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送行(2/2)
邵珪摇了摇头,道:“骑又如何?不骑又如何?”
邵裕被噎了一下,便转移话题道:“二嫂今日没来么?”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她留在许昌。”邵珪说道:“阿爷知道的。”
因楚王夫人邓氏临盆在即,王妃祖氏素与其情谊相笃,便留在王府陪伴了。
邵勋对此不是很高兴,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儿子、儿媳的做法。
邵裕对此不甚清楚,但他懒得多问了,招了招手,让人取来一个锦盒,递到邵珪手中,道:“二兄,昔日情谊,从未相忘。这是上月辽东遣人送来的珍珠,不值什么钱,便赠予兄嫂了。”
邵珪摇头推拒:“我无需此物,反正王府属吏抓的抓,辞的辞,没多少人了,兵士亦解散大半,钱之处甚少,食邑所出完全足够。”
邵裕强行拉过兄长的手,将锦盒塞到他手中,道:“其他人怎么看我不管。反正在我眼中,你还是那个为我学业解惑的兄长,一直都是。”
邵珪有些发愣。
他比四弟大五岁,入学较早,曾经多次为虎头解释书中疑难。时过境迁,他自己都快忘了,没想到四弟还记得。
母亲走后,他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关心的感觉,心中酸楚地想流泪。
不,其实父亲也很关心他,只不过他心中有怨,忽略了罢了。
“四弟,我……”邵珪抓着锦盒,眼睛微红。
“二兄何必如此?”邵裕笑了笑,道:“王府一大家子人,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收着吧。”
邵珪郑重行了一礼,嘴张了张,似有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两个字:“保重。”
“兄长亦保重。”邵裕挥了挥手,转身离去了。
邵珪远远看着,见四弟去到了容华王氏的身边。
王容华不厌其烦地叮嘱着什么,四弟连连点头。
邵珪轻叹一声。
年少时很依恋母亲的溺爱,长成后又觉得母亲过于干涉他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劝诫他做一些事情。彼时他的想法是,父亲都鼓励我这么做,你阻止个什么劲?
母亲去世那天,他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哭得像个五六岁的小孩。
或许他真的一直没有长大,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中,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任性中。
母亲走了,和父亲也疏远了,他真的有些惶恐,同时又有些生气,有些委屈,好像在和自己较劲一般。
邵珪捂住自己的脸,尽量抑制住泪水的四溢。
许久之后,他平复了心情,擦干眼泪,却见到不远处站着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
他下意识别过了脸去。
那个身影走近了一些,道:“下月随我去陆浑山。”
“好。”邵珪稳了稳心神,回道。
邵勋抱了抱他,道:“你是我的孩子,一直是我的獾郎。”
说罢,慢慢走远了。
邵珪默默咀嚼着这句话,一时间品尝到了无数复杂的滋味。
虎头当天就走了,带着新募的军士、少府配发的园户工匠、从洛阳倒腾走的财货、器械、农具乃至左国苑专门培育的耕马两千匹。
队伍水陆并进,蔚为壮观,见到之人说什么的都有。
三月十五望日大朝会后,邵勋又在宫中设家宴,招待凉城郡公元真。
饭后,元真用力抱着邵勋,嚎啕大哭。
“骑马射箭时不是很豪迈英武的么?怎么又哭了?”邵勋摸着元真的脑袋,轻声问道。
元真擦了擦眼泪,轻声说道:“就是舍不得离开阿爷。”
“哦?不是舍不得阿娘和弟妹们,而是舍不得离不开我?”邵勋打趣道。
元真用力点了点头,小声道:“有些人说我是胡人,只有阿爷对我最好。”
“除虎头之外,你这体格是最像阿爷的,谁敢说你是胡人?”邵勋捶了捶元真的肩膀,道:“去吧,最迟九月底就回来了。”
元真点了点头,与弟弟妹妹们依依惜别之后,一路向北。
三月下旬,三子邵勖也辞行了,前往朔州赴任。
月底,五子春郎领受君命,前往关西察访诸郡户口以及邸阁、武库、牧监的实际情况。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庾亮入京,请求入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