的画总是能找到卖家,并能以高价售出。至于另一方的画却少人来问津,令到优胜者大失颜面。
甚至有一次,东坡先生酒后意兴大发,用心画了一幅画,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并将其挂在墙上,和天良的画一起出售。一些购画的富商进来,看到了天良的画和苏东坡先生的画,结果是他们无视苏东坡先生的画,而直接要了天良的画,害得苏东坡先生的画摆了好久都没有人问津。
苏东坡先生得知此事,笑了笑,作诗道:&lqo;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rqo;意思是若以形似为标准来评论画,这样的见识就与小孩子没有什么差别。画一幅真正的好画,要表达出作品的内在精神,并使其形神兼奋,气韵生动。
这说法是对的,因为在古代,识字的人根本就不多,这样子说的话见识高的人也不多,甚至可以说在社会里大部份的人都是粗鄙不文的,看画的优劣只看其相似度,自然是很难理解苏东坡的画里面的那些写意的内容。
在一个社会里会欣赏的人毕竟是太少,一百人中也找不出几个,古今都是。
就好像在二十一世纪,绝大多数的人还只是把电影看作是消闲和娱乐,并不想接受什么正能量的教育。因此,专门用来娱乐大众的影片所取得的票房就相对来说比较高。这一点从中国动画的发展就可以看出。
中国的动画总的来说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不知怎的渐渐地说教得太多,一般儿童没有兴趣看,结果观众人群丢了,就等于慢性自杀。结果就是那些被一些中国评论家认为低俗的日本漫画乘虚而入,最终霸占了整个中国市场,把中国的那些所谓寓意深远、情操高尚的国产动画全部都挤到了不起眼角落的位置,最终无人问津。
吴天良赚了不少的钱,心里想着是要回馈一点给这个社会,于是,他就捐了不少钱去修建苏东坡先生提议建的惠州西湖的湖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