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但这与打击世家 扶持寒门有何关联?(2/2)
“或许亦是某些官吏乃至地方豪强所乐见。徵发徭役过程中,操作空间极大。”
“名额可上下其手,工期可任意延长,待遇可肆意剋扣。甚至,可藉此役使民力,行私人之便。百姓畏役如虎,便有那『福手福足』之惨剧,亦有那贿赂胥吏以求免役之行径。此中弊竇,盘根错节,非止一端。”
李承乾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
“那依先生之见,这徭役制度,难道就无可更改?父皇亦常行轻徭之举,为何不能彻底废除?”
“殿下,彻底废除?”
李逸尘微微摇头,语气带著一种现实的冷酷。
“以贞观十六年之国情,绝无可能。”
他屈指数来,条理清晰。
“其一,人口与劳动力。我朝人口虽经贞观休养,较隋末大增,然相较於辽阔疆域与庞大需求,仍是稀缺。”
“若完全以钱雇役,朝廷需支付何等天量之钱帛?且许多偏远艰苦之役,即便有钱,恐也无人愿往。”
“直接徵发,带有强制性,方能保证人力供给。”
“其二,朝廷財政。国库岁入,多以绢帛、粮食等实物为主,钱幣收入相对有限。”
“若將全国徭役尽数折钱,朝廷需先有稳定、充足之货幣来源,否则便是空谈。如今朝廷尚未有此財力。”
“其三,技术所限。许多工程,如大型水利、道路修筑,需要集中大量人力在短时间內完成,非少量僱佣工匠所能胜任。”
“徵发徭役,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是最有效的组织方式。”
“其四,”李逸尘目光锐利。
“牵一髮而动全身。徭役制度与均田制、府兵制等息息相关,构成朝廷统治之基石。”
“骤然废除,整个统治体系都可能受到衝击。陛下行『轻徭』,是权衡之后,在不动摇根本前提下的仁政。”
“而废除,则是顛覆性的,其风险,陛下绝不会冒。”
李承乾沉默了。
李逸尘的分析,剖开了“轻徭薄赋”表面下,那坚硬而残酷的现实骨架。
父皇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这大唐的运转,目前还离不开这带著血泪的徭役制度。
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著这道詔令颁行,看著那些或许真有苦衷的百姓,在律法的威压下,要么继续承受徭役之苦,要么在自残后还要面临加罪的风险?
“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
李承乾的声音带著一丝不甘的苦涩。
“只能任由此詔颁行,然后寄望於地方官吏执法能稍存仁念?或者,期待父皇日后能更多地『轻徭』?”
李逸尘看著太子眼中那挣扎的光芒,知道火候已到。
摧毁其幻想,方能建立新认知。
“殿下,若您只想循规蹈矩,做个守成之储君,那么,接受现状,偶尔劝諫陛下『轻徭』,便是您所能做的全部。”
他的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锤。
“但若您心中那份『不是滋味』並非一时矫情,若您真觉得此詔虽合乎法理,却未必尽合情理,若您將来……想做一些连陛下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他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却带著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那么,强行在当下改变此制度固然不可能,但为其寻找一条……渐进替代、乃至最终瓦解其根基之路,却並非毫无可能。”
李承乾霍然抬头,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
“如何渐进替代?如何瓦解根基?”
李逸尘並未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
“殿下可知,这徭役制度,在维繫朝廷运转的同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最大的受害者,又是谁?”
“受益者自是朝廷。受害者……自然是那些服役的百姓。”李承乾答道。
“殿下只答对了一半。”李逸尘冷静道。
“朝廷是明面上的受益者。然而,在徵发徭役的过程中,那些掌控地方、与胥吏勾结、能利用规则为自己和亲族牟利、甚至將国家徭役转化为私人家奴劳役的……世家豪强,他们是否也是隱形的受益者?”
李承乾瞳孔一缩。
“而最大的受害者,除了普通农户,更是那些毫无背景、只能依靠自身劳力谋生,却被长期、无偿徵发,无法专心於自身技艺与营生的……”
“寒门庶族,以及正在努力挣脱土地束缚、试图以匠艺或小商贩谋生的城市平民。他们的时间,他们的技艺,他们的微薄资本,都被这不定时、无报酬的徭役所吞噬。”
“他们永远被固化在社会的底层,难以向上流动。”
李承乾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徭役!
它不仅仅是朝廷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更是……国家与地方豪强爭夺人力资源,以及世家大族压制寒门庶族上升通道的工具!
“所以,先生的对策是……”李承乾的声音带著一丝急促。
李逸尘目光沉静,开始勾勒他那系统而大胆的方略:
“殿下,臣之对策,並非要立刻废除徭役,那是不智。而是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核心在於八个字——化徭为银,变奴为工。”
“化徭为银?变奴为工?”
李承乾重复著这陌生的词汇,眼中充满了疑惑与期待。
“正是。”李逸尘解释道。
“所谓化徭为银,便是在部分地区、部分工程上,试行『纳资代役』之制。允许应役者缴纳一定数量的钱幣或绢帛,来代替亲身服役。”
“朝廷再用这些钱帛,去招募愿意受僱的工匠或民夫,来完成工程。”
李承乾立刻提出质疑:“方才先生不是说,朝廷货幣不足,且偏远艰苦之役无人愿往吗?”
“殿下所虑极是。故此法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分步而行。”
李逸尘从容应对。
“首先,选择试点。可在长安、洛阳等繁华之地,或漕运、织造、矿產等需要一定技艺、且报酬相对较高的工程中试行。”
“这些地方,民间有大量脱离土地的手工业者、商贩,他们寧愿出钱也不愿耽误营生。同时,也有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愿意受僱换取报酬。”
“其次,区別对待。对普通农户,仍以力役为主,但可允许其在特殊情况下申请纳资代役,代役银的標准需合理,不能过高。”
“再次,专款专用。所收代役银,严格用於僱佣人工、改善役夫待遇、提升工程效率,绝不可挪作他用,否则必生贪腐,良法亦成弊政。”
李承乾若有所思。
“此举……似乎可行。但这与打击世家、扶持寒门有何关联?”
(本章完)