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ai机器人也有看不懂的简单疾病?(2/2)
方晓见“小孟”不走,就干脆在外面的硬塑椅子上坐下,眼睛盯着ai机器人,生怕“小孟”做出什么自己预料不到的事情。
他也没挂断电话,而是一直听着。
自从被裹挟着进入项目组,开始接触ai机器人后,方晓觉得ai要比人类强无数倍。
至少从他的视角看,“小孟”从不犯错。
只有机器才会从不犯错,人类么,也就那么回事。再牛逼的人,也有记不住电话号码的那一天。
自古英雄如美女,不使人间见白头。
“方主任。”罗浩的声音打断了方晓的思绪。
只是……
罗浩的声音一向阳光,明媚。可刚刚叫自己“方主任”,似乎有些尴尬。
出错了,一定是数据出错了!方晓心里明镜一般。
“罗教授,您讲。”
虽然心里那么想,但方晓却没说,而是恭敬的回答道。
“你带着小孟回去吧。”罗浩没解释。
“罗教授,到底发生什么了?”方晓好奇心升起。
“没什么……唉。”
罗浩叹了口气。
“????”
电话里隐约传来陈勇的笑声,他似乎在讥讽罗浩。
这是怎么回事?
“别猜了,我让陈勇给你讲。”罗浩道。
方晓又迷糊了,陈医生虽然发表论文已经到了小老板的程度,可医疗上的事儿向来以罗浩为主,陈勇几乎就是只会点头的存在。
这是怎么了?自己起猛了?还是一直在做梦?
方晓觉得整个世界都有些不真实。
“方主任,没什么,那俩姑娘不会玩,弄错了。”陈勇笑吟吟的说道。
“玩什么?”
“滴蜡啊。”
“!!!”
“她们玩之前,都没查要用什么东西。滴蜡都用低温蜡烛,不用普通蜡烛。患者的烫伤一眼看就知道是蜡烛滴下来烫的,不重,上点药就好。”
“!!!”
方晓脑子里乱糟糟的。
滴蜡,他看本子的爱情动作片的时候看过,不就是家里用的红蜡烛么?
白皙的皮肤,红色的蜡油。
还有低温蜡烛?
这是个什么东西?
“陈医生,那是什么?”方晓也不见外,直接询问。
“低温蜡烛的熔点通常在50°c到60°c之间,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较少,不会烫伤皮肤或物体。它们燃烧时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线,非常适合家庭或商业使用。”
“一般都用进口大豆蜡:naturewaxc-3,熔点52.2度,片状奶白色,燃烧时间长,烟熏少,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再有就是进口大豆蜡goldenwax464,片状奶白色,熔点48.8度。
或者全精炼石蜡、食品级石蜡,半透明颗粒状,熔点48度常用于低温蜡烛,58度用于常规脱模蜡烛。
椰子蜡,泥块状,熔点42度。”
“……”
这玩意还有如此多的说法?
方晓表示不能理解。
“正常玩的时候使用的蜡烛,也不是一般的蜡烛,而是低温蜡烛。一般新手玩家比较推荐用大豆蜡,熔化温度约57°c,落在人体感知的温度在40多度。
这个温度不会烫伤皮肤,如果你喜欢泡温泉,你会发现温泉池的温度大概也就是40度左右。”
“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较……”
“陈勇,别说乱七八糟的。”罗浩适时阻止了陈勇继续讲解。
方晓表示没听够。
裤子都脱了,结果罗教授说没事儿了,这到哪说理去。
“大概就是这样,我说罗浩,这么简单的烫伤你竟然没录入?!”陈勇问道。
“这玩意国内进入的时间短,病历里描述的也不详细。”
方晓听到罗浩解释。
“我就说你应该多录入一点类似的信息,你看你!”陈勇笑着“抱怨”道,“要不把娄老板那面的机器人程序接入得了。”
“不行!”罗浩毫不犹豫的否定了陈勇的说法。
“方主任,那就这样,你带着小孟回去。”罗浩很直接的和方晓沟通。
方晓挂断电话,带着“小孟”回到病区。
低温蜡烛,这玩意还真有啊,方晓觉得自己长了见识。
因为不玩这么的,所以这方面的知识对方晓来讲属于空白。
他坐在办公室里,开始上网查找有关于低温蜡烛的内容。
人类还真是牛逼,这玩意一点正经用处都没有,除了……
方晓一边看一边感慨。
不过“小孟”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按说类似的情况应该在临床偶尔能遇到。
算了,不管了,这玩意应该是罗教授操心的,自己这是操的哪门子的心呢。
“小孟,没想到还有你不知道的。”方晓大概明白低温蜡烛的应用后,看着“小孟”调笑道。
“类似的病历比较少,不需要住院治疗。”“小孟”解释道,“门诊病历一般都潦草,所以没有专业输入的话,我也不知道。”
