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8)(2/2)
林婉娘又向她行了一礼:回夫人我名林婉娘,夫家是郡文学卒史尤元良,这是小女尤宁。
太守夫人恍然道:原来是尤卒史家的亲眷,老爷曾与我说过尤卒史博学多才难怪能培养出这样的才女。
尤宁听到太守夫人夸自己的爹爹,比听见夸自己更高兴,但是她还是克制的回了一句:夫人过奖了。
一旁少夫人道:那边已经备了菊花宴,娘,不妨我们过去边吃边聊?
太守夫人点头,向尤宁道:你与我们一同过去吧?
尤宁立刻道:是宁儿的荣幸。
少夫人回头招呼了一声后面的夫人小姐们,就和尤宁两个人一左一后的护着太守夫人去了菊花宴,至于地上坐着的那个,请问这是谁呀?不认识。
后面那几家夫人小姐看一个不知名小史家的女儿,竟然因为一本她们没有听说过的书和太守家的两位夫人交谈甚欢,这会儿跟在后面还能听到太守夫人夸尤宁人长得好,邀请她过几天来府上试自己新设计的衣服。
一群人嫉妒的眼发红,要知道她们为这次宴会又是做新衣又是打新首饰的,撒出去多少银子就为了能入太守夫人的眼,如今竟然被人用一本书比下去了,这让她们怎么甘心!
落座之后更是,少夫人还偶尔关心一下她们菜肴是否可口,太守夫人就光顾着和尤宁讨论那个什么《故事书》了。
一群人脸上端的是岁月静好言笑晏晏,心里却暗暗发狠要派人去找那劳什子故事书,好好弄明白灰姑娘、蟠桃宴是个什么东西!
傍晚申初时分尤元良从办公衙门离开,回到家中看到桌上摆着不少布匹绸缎,还有几碟精美的点心,这些东西一看就不是妻女自己买的,尤元良疑惑的问道:这些是哪来的?
林婉娘上前为他解冠,微笑着说道:是太守夫人送的。
尤元良诧异道:夫人何故送来这些?
知道他会问,林婉娘柔声将今日在赏菊宴上发生的时候说了一遍,并将《故事书》拿出来给他看,感叹道:原本只是买了一本杂书,没想到竟然投了夫人所好。这本书她回来之后也看过,确实写的极好。
尤元良拿到书竟然没有掀开,只是看着封面出神,林婉娘疑惑道:怎么了?
尤元良手指划过封面上的一道线条,说道:我曾有幸看到过唐公子的画作,上面的行笔与这副有几分相似。
你是说林婉娘有些讶异,随后恍然大悟:难怪了。
尤元良点头:即使这本《故事书》不是唐公子所著,也与他又几分关系。
他坐到椅子上翻开书开始读,读完一篇后闭着眼睛,摇头沉思了一会儿,赞道:即写了令人憧憬向往的爱情,又写了忠厚、勤奋的高尚品质,结局不算美满却更能凸显情谊的珍贵,好!
林婉娘看到他的样子,莞尔一笑,父女俩都是一个性子,爱书如命又纯善正直是再美好不过。
只是今日宁儿在赏菊宴落了郡丞之女的面子,只怕会招来麻烦,尤元良刚准备读下一页书就听见旁边传来一声叹息,他抬头看见林婉娘一脸愁容的站在一旁,怀里还抱着他的官服不曾放下,尤元良连忙放下书关心道:怎么了?
