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毛仁凤(嘴角抽搐状):可!(1/2)
所有人都能看到毛仁凤在拼命的压着高兴上扬的嘴角,且还是压都压不住。
通常来说,政客的城府一个比一个深,换个说法,哪怕是要把刀子捅进对手的心脏,像毛仁凤这样的政客,都能一脸关切、一脸关怀的展露自己的担心,然后把刀子捅的更深些——完事还得一脸担忧的顺便再补几刀。
所以要说毛仁凤没城府——傻子都不信。
那毛仁凤为什么失态?竟然差点要破功?
无他,着实是被张安平压的太久、压的太狠、打的太惨、“欺负”的太绝望。
此时此刻,将一个无解的难题甩过去,他能保持住不笑,就已经非常非常专业了。
面对毛仁凤强压笑意的表情,面对毛系众人藏不住的戏谑和笑意,张安平深呼吸一口气后,道:
“陈明的事……待会再说。”
咦?
不接招?
装鸵鸟?
毛仁凤眉头一挑,还没有示意,就有人要站起来逼宫了,但张安平却先一步将一份文件拍在了桌上:
“各位,时局……变了!”
他拍了拍手:“把我准备的地图拿过来!”
这是要干什么?
毛仁凤异常的好奇,心说张安平要顾左右言他么?可这一茬,你再怎么躲、再怎么不接招,有用吗?
他思索间,已经有工作人员将一张挂着两份地图的黑板抬了进来,看到黑板上的两份地图后,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神色都不由一凛。
第一份地图,是去年内战爆发前,国共双方控制区的地图,另一份则是截至本月为止,国共双方控制区的地图——
如果不去看东北区域,其实两份地图中双方控制区域的变化看上去很大。
但变化大的,却是中共的控制区。
中原解放区消失了,华中解放区被占了大半,华北各解放区,一大批中心城市易手,陕北,更是蟠踞着几十万大军。
不去看东北,只看其他区域,竟然给人一种中共日暮西山的错觉。
张安平起身,站在地图前面:
“诸位,不考虑东北区域,是不是觉得我国军摧枯拉朽?”
没人吱声。
虽然他们不是专业的指挥类将领,但作为特务体系的核心成员,他们岂能不知道现实?
“可事实是——截止目前,华东战场、晋冀鲁豫战场、陕北战场、晋察冀战场、东北战场,我们竟然没有在一处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我军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丢掉了百万以上的大军!”
“这不是一百万着急慌忙拉起来的壮丁部队!这一百万大军中的绝大部分人马,是经过了八年战争洗礼的精锐之师!”
张安平痛心疾首的说着,随着他的讲述,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当整个数据被汇总起来以后,确确实实让身在局中的他们窒息。
张安平气喘如牛,深呼吸一阵平息了心中的激荡后,他沉声道:
“东北之敌,现在已经转入了战略进攻——五月初发起了大规模攻势后,就开始夺取中小城市!”
“其他战场的敌军呢?”
“战略反攻在即!”
“一旦反攻,战损超过百万大军的我方,能轻易挡住吗?
不能!
这所谓的大好形势,将瞬间被撕碎——”
“东北之局势,极有可能在各个战场上被复现!”
这句话,再一次让人窒息!
张安平有没有夸大其词?
当然是没有。
正是因为没有,才让人窒息。
所以,他想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来对抗这一次的不利局面吗?
有人想到了这一点后,立刻站了起来:
“张副局长,战略大局是gfb要考虑的事,是侍从室要考虑的事,我们保密局服务于大局即可——现在我们说的是……”
啪
张安平愤怒的一巴掌拍在了移动黑板上,随后阴沉脸怒斥:
“闭嘴!”
一声厉喝让站起来的元老闭嘴后,张安平沉声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是保密局,是集情报搜集、反共行动为一体的特务机构——”
“现在大变在即,我们岂能不早做准备?”
“诸位,抗战爆发,为什么中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对日作战的能力?为什么我们军统,却在抗战中,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战绩?!”
“就是因为我们的力量,从来都没有在明面之上!”
