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又可以换个女朋友死了(1/2)
第891章 又可以换个女朋友死了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音乐人自己写歌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灵感来源——
这个人可能是自己、可能是新闻、可能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可能只是一部小说、一本书籍、一首歌或者一部影视剧,甚至于是做梦,这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周易没有经历过那差点没把她吓死的枪击事件,那程好根本不会有这些无谓的担心。
可偏偏他经历了。
在这种背景下,周易那自己一个人在书房里写下的歌词又是这样的,这很难不让程好多想——
“如果有一天我英年早逝了,请不要为我悲伤,因为我已经认真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了。”
这是她提炼出来的核心大意。
她还旁敲侧击的试探过钱江,连他都不知道周易已经在写明年的英文新歌了。
这再结合周易前一阵的经历,她不心慌才怪。
“其实吧……”
还想耍宝两句让她别胡乱瞎想的周易就这么看着她的双眼,调侃的话都已经涌到喉口,却还是在这双眼睛下又咽了回去:“这首歌之所以会被写出来,除了自身经历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想拿它当明年在欧美宣传时的噱头,仅此而已。”
《if i die young》,来自于佩里乐队的一首乡村治愈歌曲。
虽然歌词中有几句是站在女性视角写的,但那改起来的难度并不高。
而抛开这个问题,这首歌的主题、思想与面对死亡时豁达的态度,都无比的契合中枪之后的周易——
毕竟周易当时如果真死了,那就真的是英年早逝了。
除此之外,这首歌本质意义上其实算是一首挺有哲理的歌曲。现如今由周易这个真正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来唱,无论是背景还是蕴含在旋律、歌词当中的情感都足够让人感到贴合、动容。
经历生死危机后感悟出的哲理、明晰出的豁达,都足够让他从明年开始成为在欧美乐坛成为最政治正确的那个人,在这首歌里他甚至连自己如果真的英年早逝后的葬礼安排就这么明晃晃唱了出来——
人类的极限就是死亡,无论是你天之骄子还是普罗大众。正因如此,这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引起共鸣同时也是最不好写的情感,没有之一。
“还拿自己当噱头,你真是……”
程好一时间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男人那发自内心的真诚她也能感受到,以至于她短时间里都不知道该作何评价了。
“这个热度可是我自己拿命换来的,再说了,我这可是为以后我们的孩子赚奶粉钱。”
刹那间切换回了不正经的周易搂住了女人的腰,看着她那坐在自己大腿上的上半身,语气里夹杂着一丝丝感慨:“希望以后他们能够明白我的一片苦心。”
都是为了孩子!
程好白了他人一眼:“缺钱了以后可以去找他爸那些相好的阿姨卖卖惨,讨点零钱不是问题。”
周易:“……”
鉴定为还是欠收拾了。
“洗洗睡吧,你暴击再高也没用……”
瞧见男人眼神变化的程好莞尔,咪咪悄压在了他的胸膛上,低头凑至耳畔低吟炫耀道:“我回复时间比你快。”
靠!
凿!
还是得狠狠的凿!
分不清大小王了怎么能行,得凿到她跪地求饶才行!
“啊!”
台北。
来参加节目与代言活动的孙燕兹大抵是因为新专辑发售以来累到了的缘故,在酒店房间里抱着枕头呼哒呼哒睡得正香,直到大清早被助理强行开机唤醒——
尖锐的爆鸣与乱糟糟的头发,困倦的神态看起来那叫一个萎靡不振。
“燕兹,快点起床了,洗漱一下要出发了。”
被薅起来刷牙洗脸的孙燕兹整个人已经完全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了。
如果是刚出道那年她可能会习惯这种强度,但这些年下来一年一专的她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休息,那自然而然每到专辑发售前后的宣传期就过得无比痛苦——
她想念程好包的饺子、叔叔钓的鱼、阿姨做的菜,想念周易所在的那个能让她感觉自由自在的大房子。
被团队薅出门的时候,孙燕兹还在酒店休息厅看到了同样在抓紧一切碎片时间补觉的周杰纶——
台湾很小,小到11月刚发专辑的周杰纶跑宣传经常能与孙燕兹见到。
毕竟大家都很火,需要参加的节目、活动行程在这岛上就固定的那些——代言除外。
“燕兹,帮我跟阿易说一声谢了。”
瞧见孙燕兹的刹那,本来还昏昏欲睡的周杰纶立刻打起精神:“回头我去帝都的时候请他吃饭。”
孙燕兹一脸懵:“啊?发生什么事了?”