林婉娘跟他说了自己的顾虑,尤元良走过去将她抱在怀里道:婉娘不用担心,官场上的事你不了解,一郡的郡丞向来都是上面派的,如今的郡丞刚来不久根基不稳,而且他是二王子的人,大人向来最不愿参与这种党派之争,他翻不出什么花样的。
林婉娘到底不放心:可是他到底是个郡丞,我怕他会对夫君不利。
尤元良安抚她道:我就是一个小小的郡文学卒史,不求功不求名的他能把我怎么样?你且放心吧。
林婉娘听了他的话勉强放下心来。
第二日尤元良去衙门应卯,原本透明一般的人如今却有许多同僚向他打招呼,尤元良心知是因为昨日赏菊宴的缘故,淡定如常的同他们点头示意。
谁知身后响起了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原来这就是尤卒史吗?让我看看是怎样的人物养出了那样玲珑剔透的女儿。
郡丞。郡丞。一旁的官员向郡丞打过招呼后,瞬速退到了角落里,以免这场火烧到自己身上。
尤元良回头朝郡丞淡淡一笑:郡丞过奖了,不过是让她多读了几本书罢了。
郡丞闻言脸色一变,正欲发火,门口响起了一道声音:尤卒史可在,太守有请。
尤元良闻言朝郡丞款款行了一礼,勾唇一笑:下官失陪。随后和来请的侍卫一同离开了。
郡丞一腔怒火憋在胸口,气红了脸,朝着剩下的官员吼道:看什么看!朝廷发俸禄就是为了让你们在这干站着的吗?还不去干活!
官员们立刻诺诺应是,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只是背对着郡丞时,脸上都露出了嘲讽的表情。
尤元良见了唐太守,唐太守把他一顿夸:文采斐然、业务娴熟、做事认真,随后表示你的顶头上司到了致仕的年纪,郡文学史一职空缺后就由你顶上,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的。
尤元良从太守处离开时还有些飘飘然,等好不容易魂魄落到实处时不禁感叹,没想到自己做官这么多年一朝升职,竟然是沾了自己女儿的光。
作者有话要说: 尤宁的支线结束,下章回到漆家主线上,爱你们~
第57章
自从太守府的赏菊宴之后,漆家书铺迎来了好几波的客人,都是参加赏菊宴的官家夫人小姐让仆人上门买的。
原本秉着找刺的心态,结果无一例外的被故事吸引了,《故事书》也通过她们的嘴传开了。
漆全民把《故事书》定在一个不怎么便宜但是要自己抄一本还是买划算的价格上,那些人原本就不差银子,何况《故事书》还是被太守夫人好评连连的书,更加受人追捧了,一时之间《故事书》几乎充斥着丰安郡所有的话题,连街上撒野的小孩子,都拿着棍子扮演齐天大圣打妖怪呢。
邑台漆家的名声也渐渐在丰安郡传开,大家纷纷猜测这是怎样的人家,有传言说他家有一个不出世的智者,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写出这么多好的故事呢,还有些人显然注意到了《故事书》里回忆版的《西游记》还没有写完,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新书。
之后又有消息传出来,说凌大家如今正带着徒弟住在邑台漆家跟那位智者交流学习,一下郡里的读书人更加沸腾了,将《故事书》奉为神物天天拜读,当真从简单的故事里悟出人生道理,然后立刻就有有识之士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流传出来之后又是一阵追捧。
等大家反映过来打听到来郡里开漆家书铺正是漆家人时,立刻发帖邀请的、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漆全民早就办好了事,只留下两个照看书铺的人,就带着其他人在赏菊宴的第二天离开了丰安郡回邑台县了,那些人无奈扑了个空,懊恼不已。
不死心堵在书铺里,问伙计他什么时候会再来,伙计按照漆全民的交代一律都回复:不清楚,不知道,我就是一个小伙计。
那些人见实在从他们身上得不到什么消息,也就散去了,只是偶尔还会来漆家书铺打听一下。
丰安郡被一本书搅得天翻地覆,而在沿河村却是一片祥和。
早上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的时候,漆越懒懒的睁开眼,一扭头就看到自己儿子穿戴整齐、精精神神躺在旁边啃自己脚上的小布鞋,而孩儿他阿姆早就不见了踪影。
漆越揉了一把脸,起床收拾好自己,听到厨房有说话的声音,抱上儿子去了厨房:大姐也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