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因材施教 雷霆反击(1/2)
秋意渐浓,曙光学校內部却如火如荼地推进著一场静悄悄的教学革命。
阳光分班的原则坚如磐石,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尤其是隨著生源多元化带来的基础和能力落差,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家长满意度的现实瓶颈。
赵楼生深知,绝对的公平不是一刀切,而是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適合其发展的路径。他提出的“分层教学”改革,正式进入深化实践阶段。
这场改革並非简单地按成绩分班,而是在保持原有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在特定学科(如数学、英语)的教学组织上实施“走班制”。
钱老师、刘老师带领教研组耗费无数心血,基於详尽的学情分析,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基础夯实”、“標准达標”和“拓展提高”三个层级,並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標、教学內容和练习体系。
改革推行之初,阻力不小。不仅有部分家长担忧这是“变相分快慢班”,甚至教师內部也有疑虑:工作量剧增、课堂管理更复杂、如何评价不同层级教学的效果?
赵楼生没有强行命令,而是组织了多轮研討会和观摩课。
他请陈默老师利用他的理论优势,做了关於“差异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讲座;让率先在数学学科进行试点的老师分享经验与数据;更重要的是,他让老师们看到,分层之后,课堂效率显著提升——基础弱的学生不再因为听不懂而放弃或干扰课堂,他们能在“基础夯实”层获得更多耐心细致的讲解和鼓励;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拓展提高”层被激发了更大的挑战欲和思维深度,老师无需再为了兼顾全班而压抑他们的进度。
“我们的分层,是『因材施教』,不是『分级淘汰』。”赵楼生在全体家长会上耐心解释,“每一个层级的目標,都是帮助孩子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进步,最终指向的是共同的学业標准。我们会定期进行动態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进展申请调整层级。这就像爬山,有的孩子需要先修好阶梯,有的孩子可以挑战更陡峭的小路,但我们的目標都是带领所有孩子登上山顶,欣赏同样的风景。”
为了確保改革成功,赵楼生投入了大量资源。他减少了行政班班主任的部分事务性工作,增加了学科教师的教研时间补贴;为走班制配备了更多的助教(由优秀的师范生实习生担任);並建立了更精细的学生学习档案跟踪系统,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层级教学中的进展和变化。
效果逐渐显现。课堂纪律更好了,学习氛围更浓了。那些原本沉默自卑的后进生,因为能在“基础层”跟上节奏、得到老师更多关注而重燃信心,脸上有了笑容;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则在“提高层”如鱼得水,开始钻研更有深度的问题,甚至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家长们收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名次,而是孩子“从c层晋升到b层”、“在a层项目中表现出出色领导力”等具体而积极的反馈,满意度大幅提升。
然而,就在校內改革步入正轨之时,校外的商业斗爭已呈白热化。明辉教育的王老板见拖延审批、离间家长等阴招效果不彰,竟使出了更狠毒的一招:他派人偽装成家长,混入曙光的新生群体,四处散播关於曙光“资金链即將断裂”、“新校区建设停工”、“老师即將大规模离职”的谣言,甚至在一些本地网络论坛上匿名发帖,试图製造恐慌,引发退学风潮。
这一次,赵楼生不再选择被动防御。之前的隱忍是为了积累力量、占稳道理,如今曙光模式已得到验证,內部凝聚力空前强大,外部又有李先生等资本和支持者,是时候亮剑了。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比坏人更“坏”、比奸人更“奸诈”的商业手腕开始展现。他並没有气急败坏地去论坛对骂,也没有公开指责王老板,而是悄然布下了一个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