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鳏夫的惊人年下恋】(求订阅)(2/2)
最重要的是,杨菊自己从不读书,只听江夏读,这就是一条再明显不过的贯穿剧情的主线。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编辑们十分震惊,但更加震惊不认识字的杨菊居然为了这个自尊,宁可认罪,难道自尊就比自由和清白重要吗?
更惊人的是,在江夏知道真相,但却站出来说出杨菊不认识字的事实,也许是为了维护杨菊的自尊心,但也许是为了不想卷入其中,让人知晓他和杨菊这一段年龄相差悬殊,不可告人的关系。
“林有成同志他真的太厉害了!”
“太绝了!”
有编辑实在是忍不住拍案而起,一边看着林有成稿子,一边感叹林有成牛逼。
张伟也是同样的感受,看着林有成所写的结局,江夏是可以说出真相替杨菊减轻罪与罚的,但却最终选择了和杨菊一样,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卑微的秘密。两人的故事并没有因为杨菊的入狱而终结,在随后的人生中,江夏慢慢体会到了杨菊的想法。他开始给监狱里面的狱中的杨菊寄去各种录着自己朗读声音的录音带,杨菊也开始了识字,并给江夏寄去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但江夏却始终没有回信。十多年过去了,在狱中表现良好的杨菊获得了假释,终于能够和江夏见面了,可是面对这一机会,杨菊却丧失了勇气,她以上吊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这个结局同样让一众编辑们头皮发麻,不寒而栗!
太牛了!
太tm牛了!
张伟心里已经在疯狂地骂脏话了,他是真的被林有成的这部《朗读者》给震撼到了。
很显然,和张伟一样,整个《人民文学》编辑部的编辑也都被林有成的这一部《朗读者》都给惊到了,压根就没有想少年江夏和三十六岁的杨菊在床上疯狂学习是不容于世俗的大尺度,更加没有想过这个故事要给林有成退稿,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是文学的界限并不像电影尺度那么局限,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文学性。
很显然,现在林有成的这部小说《朗读者》就是真得文学性十足的作品,让编辑部的一众编辑都兴奋激动不已,纷纷开始讨论起来这部文学作品。
“张主任,你一定要替我向林有成表达一下敬佩之心,这部《朗读者》真的太好了。”
这话是其中一位编辑同事说的,但同样也是编辑部其他编辑的真实感受。
“是啊,完全不输林有成上一部《赎罪》,甚至可以说这部《朗读者》才是真正的赎罪,以其独特视角,引领深入人性的幽微之处,促使我们不断反思爱、罪与人性的真谛。江夏和杨菊这两个人爱情,我也觉得写得太好了。”
“没错,我也认为江夏是爱杨菊的,他内心深处其实对杨菊有难以磨灭的爱,可同时,他又始终未真正原谅杨菊犯下的罪行。这种爱与不原谅的矛盾拉扯,林有成真的写得太妙了,将人性的复杂多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直到杨菊离世,江夏才终于直面自己曾与她相爱这一事实,与罪犯相爱,是江夏背负的沉重枷锁,他在审判时的沉默,虽饱受诟病,但真实反映出人性在道德与情感间挣扎时的复杂状态。”
“我觉得江夏保持沉默,更多的还是自私,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和杨菊的关系。甚至杨菊在监狱里给他写信,他都十分懦弱,不敢回信,他内心对这段年龄不匹配的感情感到羞耻,更对爱人身份感到厌恶。就这一点而言,同样也是真实的人性,当然,我也不否认江夏内心是爱杨菊的。”
“没错,当初他保持沉默,一方面是为了尊重杨菊,一方面也是羞于公布这段不伦之恋吧,自尊心也是极强的呢。明明是爱了一生的女人,为了她用心录音,为了她精心装饰住处,拿着接她出狱,可是却连一点温存,一个拥抱都不愿意施舍,彼时的杨菊已经风烛残年,低下头请求他的爱,是自尊和普世道德观作祟,不敢想象自杀时到杨菊有多绝望,朝思暮想二十载的人,以为牵挂着自己的人,却如此冷漠地对待自己伸出的手,所有靠阅读建立的信念崩塌了,在各种自卑和自尊下,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
“我觉得江夏爱杨菊的,谁都会原谅那个少年,因为都知道那也是我们人性同样存在的软弱。
“其实我觉得林有成这部小说里面最特别的杨菊这个女人,她真的太特别了,是一个不认识字的文盲,完全没有文化,但一直都有在伪装,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不识字,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文盲,她也是愚昧无知的,她在对面党派当时做的事在她看来可能就是为国效力,更何况她不认识字,知道理解的肯定不全面,而在当时大环境下,人民的思想认知和和平时不同,杨菊只是做了份内的事,而江夏还想让她反思自己的行为,她要怎样反思,在战时明明是正确的事情,她只能服从,她反思了又能改变什么。再者,这个底层不认识字的杨菊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人性的愚笨,执着,甚至荒谬,却又是那样的自然,值得同情,甚至是值得尊敬的。”
“是的,杨菊她热衷于倾听朗读,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强烈,她对自己文盲身份的厌恶和恐惧也就越强烈,这是同一种感情的两面。这让她近乎疯狂地走上了一条维护、追求尊严的道路,为此不惜撒谎,抛弃工作和爱她的人,以至于最后为了维护尊严,认下一切罪名。”
……
很显然,编辑部的编辑们讨论得相当激烈,这不是争议,而是他们实在是完全被林有成的这部小说给冲击到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林有成的这个故事本就是相当激烈,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和十五岁少年疯狂在床上相爱,这样一段甚至可以说是世俗眼中的不论之恋本就撕扯到了极致,更别说这里面还有关于人性与尊严,还有战争与犯罪的讨论,这些都让这段匪夷所思的年下恋变得越加惊人。
但是不管情节如何的激烈,人性如何的撕扯,都没有改变林有成这位鳏夫笔下的《朗读者》是关于爱情,一个美丽而哀伤的爱情故事。
毫无疑问,林有成这位鳏夫笔下的这一场惊人的年下恋真正是让《人民文学》编辑部的编辑都心惊不已。
他们一个个也都清楚地看见了那关于爱情的一句——
“我什么都不怕,越是痛苦,我越是喜欢,危险只能让我更加爱她,能让爱升华,带给爱趣味……只有一件事可以让灵魂完整,那就是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