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学霸穿到50年后 第26节(1/2)
24岁时,他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 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new nature》上发表了论文《k-a模型中量子纠缠的传递规律》。
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经刊发,就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随后,宋泽在多个研究项目中均有出色表现,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和海报展示,相继发表了多篇重量级论文。
仅仅用了3年,宋泽就提前完成了学业,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今年6月,临近毕业,米国多家名校早已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宋泽统统拒绝了,因为在出国时,他就很清楚,自己要把所学带回华国。
然而,就在他办好了回国手续,即将奔赴华国第三科学研究院任职前夕,噩耗传来了。
没有任何征兆,26岁的宋泽,突然离开了人世。甚至就在前一晚,他还跟父母打了电话,说很想念妈妈做的家乡菜,回来后一定要尝尝。
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的遗愿。
宋泽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辛辛苦苦把独生子拉扯大,好不容易才培养成了高材生。得知噩耗后,宋妈妈悲恸得当场昏倒,宋爸爸更是一夜白头,整个人看着苍老了十岁。
他们不敢把消息告诉家里的老人,老人都把宋泽看成是掌上宝啊,他们只能把苦往自己肚子里咽。
为了查明真相,在燕大和同学的帮助下,两位悲痛欲绝的老人坐上飞机,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但是,当他们抵达大洋彼岸,要求当地警方提供尸检证明等证据时,警方却含含糊糊,只是一口咬定宋泽是自杀的。
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一个或可改变世界的年轻物理学家就此黯然离世。
孰是孰非,已难考究,徒留下无尽唏嘘。
当年,那个在科学报告会上畅想着量子纠缠未来的少年,意气风发,壮志凌云。
如今,只有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镌刻了在毕业照上,成为物理系1班的集体回忆。
旧照片中,另一颗璀璨的明星,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你们今天有看到宁蔓华吗?我好久没看到过她了。”
“没有呀,毕业后我就没听说她的消息了。”
“她应该不会也出什么事吧?”
曾经那么闪耀的明星,如今却销声匿迹,不免让人忧心。
宁蔓华,你在哪?你还好吗?
*
大漠深处,酷暑戈壁。
在一片原始梭梭林里,两个身穿厚重排爆服、头戴防爆面罩的身影正在缓慢穿行。
根据监测仪器的跟踪轨迹,他们已经确定了目标的大致落点。
经过仔细的搜索,他们终于发现了目标:三截断掉的导弹散落在地面,其中最重要的部位深深地插进了沙子里。
来不及伤感,二人用随身带着的铁锹,开始把深埋着的导弹部分挖出来。
就在不久前,这颗试验弹呼啸而出,拖着尾焰直扑靶机而去。几十秒后,它从靶机的边上掠过,却没有引爆,直直地坠入沙漠腹地。
所有人都大失所望,凝聚了他们两年心血的结晶,首次打靶试验竟然失败了。
为了尽快找到故障原因,二人不惜以身犯险,强烈要求亲自拆解这颗仍有爆炸危险的试验弹。因为,他们是最了解这颗导弹的人。
挖了好一段时间,断开的导弹残骸终于被挖出来了。他们却发现,这颗试验弹已严重变形,用常规方法根本拆不开。
看着眼前不再熟悉的试验弹,其中一人提议:“实行爆破吧?”
对方点点头,沙哑的声音从面罩里传出来:“好!”
二人配合默契,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操作,他们计划用爆破切割的方式打开导弹的壳体。
他们连气都不敢喘,每个动作都可能触发危险。
“轰!”“轰!”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两次爆破后,壳体的确被打开了,但两个防火头也被炸断了一根!
这意味着,只要有一丁点静电,都有可能导致导弹爆炸!
周围的空气突然凝结,大热天里,一阵寒意瞬间钻入他们的骨髓。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在导弹爆炸的威力面前,身上这套排爆装备就像纸皮一样不堪一击,他们会在顷刻间被火海吞噬。
千钧一发之际,根本来不及思考,其中一人就利落地操起剪刀,果断剪断两根导线,再迅速地扭在一起,消除了短路的可能性。
万幸,爆炸危险彻底解除了!
二人如释重负,一下子就瘫倒在地。 但是,一直在远处等待着消息的参研人员,只听到两声巨大的爆炸声,却没有收到其他消息,也没有人从里面走出来。
茂密的梭梭林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即便明知那不是导弹爆炸的程度,他们还是一下子慌了神,有人甚至直接哭了出来。
“怎么回事!快联系他们!”站在最前面的男人大声怒吼道。
一阵兵荒马乱后,终于,通讯设备传来了他们报平安的声音:“报告!我们没事,正在进行拆解!”
大家被提起的心这才落到原处,但他们依然为二人担心。
刚刚怒吼的男人背着手,踱来踱去,忍不住骂了一句:“妈的!两个小兔崽子!下次谁也不许逞能!”
林子里,两人缓过神来,又接着拆解导弹碎片,逐一排查故障原因。
在此过程中,他们以惊人的毅力,竭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如果光看他们的手,稳得与平时无异,谁能想到,他们刚刚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