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父慈子孝】(求订阅)(2/2)
很显然,林兆庆的这话自然也就让林兆美和林兆满都忍不住笑了,他们虽然很小,但也可以说是看着林兆欢和林兆乐两个真正的小不点一点一点长大的,甚至都可以说是带着两个小不点长大的,自然也都能够想象到,或者说记起那个画面。
小小的林兆欢扶着摇篮床,摇篮里面躺着的是更小的小不点林兆乐。
林兆乐听见林兆庆的话,看见哥哥姐姐都笑了,也跟着笑了,又似乎很好奇自己小时候的事,问道:“我在摇篮的时候,五姐姐是不是也在摇篮里啊。”
“我比你大,怎么可能和你一样在摇篮里。”
林兆欢自然不会觉得自己和林兆乐一般大,想当姐姐的气势,说道:“我都可以给你换尿布了。”
这话又是引得林兆美和林兆满都笑了。
这话倒是让林兆乐很不好意思,眼神里有些害羞,似乎觉得自己要姐姐洗尿布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但小脸上却是一脸不信,头一偏,说道:“五姐,你瞎说,你才不会。”
“哈哈哈,兆欢是不会。”
林兆庆听着林兆欢的话,心里想着,那个时候帮林兆乐洗尿布的还是父亲,而且父亲在院子里面洗尿布的时候好像还是一脸嫌弃。
好吧,应该是他记错了。
父亲怎么会是一脸嫌弃呢。
林兆庆觉得肯定是自己记错了,他的父亲本就十分辛苦,不仅要给林兆乐换洗尿布,还要时不时地就注意着林兆欢,生怕林兆欢哪里磕着碰着,毕竟那个时候林兆欢也才会走路不久。
现在想来,他的父亲一个人照顾着他们兄弟姐妹六个,十分不容易,毕竟又要照顾刚出生林兆乐,大半夜时不时就要哄着一直不停哭的林兆乐,好像还说过什么,小祖宗求你别哭了,快睡吧,放过我吧。
好吧,应该也是他半夜听错了。
说不定是林兆满说梦话,他记错了。
很显然,林兆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会记得这样的话,模模糊糊的,不过那个时候大半夜林兆乐总是哭着醒来,可是父亲都没有让他们去照顾林兆乐,都是自己一个人强撑着,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去扫大街。
那个时候能够帮父亲最多的还是大姐了
林兆庆想着以前在德城春风巷的一些事,好像都还是昨天发生的事一样。
当然,这并不是说林兆庆不记得母亲照顾弟弟妹妹的事,只是那个时候他就更小了,而且时间也就更久远了,只是会对父亲的一些事记得更深罢了。
林兆庆望着林兆欢和林兆乐两个,实话实说道:“都是爸爸洗的,大姐有帮忙,不过爸没有让大姐洗,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洗的。”
林兆美也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也记得是爸爸洗的尿布,那个时候爸爸好像——很不容易。”
林兆美记忆里面好像是父亲是真的很不容易,不过她好像自己也有些不确定了,那份不容易好像是父亲的表情都很痛苦,也不知道是不是父亲有些嫌弃,嫌那个尿布很脏很臭,一脸不情愿,十分痛苦地洗着尿布,然后晾晒着尿布。
林兆美也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但是她能够感觉到父亲的不容易。
“是啊,爸爸,真的很不容易。”
说着,林兆庆也想到了父亲的不容易,似乎又想到了今天课堂上学的那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背影》。
语文老师说了,朱自清先生的那一篇《背影》就是从生活极其细微常见的父子车站送别的小事中表达出来父对子的关爱体贴以及子对父的敬重与不舍之情,短短的一篇课文是生活中几个场景小故事穿插而成,父亲与儿子一起回家奔丧,父亲担心儿子亲自送儿子去火车站,因儿子行李太多父亲用不漂亮的话语雇人帮儿子拿行李,父亲在火车上为儿子仔细挑选座位,父亲爬过重重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等等,这些小故事平凡中透露不平凡的父爱。
父亲给林兆乐洗尿布,应该也就是语文老师所说的,平凡中透露着不平凡的父爱吧。
林兆庆心里这么想着,几个人也一直往回家的路上走着,走了也没有多久,也就到了兴华胡同的四合院。
林兆庆看见四合院子门口,从燕大附中回来的大姐林兆喜都已经到了,看样子今天的确是在校门口等林兆乐有一段时间,毕竟林兆喜都会先到家了。
林兆庆瞧见门口处的父亲正帮着大姐林兆喜把自行车推进院子里,看着父亲看上去一点也不吃力的背影,林兆庆似乎想到了什么,快步跑上前,说道:“爸,我来,我来帮姐姐。”
说着,也不等林有成多说什么,林兆庆就赶紧主动帮着林兆喜把自行车给推进院子,这动作麻利得抢了过去,让林兆喜和林有成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林兆喜这个做大姐的,更是直接转过头望向走过来的林兆美,问道:“今天他是在学校里面闯祸了吗?”
虽然觉得可能性不大,但是林兆喜这个做姐姐的还是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
林兆美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
林兆满和林兆欢也都摇了摇头。
虽然说林兆庆平常也很懂事,但怎么也没有今天这般积极主动,倒有些奇怪。
林兆庆更是还直接问了林有成写稿的事,问道:“爸,你经常写稿子会不会很辛苦啊?”
林有成对于林兆庆的这个问题自然也觉得有些奇怪,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林兆庆今天怎么回事,似乎特别懂事,说道:“还好,现在年纪大了,我也没有一直坐着赶稿子了。”
“爸,你辛苦了。”
虽然有些疑惑,但毫无疑问林兆庆的话多少还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感觉到一股孝心,只是不知道从何而来。
很显然林有成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林兆庆是学了朱自清的那篇《背影》,朗读课文并要背诵,还记下了那一句——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