怎么就谢了?
“易哥在拍摄mv的时候被记者围堵问问题,帮他澄清了抄袭传闻,制止了愈演愈烈的抄袭风波。”知道老板最近这几天连轴转很累没心思看新闻的助理在上车后把事说了一遍。
《十一月的贝多芬》,这张专辑可以说是成为了周杰纶自出道以来被批江郎才尽最严重的一张专辑,比周易去年的《嘘》还要被批判的严重。
不仅仅主打歌《月光曲》(顶替《夜曲》)因为过于流行而被批评,连带专辑内的其他歌曲诸如《黑色毛衣》、《枫》、《一路向北》、《漂移》、《青丝雨》(顶替《发如雪》)、带新人的《珊瑚海》都被批了个底朝天。
尤其是《一路向北》和《漂移》,这都是他主演电影《头文字d》的主题曲和插曲,结果被挪进了专辑里面凑数——被批评为没诚意。
《四面楚歌》更是差点让周杰纶的才子名声毁于一旦。
毕竟骂的就是狗仔,抓住了这个机会的记者们可谓是火力全开。
如果不是周易这位重量级的音乐皇帝简单开了个小葵课堂当众补课,恐怕骂声还得继续膨胀下去。
与此同时,针对《十一月的贝多芬》这张专辑“敷衍”、“无聊”、“凑数”之类的评论同样是甚嚣尘上——作为周易之下第一人的周杰纶第一次被台媒集体批评距离周易越来越远。
“很显然,杰纶并没有办法兼顾电影与音乐这两门事业齐头并进。如果想要超越周易,我觉得他可以将重心放在电影上,他在《头文字d》当中担当主演所表现出来的天赋能够帮到他……”
由于有个法王站在所有人头上的缘故,作为台湾乐坛本土代表的周杰纶反而遭受了比周易印象里更大的舆论压力——相比起来反而是内地媒体更善待这位台湾天王……
毕竟,真论流行度的话,这张专辑其实真不差——坏就坏在歌曲基本上都是浮于表面的流行,直接加入到专辑当中的《一路向北》与《漂移》更是直接破坏了整张专辑的概念性,属于是单纯为了热度而加的。
毕竟《头文字d》确实是火。
“虽然我知道音乐专辑的概念性对于一个唱片歌手来说有多重要,但台媒那边对他未免也太不客气了点,香港媒体都知道炒作护一护香港歌手呢。”
带着台湾信源过来的钱江吃着卷,咋舌不已。
“怎么说呢,一个好人做一件坏事和一个坏人做一件好事的区别?”
放下了纸笔的周易扫了眼报纸,举了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如果周杰纶出道以来就不是以专辑整体性闻名的话,跟香港大多数歌手一样只有塞歌,那他这么做不会被诟病。
“但偏偏他出道以来的专辑都会注重这一块,可现在他却亲手打破了自己在出道时为自己立下的形象与规矩,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彻底向现实妥协了,在台媒那边看来就是彻底丧失了进取心。”
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上看,《十一月的肖邦》这张专辑基本上可以说是周杰纶音乐生涯真正的分水岭,或者说是他以及他的团队意识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主动从一个引领者的先锋位置上走了下来,不再锐意进取。
你很难说是对还是错,毕竟市场情况就摆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