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朗读者的伏笔】(求订阅)(2/2)
在场的人也都知道,契科夫的《牵狗的女人》讲的就是短暂关系过后最终认定对方是自己真爱的故事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很显然,杨菊也就会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之中,并由此展开联想,认定江夏也有同等的意义,可以说在这部朗读的作品其实是江夏感情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她给自己和江夏的关系终于有了一个定位:爱情。
要知道在这之前,即便是在江夏少年时期,杨菊的行为更多的是欲望,在那段关系里面主动,占据优势、游离、予取予求,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的床上冲动,到后面上床之前要求江夏朗读一段故事,关系变化和升华,双方感情在互动之中感受到了情感互动的美妙,只是后面在外面杨菊意识到自己与江夏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一度敞开的心再次关闭,她最后一次给江夏洗澡,毅然决然离开。
等到后面杨菊在审判时第一次见到成年后的米夏,惊诧过后镇定,她的审判简单真挚,她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罪恶,她的确因为简单和缺乏想象力而犯了平庸的恶。在选择暴露自己是一个罪犯还是一个文盲之间,她选择了前者,她维护的是自己生而为人为自己的唯一尊严,她的眼中只有自己。
但是那一篇《牵狗的女人》却不一样。
谢舒华说道:“不用多说,肯定是触动了,要不然杨菊也不会在这之后,踏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学认字。”
查海泩和王晓波都点了点头。
的确是因为录音带里面的《牵狗的女人》,杨菊才会开始学认字。
查海泩一脸动容地说道:“是啊,林大哥写得杨菊真的太绝了,即便是在认字的过程,她也是偷偷完成的,没依赖于任何外界,这显然也是惯性的自尊使然。在学会简单的字之后,她给江夏写信,而且是用自己最擅长的强势方式,简单直接的调情。只是可惜,江夏从没有回过信。”
“是啊,可惜江夏压根就没有回信。
余桦望了一眼林有成,说道:“有成,我是知道了,你这不管是《赎罪》,还是《朗读者》都是悲剧,还是悲剧更有冲击力啊。”
“他这是故意让读者难受呢。”
林有成听见这话,瞅了一眼余桦,眉头一挑,说道:“我可没有。”
王晓波倒是替林有成说话,说道:“有成,他也不是一直都写悲剧,之前的《人间奇事》我看结局就挺好,很有美感,不过说实话,我倒是很惊讶有成这一次小说里面的床上尺度描写,很大尺度突破啊。”
“那也没有你的《黄金时代》尺度大啊,那样大篇幅的描写。”
其实王晓波的《黄金时代》里面的青涩描写也是相当丰富,相当大胆。
王晓波笑了笑,说道:“那也没有你的这部《朗读者》大胆,我可是听说了,也有作家认为你这部小说里面写十五岁和三十六岁的床上很不好。”
查海泩一听王晓波这话,瞬间就不满意了,直接说道:“别听那些人乱评判!”
林有成自然不会在意那些批评的声音,毕竟在他写这个故事之前他就有想到过会有这样这样的声音。
程红看话题转到那些批评质疑的声音上面了,不禁想着转移话题,望向林有成,问道;“对了,有成,我特别好奇,你在《朗读者》小说里面写的录音带里面江夏朗读的最后那部小说《爱》是谁写的?我好像没有印象。”
程红这话一出,自然也是让其他人都想起来了,因为是寥寥几笔带过的文字,对于那个简单的书名,他们同样也不知道是哪一本小说,什么故事。
林有成听见王晓波这话,忍不住笑了。
看样子,还是会有人注意到到那个十分简单,但又有一些陌生的书名《爱》。
王晓波倒是想了一下,说道:“是不是张爱玲写的那篇散文《爱》啊?”
谢舒华等人听见王晓波提到张爱玲的散文,瞬间也就都反应过来,他们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张爱玲的那篇散文,只是他们压根就没有往散文方面去想,都认为是小说。
要知道张爱玲的那篇散文《爱》也是相当经典,讲述了一个女子想等待自己的爱情,却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悲惨故事。这篇特别的散文可谓袖珍得很,全文仅三百四十四字,但读后却让人感慨万千,悲从中来。文章写了一个极简单的故事,姑且可以认为是爱情故事,因为男女主人公也是见过面,但仅有男子一句轻轻的问候,两人便什么也没说各自离开而已。
最特别的是,散文里面也就有那一句相当经典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林有成笑了笑,说道:“不是散文,是小说。”
“小说?”
王晓波疑惑了,居然不是那篇散文,而是小说,又仔细想了一下,问道:“那是安吉拉·卡特的小说《爱》?”
不得不说,王晓波的确是阅读甚广,毕连安吉拉·卡特的小说《爱》都知道,那部小说也是相当刺激和激烈,堪称一座充满背叛、疏远与离失的迷宫,讲述的是患有精神病的女主人公安娜贝尔与丈夫李及小叔子巴兹的一段畸形三角恋。
“不是。”
林有成心里感叹了一下王晓波的阅读面,摇了摇头,直接给出了答案,又或者说给出了《朗读者》里面的伏笔——
“是我以后有可能会写的一部小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