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三教祖师(2/2)
老人笑著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而后扫视了一眼在场眾人,这里面有些是从当年他还是个落魄读书人的时候就跟著他游歷天下的熟面孔,有些是近些年才进了大成殿陪祀的弟子或是再传弟子,但无一不是让儒家能位列天下诸子百家前三的顶樑柱,各个惊才绝艷,旷古绝今。
微微顿了顿,老人转头看著身后那成百上千文运盎然的石林碑刻,轻声笑道:“天下最难的事,就是你怎么选都对,但又好像怎么选都错。”
说著他转身看著自己的学生们,继续笑道:“你们能到今天,自然也都是歷经千辛万苦过来的,书上的道理读了千千万,里面还有不少就是你们自己亲手写上去的,我们这些人往书上写道理的时候,都把好坏分的清清楚楚,怕的是后面读书的人把好坏分的不太清楚。”
老人说到这里顿了顿,嘆了口气后才又道:“可是,书读的多了,条条框框记得也多了,反倒容易在一些精细的事情上犯迷糊,好像觉得还是道理不够多,又好像有些记住的道理还互相打架,还打成了一锅浆糊!”
说著话,老人微微有些苦恼的脸上又现出些笑顏来,乐呵呵道:“既然道理打架,就不妨再往后看看,说不定就能打出个新道理来呢?”
先前说要严惩崔觉的那位青衣老人闻言正准备张口说点什么,可老书生就像是提前知道一样摆了摆手,笑呵呵道:“即便是选错了也不妨事,这天下之大也不会在一时三刻就天翻地覆的,再说不是还有咱们嘛?各位觉得呢?”
一眾学生纷纷互相看了看,最后大家齐齐朝著那位居中央的老人躬身行礼:“学生等谨遵先生教诲!”
老人笑著抬了抬手让大家起身,然后微微转头看著那名墨衣老人道:“亚圣,告诉崔觉,让他放手去做就好,就说是我说的,这一局我儒家赌了。”
——
崑崙墟,牵著一头青牛的老道人晃晃悠悠出现在太清宫前的神道上,散步一般往正殿那边逛盪。
老人仙风道骨,路过一些目瞪口呆的门下徒子徒孙的时候,还会笑眯眯打个招呼,然后继续往前逛盪,身后留了一路呆若木鸡,连给祖师爷行礼都忘了的道门仙人。
太清宫正殿那边,坐著几位在道门中真正能跺跺脚就让天下震颤的大神仙,此刻他们也在为了凉州一事吵吵闹闹。
这其中,道祖座下三大亲传到场两位,分別是那位被无数山上仙人和山下江湖戏称为“道法近於一”道祖二弟子李灵君,和那位同样有个名號叫“小老大”的三弟子陆春秋!
除这二位以外,还有四位传说是道祖访人间时收来的记名弟子,那位龙虎山天师府的开山祖天师便是其一。
这几位在道门后辈眼中德高望重的老祖宗们正在殿中吵吵嚷嚷,却几乎在同一时间感知到了自家师尊已经现身,不约而同豁然转头面带喜色往殿外望去,看清师尊所在之后,一个个爭先恐后便往那老道人跟前跑。
此时的太清宫大殿前巨大的广场上显得有些混乱,无数在宫观中负责各种杂事的道官,还有只是普通修行的仙人道士们,一边忙著给祖师爷行礼,一边抬眼偷瞧著那几位平日里绝少现身,或是即便现身也四平八稳、不疾不徐的二代掌教祖师们从正殿飞奔出来,撒丫子往广场这边跑……这妥妥的算是人间奇景了,千百年都遇不上一回!
除此之外,广场上原本还有些御气或御剑低空飞掠的道门修士,本是匆匆忙忙赶著去忙自己手头的活儿的,却在道祖出现的瞬间被那骤然瀰漫的道韵吸引,可在他们纷纷转头往那漫溢的道韵来源处望去的一瞬间,又如出一辙如同下饺子一般,一个个倒栽葱似的砸落在地上…
这其中有一半是见到祖师爷的礼数,另一半则是嚇的!
倒不是怕祖师爷责怪,毕竟虽然多数人没见过自家祖师爷的真身,可基本都听说过祖师爷他老人家是个和蔼的长辈,每次现身就从不与晚辈计较这些虚礼。
他们真正怕的其实是那位號称“小老大”的三掌教……
道祖座下亲传、记名总共七位弟子,三大亲传镇守崑崙担任掌教,四大记名则是在外开山立派传道天下。
大掌教除了祖师爷现身的时候会露个面,其他时候不见踪影;二掌教醉心道法,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闭关;就只有三掌教时不时四处转悠不说,还兼领著一个在那些江湖门派或是山巔宗门中才有的所谓刑堂掌律的职位……嗯,他自封的……
这要是让三掌教瞧见自己等人敢在祖师爷头顶飞来飞去,不得被当成个苍蝇给拍死?没瞧见几位掌教祖师都是从正殿那边跑过来的吗?
正当几位道门中位高绝巔的二代祖师爷们还在撒丫子狂奔而来的时候,那位一直没有现身的道祖大弟子也在某一刻適时出现,只不过不是在大殿中,而是直接到了师尊身前不远处,时机不早不晚,只比那六个师弟们早了半步。
这位面色柔和的道门大掌教现身之后也不管身后的师弟们,只是面带微笑对著老人躬身作揖道:“弟子见过师尊!”
