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大唐双龙传(离开)(1/2)
四川地形复杂,易华伟以原独尊堡控制的驛站网络为基础,融合天莲宗的部份运输线路,组建“天道盟驛传司”,不仅负责公文传递,更对民间开放部分运力,承揽货运,並制定了统一的运费標准和赔偿条例。
同时,下令疏浚部分淤塞的河道,整修关键栈道,並在长江、岷江、嘉陵江等主要水系的关键节点,设立官营码头和漕运船队,由都督府派兵保护,確保物资尤其是粮食和军资的顺畅调运。这套物流体系的初步整合,为政令通达、商业繁荣和军事机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易华伟的指导下,由綰綰的布政司班底,结合四川实际情况,迅速制定並颁布了这部临时性但具有最高效力的法令汇编。
其中,《田亩赋税令》明確规定了按土地肥瘠等级划分的固定税率,取消了所有过去豪强私自加征的“火耗”、“淋尖踢斛”等陋规,並严格规定了缴纳流程和时限,官吏不得多收一粒米。
《商事通则》则统一了市税、关税的徵收標准,明令禁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保护合法经营的商贾,並对主要商品如盐、铁、茶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由天道盟商號统一调控,严厉打击私盐、私铁。
新律《刑律初章》废除了许多地方上以私刑、宗族法代替官法的陋习,明確了杀人、抢劫、贪腐等重罪的量刑標准,强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尤其强调了对天道盟官吏的监督,贪污受贿、徇私枉法者,罪加一等。
在过渡时期,《军管戒严令》赋予都督府在特定区域和情况下实行戒严的权力,以快速平定可能出现的骚乱,確保改革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易华伟下令在布政司下设立“按察所”,直属盟主,不受地方行政长官节制。首批按察使由来自总舵、经过严格考核的文士担任,他们手持易华伟亲颁的令牌,有权隨时巡查各州县,受理百姓申诉,直接弹劾乃至逮捕违法官吏。
同时鼓励民间举报,並承诺对举报属实的百姓给予奖励和保护。这套初步的监督机制,虽然简陋,却在很大程度上震慑了试图在新政下浑水摸鱼或阳奉阴违的旧胥吏。
除了之前提到的设立医馆,易华伟更进一步下令,在各主要城镇,由天道盟出资,设立“惠民药局”。不仅看病,更注重防疫。医师们被要求记录当地常见疾病,並定期上报。对於水井、公共厕所的位置和卫生条件,也出台了初步的管理规定,试图减少瘟疫的发生。这些举措在细微处改善了民生。
至於教化方面,易华伟並未急於推行大规模的儒学教育,而是务实地先从“蒙学”入手。他下令在各县、乡,利用没收的逆產或閒置公房,设立“天道蒙学堂”,聘请落魄文人担任教员,教授孩童基础识字和算术。教材由布政司统一编订,內容除了传统启蒙知识,还巧妙地融入了对天道盟理念的浅显阐述。
此举不仅开始逐步扫除文盲,为未来培养人才,更是在下一代心中播撒对天道盟认同的种子。对於家境贫寒却聪慧的学子,蒙学堂还提供一定的膳食补助,以示鼓励。
针对四川部分偏远山区可能存在的贫瘠和困苦,易华伟下令布政司设立“常平仓”,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在灾年或青黄不接时平价出售或借贷给贫民。同时,在兴修水利、整飭道路等公共工程中,大量招募流民或贫苦农民,实行“以工代賑”,既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又避免了单纯发放救济可能带来的依赖和浪费,让受助者保有尊严。
原有的信鸽网络被全面接管和扩充,確保成都与各州县,以及四川与天道盟总舵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政令朝发夕至。
一份由布政司定期编印的简易公报,下发至各级官吏,传达最新政策、法令解释、奖惩通报,確保执行层面理解一致,减少偏差。
通过茶楼酒肆的说书人、街头巷尾的告示榜,有选择地发布消息,宣扬天道盟带来的新气象(如治安好转、赋税清晰、医馆惠民),淡化整合过程中的血腥,將舆论导向有利的一方。
