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2)
李怀安并不想费脑子去修改这首诗,把内容修改的适合崔玉这个文官,也就图省事,只说了前面这两句。
哪怕就是这么两句诗。
也可以名传后世了。
这从崔玉此时的状态就能看出来,这首诗的厉害之处。
“李兄。”
崔玉放开怀中的美姬,郑重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尽在不言中。”
李怀安举起酒杯,也陪了一杯。
身边的美姬,在这首诗之后,更是眉眼如丝起来,原以为是碰到了两个出手豪绰的贵人恩客,没想到竟然是两个出手豪绰的文士恩客。
这怎能不让她们这些美姬动容,化作无骨鸡妖。
开始殷勤的倒酒。
舞娘不停地扭动腰肢。
让屋里的气氛暖和起来。
第二天。
李若秋和女婢桃一早就带着马车从寿昌侯府出发,来到畅春楼的门外等候。
在看到李怀安和崔玉从畅春楼走出来,立马上前,与女婢桃一起,将事先一直用暖炉加热的黑色裘皮大氅给李怀安披上。
这大氅,自然是李丽质做的那一件,也是李怀安最喜欢的一件大氅之一。
“郎君,披一件大氅,刚下过大雪,免得着凉。”
李怀安感受着裘皮大氅上的温度,对李若秋和女婢桃关心道。
“你们两个早就到了?”
“没,奴家和桃也是刚到。”
“这么大雪,在家等着我回去就好。”
“不要,奴家和桃都担心郎君,在家里等着,倒还不如来这里接郎君一下,来的安心。”
李若秋一副关心,还不听话的模样,惹得李怀安将其抱在怀里,也不忘顺手将一旁的女婢桃拉进大氅里。
“走,我们回家。”
“好。”
语落,李怀安就带着李若秋和女婢桃准备上马车,回家。
“喂。”
崔玉看了半天,见没人理他,赶忙将要离开的李怀安叫住。
“你们三个也不能这么无情吧。”
“李兄,咱们两个昨晚可是在一起的,你不能就这么把我丢在这里啊。”
“我家离平康坊也不近,这天很冷的。”
“不带。”
李怀安看到畅春楼街道拐角有马车过来,于是头也不回道:“昨晚喝酒的钱,可是我出的,还送了你一首诗,今天还想蹭我的车,做梦吧。”
“冻死你拉倒。”
他这辆马车又不大,装不下一个崔玉,只能装下他和李若秋,还有女婢桃三人。
“李兄,你好无情,昨晚我两个可是差点同塌而眠,要不是你死活不愿意,没想到你今天就这么弃我而去。”
“也罢,也罢,你个薄情郎,走吧。”
崔玉站在原地对李怀安挥了挥手。
“嘻嘻.”
对于崔玉略带泼皮的言辞,李若秋忍不住笑了起来,不得不回头替李怀安解释一番,伸手指着快过来的马车。
“崔郎君,不是我家郎君不带你,没有看错的话,那辆马车应该就是崔郎君府上的马车了。”
“嘿,还真是。”
崔玉顺着方向看过去,正看到一辆马车过来,一眼就看出来是他崔家的马车。
“好了,我也有来接,你可以走了。”
看到有人来接。
崔玉立马恢复了世家子弟的姿态,示意李怀安赶紧走,别在这里碍眼。
“郎君,夫人怕郎君不好回家,特意让仆带着府里的马车来接郎君。”
“知道了。”
与崔玉分别。
在马车上。
因为昨夜的大雪,李怀安向李若秋问起了‘大唐煤业商会’的事情,关于‘大唐煤业商会’的全部事宜,从始至终,他都是交给李若秋去做的。
“若秋,煤业商会,还有老吴头的铺子怎样了?”
“回郎君,已经都准备妥当了,今早出门的时候,奴家特意有路过咱们得铺子,因为昨晚下过雪的原因,煤业商会,还有老吴记铁器铺子已经安排人提前开门。”
“奴家有看到,这两个铺子的门口,早上已经陆陆续续有百姓上门询问了。”
“嗯,那就好。”
李怀安放下心来,还好不管是‘大唐煤业商会’,还是老吴记铁器铺子,都有做提前准备,不然碰到这大雪,还真有可能影响到开业。
毕竟这两个铺子,前期算的上是相辅相成。
现在正常开业。
也不知道,李世民会不会给他点奖励。
比如把营丘县(昌乐)赏给他当食邑封地。
经过这么长时间,在五姓七望,还有李丽质的帮助下,巴林石的矿区,已经在他手里了,青田石的封门青矿区,也到了他手里,再加上寿昌县侯名下的田黄石的寿山,鸡血石的玉岩山,他已经收集齐了国内的四大印章石。
并且,李怀安借用李丽质公主府的人,已经派人前往当地着手进行开采,就等开采出来的矿石运回长安城了。
在路过‘大唐煤业商会’的路上。
李怀安掀开车厢的帘子,看到已经有长安城百姓拉着家里的人力平板车,开始询问‘大唐煤业商会’的煤炭铺子售卖的煤炭情况。
也有长安城百姓将买好的一些煤球,还有蜂窝煤装在平板车上,拉着往家里赶,平板车上很容易就能看到上面还装着一个铁炉子,还有几节烟筒。
除了这种到铺子买煤的人。
‘大唐煤业商会’还推出了送货服务,有马车拉着一车蜂窝煤,还有煤球直接送到家,但是需要额外的配送费用。
不管是‘大唐煤业商会’的配送服务,还是煤球,蜂窝煤。
自然都是他交代的。
哪怕他从来不管‘大唐煤业商会’的具体事务,但是也在背后通过李若秋遥控着整个‘大唐煤业商会’。
对‘大唐煤业商会’的经营进行了规范,亲自吩咐吴大用打造出了制作蜂窝煤的工具。
李若秋挨在李怀安的肩头,看着车厢窗外路过的拉煤人,每一个人脸上都透露着笑意,没有往年对冬天难熬的愁容。
“郎君对大唐百姓真的是大善。”
李怀安放下车厢的窗帘,淡淡的说道:“大善谈不上,我没那么好心,这么做不过是想赚大唐百姓的钱而已。”
“大唐百姓买煤,不就是在给我送钱?”
“各取所需罢了。”
对此。
李若秋虽然没有反驳,心里却不这么觉得,这钱,也就郎君能赚到,外人,也没有这个赚钱的能力。
煤炭自古有之。
还不是只有郎君,才让大唐百姓在冬天用上这比木炭还要便宜的煤炭。
尤其是。
她可是知道,这煤炭要比木炭烧的更久,这无形中可是让大唐百姓又省了一笔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