后面匆匆赶来的师弟们恰恰赶到,就只来得及倒上一口气然后跟著大师兄一起向师尊行礼。
不过,那位諢號“小老大”的三掌教陆春秋,眼见大师兄如此不讲武德,乾脆也不行礼了,反倒是撇撇嘴嘀咕道:“大师兄真不地道!”
说完也不管师兄们的反应,他一步溜到师尊身边,趾高气扬看著还在作揖的大师兄和后面的其他几位师兄,鼻孔朝上趾高气扬道:“免礼免礼!”
这位三掌教虽是师尊亲传,但入门比其他无论亲传还是记名的师兄们都要晚一些,所以“小老大”的諢號名副其实!
老人与大弟子对视一眼,都是笑了笑也不怪罪。
这位大掌教还真就听了师弟的话免礼了,后面的师弟们也自然跟著直起身来。
二掌教起身后淡淡看了眼这位小师弟,还未来得及多说什么,反倒是先接了师弟一记挑衅意味十足的眼神。
三掌教笑眯眯看著眾位师兄如此听话,转过头瞥了眼广场上还站著的一眾徒子徒孙,挥挥手道:“都滚蛋,该干嘛干嘛去!”
说完又转头看著自家师尊笑道:“师父,咱里面说?”
须臾,老道人带著一帮弟子到了大殿,但並未进入殿中,老人转身站在殿前的高台之上,举目眺望殿前广场和崑崙仙山外更远处的云捲云舒久久未曾说话。
身后弟子恭谨而立,无人出声。
老道人远眺片刻,微微笑了笑这才转过身看著弟子们,道:“事情我已知晓,想说的也不多就只一句,就是你们吵归吵但事情还是要做的。”
说完他看了看弟子们的表情,接著又抬手以食指在身前不远处轻轻画了个“一”字,隨著他的动作,那处原本平静的空间如同坍缩一般微微有些扭曲凝固,但仅过了一瞬之后又被他隨手抹平。
老人做完这些又看著弟子们道:“怎么说?”
“弟子受教。”依旧是大掌教带头行礼,师弟们跟从。
老道人摆摆手,说了句:“那就先这样。”
“弟子恭送师尊。”
弟子们礼还没行完,老道人已然又牵著那头青牛一起鸿飞冥冥再无动静,仿佛从未来过。
——
灵山大雷音寺。
佛音阵阵,金光莘莘。
大雄宝殿上眯眼拈微笑的老和尚看来是要比那老书生和老道人要负责的多一些的,在盐官镇化身为石匠的那位龙树菩萨的传信到了灵山的时候,佛祖正端坐莲台为座下三千弟子比丘沙弥们讲经。
龙树的消息一到,无数佛眾一片譁然。
其实相比於儒家和道门,佛门与万年前的魔族和鬼族之间,尤其是鬼族的渊缘要更深一些,所以但凡事涉魔鬼二族,无数一生苦修四大皆空的佛门中人往往都会有破戒之嫌。
这其中秘辛歷经千年万载代代流转,很多不属佛门的江湖中人已经不知其中细节,只知道万年之前两家最不对付。
至於两家如此深沉的恩怨究竟缘自何来,最早的真相也只在一些山门足够高的高门大户之中,那传承久远的故纸堆里才有一星半点的记载。
传说最早年间五族共存的时候,鬼族与佛门二者隔著一片汪洋大海当邻居。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可这一对邻居却因为在某些事情上的看法不一而互不顺眼太久,后来更是愈演愈烈直至上升到了道爭的地步!
在当时的天下撞上那一场五族大战的天地大劫之前,这两家之间不管旁人就死盯著对方你一拳我一脚打生打死了很多年,最后就直接演变成了世仇!再后来又因为身处大劫,两家分属不同阵营,就更是带著盟友一起互相捅对方的命门,这仇自然也就结得更深了!
直到那场天地大劫结束,作为鬼族盟友的魔尊被末代人皇一剑斩杀,鬼族之王也重伤退却,魔、鬼两族隨之退出人间,加之人皇又改天换地將天下分成了新的九洲,而诸子百家包括三教在內,全都搬进了中土神洲,故而双方之间的爭斗才有了些许的平息。
但两家之间累计近万年的世仇,却没有因为大战落幕就消弭下去,两家的后辈弟子可能有些也不知道此仇缘起何处,但每一个入得门来的启蒙弟子都会被师父耳提面命大仇不可或忘,还要记得以后也要再告诉给弟子的弟子,要千秋万代一路传下去!
如此种种之下,龙树菩萨的消息一到,不少修为不够的佛门低阶弟子直接就坐不住了!即便是那些修行有成得证菩提的一眾佛陀菩萨,也是面色变了变,不过到底是定力圆满没有当场发怒,尚能安坐。
但几乎也是在这一瞬间,所有佛门弟子的目光全部聚集到了一处,无一例外,因为那里端坐的正是佛门领袖,万佛之祖!
被数千目光直勾勾看过来,常人必然是受不住的,但那在莲台上的老和尚宝相却並无任何变化,只不过,对於周天之內的五仙五类而言,不同性命各自眼中的佛相好像都不太一样。
“阿弥陀佛。”
老和尚佛唱一声,广视灵山佛眾,隨后缓缓开口说了一段广为人间流传的佛经“六如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