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三分(1/2)
第1412章 三分
宇文悉拔雄要到明年二月才会离京。
太子私下里召见过一次他,给他讲了很多事情。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把紫蒙川作为他的封地,赐“勇毅侯”金印紫绶。
他听到后就心下一沉。
紫蒙川是宇文逸豆归的老巢,当年抵抗慕容鲜卑的前线重镇,筑有城池。听闻去年九月被国相莫浅浑的兵马攻破,据为己有。
逸豆归仍在饶乐水(作乐水),与国相的兵马对峙。最近似乎止住了一点颓势,打得互有胜负了。
从莫浅浑手里要回紫蒙川,不太容易。
只希望大梁朝的虎皮还管用,毕竟慕容鲜卑的惨状摆在眼前。在朝廷使者的陪同下,以前任单于宇文乞得龟亲侄子的身份拿回紫蒙川,作为自己的地盘。
宇文悉拔雄左盘算右思虑,觉得希望还是有的。
他并非孤家寡人。事实上,十一年前南下当质子时,可是带着“骏马五百匹、车千乘、军民数千人”。
麻烦的是这五千男女老少一时间难以召集。
最开始几年,他们被分散安置在汝南、黎阳、汴梁三地放牧。后来又被迁至谯郡放牧了两年,最近几年则在王屋山、河清一带耕牧。
他虽然有家奴管理日常庶务,但长时间与梁朝官府接触下来,这些人里有多少愿意跟着他离开可不好说。
他没指望把这些人全带走,但至少得让他招募数百丁壮啊。没点自己人,便是去了紫蒙川也要受人摆布。
至于篡夺他家位置的宇文逸豆归,天子显然已经不打算让他当单于了。
鲜卑诸部之中,拓跋什翼犍最先被摘掉单于头衔,接着是慕容皝,现在轮到宇文逸豆归了,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做出什么激烈的反应。
按照梁廷的意见,承认目前宇文十二部的既成事实,以宇文逸豆归为肃毅侯,以国相莫浅浑为果毅侯,以他为勇毅侯,三人各据一方。
他居南,背靠梁廷,莫浅浑、逸豆归居北,东西对峙。
如此一来,宇文三分矣。
能怪梁廷么?其实也怪不上。
先是晋惠帝太安年间,单于宇文莫圭攻慕容廆,损兵折将,前后死伤、被俘两万余人。
接着是神龟年间,三家围攻慕容氏,惨败。单于宇文悉独官(莫圭之子)单骑走奔,收容亡散之后,损失过半。
最后便是单于宇文乞得龟(悉独官之子)时期,更是经历了多场惨败,直让慕容鲜卑如入无人之境,几场战役下来,损失数万人牛羊百余万,连城池都被拆了好几座。
连续三任单于都是这个熊样,宇文悉拔雄自忖换做是他,怕是也要反了。
此番内乱,表面上是攻慕容鲜卑后内部分配不均,其实是长期矛盾积累所致。
说白了,单于威望太低,敢当面指责、谩骂他的贵人越来越多。
如此一来,分裂在所难免,终于让梁廷觅得机会了。
他暗叹一声,兴奋劲慢慢退潮,甚至有些怀疑返回草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他现在是太子仆,如果安安心心等到太子登基,作为东宫老人,混一个太仆卿未必没有可能。世上有多少人能当一国之九卿?
但随即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远离是非是对的,太子就一定能顺利登基吗?谁都说不好。
******
年前最后两天,宇文悉拔雄通过河阳三城浮桥,返回了洛阳。
河阳三城的浮桥在秋天进行了一次大修。
据说是使用鄱阳郡阴干了数年的上好木料,在当地打制船只,然后一路向北运至黄河,组装成浮桥。
河阳三桥亦有摆渡,不过只起辅助作用,绝大部分过客还是通过浮桥南来北往,整日车水马龙,不大修不行了。
朝廷甚至为此专门配备了十名船匠,没别的事,就专门巡视浮桥损坏状况,定期维修。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天下太平之后,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河南、河北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日渐繁盛的商旅是最好的证明。
城北大夏门外的鸿胪寺宾馆内,已经住满了来自各处的使者。
宇文悉拔雄停下用午饭时,甚至见到了高句丽王弟高武。
是了,正旦要到了,高句丽被羞辱后已经选择屈服——或许是暂时屈服——他们若不派人来参加朝会,显然说不过去。
宇文、高句丽两家虽然一起围攻过慕容廆,但那都是二十年前的旧事了,悉拔雄、高武二人都没参与,也不认识,只互相看了一眼,便忙着自家事了。
高武身边跟着一堆僚属,用着高句丽土话说着什么。
旁边一位似乎是鸿胪寺的官员,顿时不满了,带你来吃住,居然还避着我说话?于是咳嗽了一声。
高武醒悟了,于是换了夏言,道:“明年春耕后,五部各出二百精锐,计一千人,最迟七月初抵达此处,交由上国操练。”
“二百人还出得起。这是要打仗吗?”有随行贵人问道。
“难道要去晋国故地打仗?我们的人不耐酷暑啊。”
“我听说在洛阳集结后,就会开往凉州操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