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父亲的家产】(求订阅)(2/2)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你自己心里也记着,到时候也买一两套,那里的房子不会差的。”
可以说,从这一届亚运会定于首都京城之后,为办好该届亚运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几乎是以举国之力来支援京城的城市建设,兴建了亚运会主体育场为主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这也是因为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承办的大规模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为此举国上下付出了许多艰苦努力。
因为建设经费问题,之前全国数千万人次慷慨解囊,甚至“今天你捐了没有”一度成为彼时的流行语。至于建设用地,也就是原为北郊垃圾集散地的大屯村,之前都还是人烟稀少,农田、荒地、垃圾场,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已经新建、改扩建33个比赛场馆及运动员村,该地块也就是变为现在的亚运村。
甚至可以说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一个城市边缘郊区发展为大型金融商贸会展社区,京城的城区面积也因此扩张,同样还建了大量的立交桥和宽敞的马路,在城市交通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大手笔的投入,三环和四环在这个时候也就已经颇具雏形,对于来京城几年的林有成一家,自然也能感受到京城的市容再次焕然一新。
在林有成这样的建设规模虽然无法和后来的奥运会相比,但这已经是京城继1950年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建设,现在整个京城也都在热情洋溢地准备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亚运会。
现在街道办主任赵大妈也都很是上心,时不时地就开始宣传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
毫无疑问,亚运会这也是国内相当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京城首都,胡同的大街小巷现在都在早早为这件事宣传,也有宣传征集志愿者。这个时候的志愿者被称做“义务服务人员”,林有成这位中年鳏夫自然是没有去当志愿者,毕竟还有那么多年轻同志,不单单是青年学生,还有领导干部都要服务亚运会。
可以说是,整个京城上下都是一片欢喜热烈的气氛迎接着九月份要到来的亚运会。
张伟自然也是知道亚运村那边的房子肯定很好,但是听见林有成的话,摇了摇头,说道:“还一两套,你以为我和你一样啊。我还是拿工资的,那边的房价可不便宜啊!”
本来京城的房价就已经让一众职工人员倍感压力,一年的工资都买不了几平方,至于亚运村那边好像还是什么高端住宅,这房价肯定是要更高的。
张伟压根就没有想过去买那边的房子,当然在他看来他们家也根本就不需要再买房子,房子一套住着就够了,哪里需要像林有成这样买上好几套。
不过张伟也知道林有成家里还有六个孩子,这后面要是真的和谢舒华的事情成了,没准后面还会再生,这孩子自然也就更多,这也难怪林有成要这么早就替孩子准备好房子。
林有成很清楚现在京城这边商品房的房价已经上涨,去年赵根生一家来京城的时候,还聊过京城的房价让他都不敢想。
只是赵根生,还有现在的张伟压根就不会知道,真正不敢想的还在后面呢?
林有成心里自然也想着等后面亚运村的商品房开售,他这边也是要给这几个孩子都至少给准备一套,没办法,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是必须要得一碗水端平,当然这也只是他尽量去端平。
虽然说亚运村的房子相当贵,但是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是有能力给几个孩子拿下几套的。
真正说起来,亚运村的房子真的就是相当值,也是相当有投资前景,这里面的一些住宅200平、4居室的大户型、24小时供应的热水,可以说都是现在压根就没见过的新鲜概念,自然也都会不明觉厉。
后面也会有不少名人在这里置产,亚运村地区也会迅速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富人区,现在这1500元左右的房价,再过五年就会跃升至1万5千左右,十倍都不止,等到1998年,京城彻底取消了福利分房政策,全面进入了商品房时代,那才是最疯狂的时候。
不过,林有成对于这些一点都不担心。
现在这买了四喜胡同的两套四合院,加上兴华胡同的三套四合院,也就是五套四合院,还差一套也就齐了,至于像张伟说的再生,林有成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自然也就不会考虑,心里想着后面有合适的四合院只怕价格也会继续上涨,不过即便再涨,他也还是要再拿下一套,总不能少了哪个的。
后面亚运村至少也是要准备六套房子。
“张主任,我觉得你要是有钱的话,是真的可以考虑买亚运村的房子,至于像马维都那样投资去开歌舞厅就算了。”
张伟不知道林有成为什么不看好开歌舞厅,要知道现在这可是京城最受欢迎的地方,但他也没有多问,只是说道:“有钱我也不会买房子,我又不像你有那么多娃。”
“你以后别后悔就行。”
“我有什么可后悔的。”
张伟摇了摇头,十分不在意,又说道:“对了,有成,你这《朗读者》的稿子可要抓紧啊,到时候可完稿千万一定要第一时间给我啊!”
张伟这边自然也会催林有成稿子,他这边还一直都等着林有成把《朗读者》后面的稿子给写完,他早就迫不及待地等着看后面的故事,文学圈子里面也都有关注着林有成的新稿子,他可不希望林有成的这篇稿子最后被别的编辑给抢走。
林有成对于张伟的话,只是笑了笑,他怎么可能会不抓紧,他这个父亲不都还是在给孩子打江山挣家产。
林有成很清楚,现在他最重要的家产还是稿子,回到兴华胡同之后,林有成自然也就开始挣另外一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家产,继续写《朗读者》的稿子。
没多久,张伟这边就接到了林有成的电话,让他来拿稿子。
张伟自然第一时间就赶了过去,把稿子带回了《人民文学》杂志社。
《人民文学》杂志社也等来了这份期待已久的《朗读者》,编辑部的编辑们一个个早就望眼欲穿,很想知道这一次林有成究竟写了怎样的稿子,为什么说电影不一定能拍,这尺度究竟有多大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