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 清明(下)(2/2)
邵勋本来不同意的,但女儿难得提要求,纠结之下还是答应了——早知道不给驸马升官了。
“留在这里侍弄草草,真是你所愿?”邵勋问道。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嗯。”王蕙晚轻轻应了一声,道:“去岁见少府种出来的白桃,很是甜美,我便开始着手。念柳见我喜欢罽,还联络相熟的胡商,送我二十只胡羊,就养在宿羽宫外。终日对着果和牛羊,女儿觉得很自在。”
“念柳来过这里?”
“嗯,来过两次。”王蕙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说来看看阿妹,送了我不少西域奇物。”
邵勋有些感慨,老三这孩子,心地是真不错。
如果……或许他就不用这么折腾了。
他很快压下了内心的想法,问道:“你难道要养羊纺毛?”
王蕙晚点了点头,道:“就是自己养着玩。”
“好吧。”邵勋点了点头。
“陛下今日又上山了?”王蕙晚问道。
邵勋看着她不说话。
徐铉一见,借故离开了。
“阿爷,你上山了?”王蕙晚低着头,又问了一遍。
邵勋这才点了点头,道:“和裴贵嫔一起上的山,看望下你母亲,和她说说话。”
在已经成年的几个女儿中,王蕙晚大概是最腼腆、最有道德感的一个了,她的自我认知大概也很矛盾,纠结不已。
越是如此,邵勋越是心疼。
毕竟是他做的孽,女儿是无辜的。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大概就是王蕙晚很自然地喊他父亲,不要他提醒,然后对他亲近。
“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邵勋又道:“你是我的女儿,没人能欺负你。只要我在一天——”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没再说下去。
“阿爷。”王蕙晚抬起头,看着邵勋,认真地说道:“母亲走之前,你一直陪在她身边。从那时候起……”
王蕙晚也没有说下去,但邵勋听懂了,很是高兴。
清明之行,收获还是不小的。
四月十一日,临离开之前,他特意看了看羊氏名下的广成泽垛田。
最初的育秧、插秧技术就是在此诞生的,很多农人已经被抽调去了南方,徐州也发了一批,而今留在这里的人不多了。
听闻广成稻已被广泛引种到荆州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下令给剩下的不到二百户人发放赏赐,一户二匹绢,勉励其继续培育新稻种。
四月十六日,邵勋返回了洛阳。
第二日,将老七、老八、老九、老十喊了过来,分别授予其鹿子、上林、左国、燕山四苑令,毕竟老在家闲着不是事,还是得找点正经事做做。
四人离去时,邵勋将吴公邵雍留了下来,吩咐道:“出发之前,给你三兄押运一批财货。”
“阿爷是我要带兵吗?”邵雍问道。
“右骁骑卫会出动一千二百骑随行,还有新募的左右飞龙卫府兵余丁千人,一起押运。”
“运往何处?”
“灵洲县。”
“好。”邵雍一边答应,一边琢磨着该怎么让自家的买卖收摊。
“路上当心点。”邵勋忍不住嘱咐道:“经长安时,诸葛恢会派一部分兵马随行,应无大碍,但别掉以轻心。”
“知道了。”邵雍点头道。
“无事了,回去吧。”邵勋摆了摆手,说道。
邵雍行礼告退。
邵勋则来到他惯看的舆图旁,目光逡巡不定。
儿子们都派出去了,各有职差。
这个天下,并不完全如他所愿,但始终在一步步变好,这就足够了。
邵勋的手指在日渐扩大的疆域图上划来划去,飞过山峦,越过平原,跨过沙漠最后停留在了某个所在——那是他现阶段最关心的地方。
仿佛心有灵犀般,已经抵达朔州的赵王邵勖站在卑移山上,同样在眺望东南。
时已暮春,山上冰雪融化,汇成一道道溪流,向西流入了广阔的沙碛之中,默默滋润着今春第一批返青的牧草。
而在山的东侧,大河气势雄浑,蜿蜒北上,遇到阴山时才不情不愿地拐了个弯,折而向东。
与此同时,他手中拿着一封信,那是沈家族人从武威出发,去了一趟高昌后,带回来的会稽虞氏、句容许氏的书信。
信中提到他们学着当地人,利用冰山融水耕作之余,开挖地下井渠。种种苦不堪言,几乎溢出信纸。
收起书信后,邵勖下了山,道:“走,见见客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