“那现在呢?”方晓问。
“我录入了类似的场景,罗教授把一些权限放开的话,以后就可以诊断了。”
罗教授还真是管得严啊,他就像是个严父一样,严格把控着ai机器人的信息摄入。
方晓哈哈一笑,今儿的确是看见笑话了。
没想到在自己认知中无所不能的ai机器人也有吃瘪的那一天。
不过估计是罗教授没在意,毕竟只是个“罕见病”而已,还是自己作出来的。
真要是个中老手,像陈医生一样,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方晓心里面琢磨着。
【俗话说男人至死是少年~~~】
方晓的手机响起。
他把自己的音乐铃声调成和罗教授一样的。
“喂,李处长,您好啊。”方晓笑呵呵的说道。
“哦,那送过来吧。”
原来是监狱有个犯人阑尾炎犯了,要送来手术。
类似的事儿不多见,但方晓偶尔能接触到。
他把护士长叫进来,挪出一个单间。
犯人来做手术,手脚都要拷住,身边还要有人24小时不合眼盯着。
即便看守严密,也会有问题出现。
前几年就有人趁着治病的时候逃走,只不过现在他们根本逃不远。
不像是几十年前,往内蒙和大小兴安岭的林区里一钻就可以。
方晓觉得有点头疼,他开始和护士长一起检查单间并且和院里汇报。
患者来之前的手续做的很吃力,这里毕竟是医院,患者也比较特殊。
方晓做好一切后又给李处长打了电话,让他派人来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之类的。
但李处长却比较放松,没有前些年送犯人来手术的时候那种紧张。
估计是满大街的摄像头,犯人也知道跑不远。
但即便如此,方晓还是召集了科里的医护人员开了个会,把该叮嘱的都叮嘱了一遍。
几个小时后,患者送到。
他三十多岁的样子,剃了个光头,但眼睛里没有凶光,看着斯斯文文的。
方晓没和患者做过多的交流,做了术前检查,确诊是急性阑尾炎,就带着患者上手术。
类似的手术没用腹腔镜,而是选择了开刀的方式。
手术很顺利,监狱里的犯人也没什么脂肪,每天都有锻炼,倒是要比在外面的生活还要规律一些。
等手术结束,医务科长和监狱的李处长和方晓寒暄,李处长不断地道歉。
毕竟现在公务人员不能吃喝,要不然这个人情总归要请方晓出去吃顿饭的。
方晓也不是很在意,和李处长讲解了一下患者的病情,说明3天后可以出院以及出院后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体力劳动。
“缝纫机怕是不能踩了。”方晓开了个玩笑。
李处长忽然顿了一下,空气都凝滞了少许。
方晓有些奇怪,自己哪里说错了么?从前进监狱,在东北叫蹲笆篱子,后来叫踩缝纫机。
好像最近没什么新的名词。
“方主任,我们早都不踩缝纫机了。”李处长哈哈一笑。
李处长脸上立刻浮现出那种经过千锤百炼的、充满政策温度的官方笑容,声音不疾不徐地拔高了一个调门。
“方主任啊,我们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新时代监狱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建设。“
他双手交迭放在腹前,姿态端正地继续道:“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劳动改造的矫治功能,通过科学设置劳动项目,既帮助服刑人员培养劳动技能,又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说到这里,李处长恰到好处地停顿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欣慰。
“比如我们现在开展的电子装配、文创产品制作等项目,都充分考虑了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就业需求。很多服刑人员通过考核后,都获得了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呢。“
最后,他微微颔首,用总结汇报般的语气收尾:“总的来说,我们坚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努力让每一名服刑人员都能在希望中改造,在改造中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
“……”
方晓轻轻的叹了口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