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雾中歧路(2/2)
她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苏明远,也扫过一脸冷漠的沈砚之。
“你们看,”她指了指窗外那片浓得化不开的重庆夜雾,“这座城市,就像我们现在的处境。我们都以为,只要穿过这片雾,就能看到抗战胜利的青天。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走在了一条错误的、永远也走不出这片大雾的路上?”
沈砚之抬起头,眉毛微蹙,他第一次从妻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种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更为宏大的力量。
“什么意思?”他问。
“明远,”林秀芝重新看向苏明远,“你告诉我,你拼死运回那些药品,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救人!为了前线打鬼子的士兵!”苏明远下意识地回答。
“对。是为了『人』。”林秀芝一字一顿地强调道,“孔令杰他们,视士兵为草芥,视物资为財產。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个『国家』是他们孔家、宋家的,军队是蒋委员长自己的。他们打仗,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家业』。”
“但是,”她的语气陡然一转,眼中闪烁著一种苏明远和沈砚之从未见过的、无比明亮的光芒,“在中国的另一片土地上,有一群人,他们也在打仗。他们没有美国人的援助,没有精良的武器,甚至连盘尼西林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他们打仗,不是为了保住某个人的『家业』。”
“他们是为了让种地的农民,能吃饱自己种的粮食;是为了让做工的工人,能住上自己盖的房子;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能有书读,都能知道自己是谁,为何而战。他们认为,这个国家,是属於那四万万正在受苦受难的普通人的。他们救的,不只是一个国家的疆土,更是这个国家所有人的『命』和『希望』。”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苏明远和沈砚之的心头炸响!
这是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从根基上就完全不同的建国理念!
“你的功劳,不是没有意义的。”林秀芝的声音再次变得柔和,“那剩下的七成物资,依然能拯救成百上千个士兵的生命。他们是別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你的意义,在於他们。你的工作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创造的价值,被窃国者无情地窃取了。我们真正要对抗的,不仅是日本人,更是这些附著在国家肌体上、吸食人民鲜血的蛀虫!”
苏明远呆呆地坐在那里,嘴里反覆咀嚼著林秀芝的话。他眼中的空洞与茫然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痛苦的思索。他感觉自己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仰,正在崩塌,而在那片废墟之上,一扇小小的、通往全新世界的窗户,正被缓缓推开。
“……一个新的屋顶……”他喃喃自语,“你说得对,当屋顶烂了,修补是没有用的……必须建一个新的。”
沈砚之一直没有说话,但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却第一次有了一丝波动。他的復仇,是私人的,是冰冷的。但林秀芝的话,却让他那条孤独的復仇之路的尽头,似乎出现了一抹不一样的光。
他看著自己的妻子,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她。他知道,她口中的“那群人”是谁。他也知道,从今夜起,他们三个人虽然仍被困在这座“山城静苑”的囚笼里,但他们的心,已经站在了一条通往不同未来的、迷雾中的十字路口。
一条路,通向个人復仇的黑暗深渊。一条路,通向旧有体制的腐朽泥潭。而第三条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却遥遥地,指向了西北方,那片据说有著红色星辰的、贫瘠而充满希望的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