“所以,我们保密局,要学习之前的经验,早做准备!”
毛仁凤若有所思,打出了一个手势,制止了元老向张安平发难的行为,凝神道:
“安平,你的意思是?”
“第一,扩编!”张安平正视毛仁凤:
“发展隐蔽力量,潜伏沦陷城市,为后续光复做准备!”
毛仁凤微微点头,认可张安平的“第一”。
“第二,组建特种武装力量!”
此言一出,毛仁凤的眉头不由一挑,目光中更是闪过一抹火热。
张安平指着地图:
“诸位,就以上海这一大片区域为例——上海,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准确的说,长江以南,就没有中共的正规军。”
“可是,长江以南,就没有中共的力量吗?”
“有!而且还非常多!”
“这里、这里、这里、这里……”张安平每指向一块区域,神色就阴沉几分:
“都有中共的游击力量存在!”
“明明是我们的大后方,可出了城市后,中共的所谓基层政权却遍布农村,至于我们所控制的城市之中,他们所谓所谓的县委、市委,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存在,却严重动摇着我们的统治基础!”
张安平说到这里以后,突然握紧拳头,做猛砸之势:
“组建特种武装力量,既可以对付我们控制区域内的游击力量,也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打入所谓的‘解放区’内,牵制更多的中共部队!”
“当然,这不是游击战——中共所擅长的游击战,我们不具备复刻的条件,但是,一支几十人百余人的精锐小队,携带电台渗透进入中共区域内几百里,纵横月余时间后再撤离,这不难办到吧?”
“他们所需要的补给,完全可以通过空投的方式来达成!”
“所以,我建议组建一支人数规模在万余人的特种武装力量,既可以消灭我们控制区域内的游击力量,也可以用渗透的方式来牵制共军,策应我军正面战场的军事行动!”
“甚至……可以跟沦陷城市内的潜伏组里应外合,占据共军兵力极少的城市!”
说穿了,张安平的建议是忠救军的翻版。
抗战时期,忠救军跟中共的游击队一样活跃在沦陷区中,战绩有目共睹。
有人疑问道:“张副局长,为什么渗透进入后一定要撤离?我们,就不能像抗战时候那样,让他们一直在共区活动?”
张安平像看傻子似的看了对方一眼没做回答。
有人好心的“提醒”:“共党对农村的渗透非常强,我们没法像抗日时候搞——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之前我们出过一份相关报告,你没看过吗?”
疑问者顿时息声,其他人也反应过来,这件事怕不是张安平心血来潮,而是早有这方面的想法,且他还一直在默默的调查。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
抗战期间的军统,手里掌握的武装力量可不是一支两支,除了忠救军、行动军外,还收编了乱七八糟的土匪武装、地主武装。
只不过军统整编为保密局以后,不能掌握武装力量成为了铁则,忠救军被整编为交警总队,局里大量的行动力量,要么便宜了警察署,要么被二厅收编,曾经风光无二的军统,成为了“奄奄一息”的保密局。
所以张安平处心积虑的为保密局获取武装力量而谋划,非常非常的……合情合理。
那张安平这时候提出这个,又是为了什么?
会议室众人不由思索起来——大概是想要以利益交换的方式,保住陈明?
不对,不对,现在要保陈明的是毛局长!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毛仁凤若有思索,他压下心中的火热,隐蔽的朝一名元老使了个眼色,对方会意,立刻站起来:
“张副局长,我觉得你想得太多了——这种事,gfb不可能同意,侍从室怕是……更不可能同意。”
其实戴春风没死的时候,整编军统的呼声就异常的高涨,戴春风都快要扛不住了。
说穿了就一句话,军统当时掌握了大量的武装力量,而一个特务机构,掌控的武装力量太多导致失控的苗头很大,招来了所有人一致的打压呗。
既然有之前的教训,现在他们怎么可能任由保密局重新掌控自己的武装力量?
对于这个提问,张安平的回答只有一句: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这句话将所有人的目光又引向了黑板上的地图——如果接下来的局势真的如张安平所预料,大片大片的控制区会丢失,那么,上面,未必会阻拦保密局。
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