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千里江山(2/2)
但也正是跳大神,总会有一些人会被利用。
比如今日占卜一下,说有凶事发生,明日问一下怎么解决。
答案给道:“造反能解决九成九的问题。”
然后地方就乱了。
想到这里,子旬不免叹息。
他这一次来河洛巡视,也是为了从河洛这边抽调人马与钱粮,然后发兵汝南、淮上。
这边的诸侯跟着蔓延过来的淮夷一起搞事了。
“王。”子平的声音传来。
子旬看向来者,等他靠过来之后,指了指山下的定南将军府辖区:“近来可有与他们交锋一二?”
“打过几架。”子平点了点头,“不过都是乡村之间的摩擦,隆蔚那边态度,还算是克制。”
闻言,子旬这才微微颔首:“我听闻,燕国的将军府的参军职能变了?”
“是。”子平微微颔首说,“据说,所有参军,都是经过安全将军府培训的好手,精通文书吏治不说,还通晓商贸。
他们也算是安全将军府安插在每个将军左右的耳目。”
子旬了解了以后,不由得嗤笑一声:“辛屈居然会开始不信任自己的将军们了。”
燕国就是这样,今天多一个衙门,明天多几个官位,权力分得稀碎,也不知道以后会成什么样。
但子平却冷了点声音说:“王,燕国的官职看起来变化多端,但事实上燕国的整体基层贵族素质都在提升。
这一次的安全将军府外派的参军,并不简单。
首先,他们都是年轻人,都在燕国接受教育与教化。
他们从繁华的北京府来地方,哪怕装得再怎么平和,骨子里还是傲慢的。
我见过那个参军。
他看到我们这边的建设进度,依旧是不屑一顾,只觉得我们还是落后的蛮夷。
这不是装出来的。
而是从小目睹了燕国的强盛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高傲。”
子旬微微皱眉:“要论起来,繁华与上流,应该是殷商,河洛发展得也可以,他怎么敢说我们落后?”
“虽然咱们发展得可以。”子平一边说着,一边让人将一幅画带上来,“这是我了大价钱,让好友从燕国带来的幽燕塞上江山图。
您看过,就知道了。”
子旬一愣,不过没有拒绝。
就让二十几个人上来,将这张图一点点从两翼展开。
正中间自然是北京府。
宫城的轮廓、内城的宗社、府邸、东西市场的繁华,还有不少学校、村社。
往东出城之后,能看到通县,还有运河,旌旗与舟舸,一路延伸到天津大海,然后视角就跟着船往东北走,能看到舟船航行交错,然后出现在镇东将军府辖区。
一路绵延到尚州,甚至他还看到了嬴胥轩控制的熊津城。
对比熊津与尚州城池,熊津村屋低矮,只有几处挂着“太平道”三字的观下,有不少的田亩与水利,剩下的地方全是渔猎与不穿衣服的蛮夷野人。
“嬴胥轩……他那边不是稳定了吗?怎么……”看到嬴胥轩的控制区,子旬有点诧异居然会被画上来。
“这是一种对比。嬴胥轩的日子,也只是勉励维持,不好过。”
“好吧。另一边是昌平大同那边的吧。”
子旬目光落在北京府城。
这座幽燕腹心,天下重镇,当真是被辛屈修得雄奇。
暗暗感慨了一句,他目光落在西侧,第一眼就是绵绵牛羊与商队正在进出城市,然后阡陌纵横的村社与水道。
这里是燕国最先开发的地方,甚至还能看到昌平的陵墓区,那边葬着辛屈的父母。
“祖陵”二字,明晃晃写在陵墓边角,也介绍了这里的来历。
子旬啧啧两声:“我记得姚姓似乎是合土掩埋为墓,辛屈有必要给他父母修在山上吗?”
“这上边是陵庙,专门负责祭祀的地方。”子平解释说,“辛屈很重视孝道,他发迹之前,父母就已经过世了。
他能做的,自然只是给父母身后事办得漂亮,同时个父母祈福。”
“那这个太庙呢?”子旬指着祖陵前的坡上,一座正在建设的大庙,让他疑惑,“城内不是已经有一座太庙了?”
“不一样。”子平如是说,“祖陵之前,为郊祀太庙。而城内的太庙,则是祭庙。
郊祀太庙,是重大时节才会动用。
比如死去的祖先,逢五生辰,逢十忌日。
又或者国君有所感念,梦见了祖先,还有就是新旧国君更迭之后的第一次祭祀,除了天地日月,江山社稷之外,就得来这里告祭祖宗,宣誓自己接任了。
而这里头的太庙也是有讲究的。
里头国君死后,后嗣奉祭,但鉴于国家传承日久,国君会一大堆,因此辛屈不想子孙将时间全部浪费在祭祀上,于是礼法规定,国君九庙,王公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及百姓,祠堂以拜。大夫可独楼供奉,百姓只能连屋设祠。
这样一来,差不多两百年,才会住满九庙。
而满员之后,则按照庙号与入庙奉祀的时间安排。
即祖有功,宗有德。
辛屈给他父亲为追封为仁祖,他的母亲为仁祖王后。
同时还追封了他祖父为安祖,他的祖母为安祖王后。
他的曾祖父为康祖,他的曾祖母为康祖王后。
然后你就能看到,他的祖父排位居中,曾祖居左,父亲居右,然后他死后,他的神位就得放在曾祖这一侧,他的嗣君死后就放在右侧。
这叫昭穆制度。”
“这不就是燕国宗法的祭祀之法吗?父子、远近、长幼、亲疏。”子旬一下想到了辛屈之前折腾出来的宗法,上边连燕国的祭祀规矩都有要求。
“是,所以,这一次的补充,算是连礼法也定下了。”子平如是说,“因此配合昭穆的就是祧庙。
祭祀的位置有限,而后世之君与前面祭祀的祖宗血缘也远了,必然不会太过尽心。
与其留给子孙为难,辛屈干脆下令,只要不是于国有功的国君,都可以在位满之后,迁入祧庙。
就不用着重祭祀了,只需要逢年过节点一些长明灯即可。
而他的父亲、祖父、曾祖这三世,都没有当过国君,所以大概率是第一批被祧的。”
子旬听罢,眉头几次皱伏,然后问道:“你说,我们能学吗?”
子平闻言迎上子旬的目光,片刻之后微微颔首:“这能处理掉九世之乱的遗毒。除了有功的先王,其余的可以用祧庙的形式处置。
这样一来,我们祭祀的规模,也可以压缩下来。
尤其是,人牲。”
子旬陷入了沉思,并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自然挪开,看到了延庆、大同这些城市,然后一路看到了宁夏。
“还真是……塞上江山啊!不知不觉,他与我们之间,只能有一个能存在这个世界上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