总结而言,易华伟在四川的施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並非简单地夺取权力,而是通过金融、產业、物流的经济控制,清晰、严厉且相对公正的法令体系,惠及底层的民生改善与潜移默化的教化,以及高效严密的信息网络,构建了一个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武力保障到人心爭取的完整统治框架。
他就像一位高明的医师,一方面以雷霆手段切除腐肉,另一方面又以精微的方剂调理机体元气。整个过程虽偶有阵痛,但整体方向明確,步伐稳健,使得四川这台“庞大机器”在注入新的能量后,不仅高速运转,更是在精度和协调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彻底融入天道盟体系,並为未来的天下博弈,积蓄力量。
落子无声,却已悄然改换了巴蜀的天时与地利,更在潜移默化中,开始收穫人心。
………………
腊月初二,莲憩別院。
时令已入深冬,巴蜀盆地的湿冷沁入骨髓。天色灰濛濛的,铅色的云层低低压著,不见雪,却有无形的寒意瀰漫在空气里,呵气成雾。
別院依旧静謐,院中那几株老梅树的枝椏上,已然缀满了细密如珠的胭脂色苞,在寒风中微微颤动,倔强地孕育著绽放的生机,为这清冷的冬日庭院点缀上一抹亮色。
书房內,炭火烧得正旺,上好的银霜炭毫无烟气,只散发出融融暖意,驱散了外面的严寒。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看书就来 101 看书网,101????????????.??????超方便 】
易华伟依旧是一袭看似单薄的青衫,负手立於窗前,望著庭中那几株寒梅。身形挺拔如松,气息沉静似渊,仅仅是一个背影,便让陆续进入书房的眾人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收敛了气息。
綰綰今日未著往日那般娇艷嫵媚的裙裳,换了一身利落的玄色劲装,外罩一件银狐裘的斗篷,青丝如瀑,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挽住。俏立在易华伟身侧稍后的位置,娇媚绝伦的脸上少了平日的巧笑嫣然,多了几分沉静与干练,只是那双流转的美眸,在望向易华伟背影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复杂情绪。
宋师道一身戎装未卸,风尘僕僕,显然是从校场直接赶来,进来后,朝易华伟行了一礼,便安静地站在一旁,身姿如枪。
隨后进来的解暉有些心神不寧,穿著代表布政司副使身份的深色官服,却似乎有些不太习惯这身装束,手指无意识地捻著袖口。目光低垂,飞快地抬眼瞥一下易华伟的背影,又迅速收回,眉宇间带著一丝难以排解的落寞和谨慎。
独尊堡时代的辉煌已成过往,如今的他,更像是一个需要时刻揣摩上意的降臣。
范卓与奉振並肩而立。范卓努力做出恭顺的模样,只是偶尔转动的眼珠,显出其內心並非全然平静。奉振穿著羌人特色的服饰,沉稳的眼神中带著对易华伟毫不掩饰的敬畏。丝娜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穿著彝族精美的刺绣衣裙,颈间戴著繁复的银饰,面容秀丽却带著山野的英气,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而又带著几分审视地打量著书房內的陈设。
单美仙与宋玉致也在一旁。单美仙神色平静,似乎对即將的行程早已瞭然。宋玉致则是一身便於远行的骑射服,脸上带著即將返回岭南的期待,也有对兄长宋师道的不舍,目光在宋师道和易华伟之间流转。
见人已到齐,易华伟转过身,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书房內顿时鸦雀无声,连炭火燃烧的细微噼啪声都清晰可闻。
“诸位,”
易华伟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四川初步安定,皆赖诸位尽心竭力。”
“綰綰。”
“綰綰在。”
綰綰上前半步,微微躬身,姿態恭敬。
“清丈田亩,核定户籍,整顿吏治,整合商路,你做得很好。”
易华伟语气平淡,却带著肯定道:“铁腕立威,需有度。后续安抚与细化管理,更为关键。布政司交由你总览,解暉辅之,望你持身以正,处事以公,勿负所託。”
綰綰抬起头,迎上易华伟的目光:“綰柒明白,定不负先生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