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以退为进(1/2)
第367章 以退为进
“徒劳无益,不如不去。”
司马师直接摆出了态度。
解俊并未意外,紧随问道:
“那就等水干了再撤军?”
司马师摇头:“也不能在此干等。”
“一则,无功而返,早前汉廷许下的封赏便不作数了。”
“二则,雨势若一直延绵入冬,而士卒冬衣不足,路上怕是多有死伤。”
“特别是麾下的胡骑,野性难驯,稍有不慎,便要闹出营啸。”
解俊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可问题是:
“既不渡辽,何念封赏?”
“道路已淹,何谈归还?”
这次,司马师并未即答。
而是将视线投向城外远处微微泛涨的渝水。
良久才回头道。
“我知校尉看我年少资历浅,心中难免轻鄙……不必解释,此乃人之常情,师并无责怪的意思。”
“说实话,前番进军能顺利行至渝水之滨,全赖校尉帮衬。否则单凭师一人统兵,这路上怕是要走散半数兵马。”
解俊听到这里,原本有些绷紧的脸色,终于稍稍放松。
但毕竟是个浮沉多年的宦游人,闻弦已知曲:
“我与你父子已是同舟之人,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软禁朝廷大将……今后还能翻脸不认吗?”
司马师微微咧嘴,道:
“校尉坦诚,那我就直说了。”
“今伐辽已不可为,但你我兵马不曾折损,且早已示好于汉室,此番归去,除了不能裂土封王之外,乍一看,不至于有倾覆之危。”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校尉可曾读史?”
解俊没料到司马师这突兀一问,怔然点头。
司马师:“那校尉可知淮阴侯韩信保存己身的最好时机,是何时?”
解俊想了想,不太确定道:
“当齐王的时候?”
司马师颔首:“确实是‘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然则韩信既无人君之姿,也无称雄的野心,焉能左右皆不顾?非汉即楚也。”
“而若其投楚,焉知楚胜之后,项氏能终世不疑,不伐?”
解俊隐有明悟,道:
“那就是汉高帝立国之初,徙封韩信为楚王的时候?”
司马师又颔首道:
“正是陈平对高帝所言‘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
“然则汉室已立,汉高帝以天子之尊会盟诸侯,韩信焉敢不从?”
“终是受制于人,久必有失也!”
解俊已经彻底听迷糊了,咋舌道:
“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总不能是削封为淮阴侯的时候吧?”
“为何不能?”司马师反问道。
“削爵之后,韩信虽时有怨怼之语,而终不为高帝亲手所杀,可见已非必杀之人。”
“倒是高帝自己时有所失,若谋划得当,未尝不可倾覆……此乃以退为进之计也。”
解俊这下终于听明白了。
瞠目瞪着司马师,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反而是司马师自己先被看得有些不自在,扭头道:
“校尉想说什么?”
解俊与他四目相对,缓缓吐声:
“我想起当年武皇帝屡屡征辟令尊而不得,等了足足七年,从司空当到了丞相,方才得偿所愿。”
“时人因此传颂司马公的名声。”
司马师目光一凝,继而摇头失笑起来。
解俊想陪笑几声。
却不知怎地,脊背发寒,笑得颇有些勉强。
只好接着前话问道:
“所以你打算从哪条路退?”
司马师微微握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